本文已經獲得話說世界公号授權發布
本内容即将在2019年9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話說世界》20卷叢書
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這個中古時代的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由君士坦丁大帝主持修建。
對君士坦丁而言,除承認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外,修建君士坦丁堡可以說是他做的另外一件重要事情。
君士坦丁大帝,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王朝的開創者。在位期間,興建新都君士坦丁堡,晚年皈依了基督教。圖為君士坦丁大帝的聖徒像。
修建君士坦丁堡的原因
君士坦丁大帝将羅馬帝國的都城從古羅馬城遷往君士坦丁堡的原因之一是三世紀危機的爆發。
三世紀危機幾乎席卷了羅馬帝國全境,其中西部尤為明顯。
經濟方面,奴隸制經濟幾乎已經達到了崩潰的邊緣,農業萎縮,商業凋敝,城市衰落。
政治方面,混亂無序,不僅貧民和奴隸揭竿而起,帝國周邊的大批蠻族侵入帝國境内,而且,帝國内部的權力階層也割據一方,擁兵自重,謀求最高權力。
較之于西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的狀況則好得多。由于其經濟成分多樣,因此受到的沖擊較小。
在拜占庭的農業中,奴隸制生産(多為中小型田莊)、永佃制和代耕制(自由小農租種土地的制度)等多種經濟制度并行,其中的小農經濟占據主導地位。
因此,在帝國西部已經出現嚴重的奴隸制農業危機時,帝國東部似乎不僅并未受到明顯沖擊,而且還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
與此同時,在帝國東部,其手工業中的奴隸勞動和自由小生産者勞動并存,受到奴隸制生産危機的影響較小。
因此,在公元4世紀初期,帝國東部的手工業生産仍然穩定發展。
此外,由于君士坦丁堡控制了東西方交通的彙聚點而占據了非常重要的貿易位置,因此帝國東部的東西方貿易非常活躍。
君士坦丁大帝遷都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拜占庭非常優越的地理位置。
君士坦丁堡分布在“七丘”上,坐落于一個海拔100米的丘陵上,其北面是金海灣,南面是馬爾馬拉海,東邊扼守着赫勒斯滂海峽的入口,西邊可以俯瞰到色雷斯平原的全貌。
因此君士坦丁堡就好比一座天造地設的要塞,易守難攻。
此外,由于君士坦丁堡雄踞博茨普魯斯海峽的西岸,扼守黑海和地中海、歐洲和亞洲兩大交通要道,使其可以利用便利的水陸交通發展商業貿易。
吉本就曾說道:“它(指君士坦丁堡)仿佛正是大自然專為一個龐大的君主國家設計的中心點和都城。
這座位于北緯41°線上的皇都正好可以從它的七座小山丘上俯視着歐亞兩大洲的海岸。”
1422年,由佛羅倫薩制作的君士坦丁堡地圖,也是現存最古老的城市地圖之一。
君士坦丁堡的修建
公元324年,君士坦丁在完成帝國統一大業後,發布命令修建新羅馬。
公元325年,建築工程正式開工。經過6年施工,公元330年,新都修建完成。
君士坦丁大帝似乎要竭盡一切财富、勞力和智慧修建新都城。
他下令搜集珍貴物品,動用軍隊将羅馬、雅典、亞曆山大等地的建築和藝術傑作以及愛琴海島嶼出産的各色大理石和黑海沿岸原始森林中的優質木材大量地運往“新羅馬”的建築工地。
為了能夠盡快修建好新都城,君士坦丁不僅召集了大批優秀的建築人才和能工巧匠,任命身邊重臣準備建築工程的開工。
而且,他還靈活地使用軍隊,在需要的時候将其轉變為建設新都城的主要力量。
君士坦丁不僅親自測量和圈定新城界标,還參與城市的規劃和建築設計。
當他圈定的界标遠遠超出一位随從宮廷大臣的想象時,這位宮廷大臣疑惑地問道:“陛下,您還要往前走多遠呢?”
君士坦丁回答道:“朕還要繼續往前走,直到為我引路的上帝認為合适為止。”
因此,随後建成的新羅馬的面積遠遠超過故都羅馬城。
“新羅馬”修建完成後,公元330年5月11日,君士坦丁立即下令舉行新都落成的慶典活動。
這次慶典活動連續舉辦了四十天,民衆歡歌載舞,盡情狂歡。
為紀念君士坦丁大帝的功德,從此以後,人們又将“新羅馬”稱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即“君士坦丁的城市”。
君士坦丁堡成為 9—11 世紀歐洲最大、最富有的城市。
君士坦丁堡的空間布置
在君士坦丁堡的中心,坐落着皇宮,向外則是南北朝向的中央大道。
皇宮也被稱為“聖宮”,位于“七丘”當中地勢最高的小山丘上,為全城的制高點。
皇宮的屋面用潔白的大理石鋪設而成,陽台也設計得非常講究,其中的窗戶上刻着精緻的花紋,柱廊非常雄偉,這一景象襯托着金色的陽光和藍色的大海,非常得美。
皇宮的西邊建有奧古斯都廣場和聖索菲亞大教堂,東南角則是競技場。
奧古斯都廣場的面積約為7500平方米(長和寬分别約為150米和50米),是該城最大的廣場。
除聖索菲亞大教堂之外,君士坦丁大帝還在布賴車尼亞街區建立起聖女教堂,在聖·普裡斯庫斯和聖·尼古拉斯附近建立起聖徒教堂,等等。
這座興建于拜占庭帝國時期的聖索菲亞大教堂仍然流露出帝國強悍的景象。
君士坦丁堡競技場的面積非常龐大,長約400米,寬約180米,賽車道可以容納10輛馬車并排奔跑。
在競技場的中央展台上面,豎立着許多雕刻着各種各樣圖案的柱子和方尖碑。
競技場的看台則用紅白藍綠四種顔色的花崗岩分區建造,可以同時容納十萬觀衆。
競技場的外牆由四層拱形門廊構成,上面裝飾着各種精美絕倫的雕刻圖案。
除此之外,君士坦丁堡還建起許多精美的建築,其中很多都繼承了古羅馬城的建築傳統。
如元老院議事大廈、公共圖書館、劇場、浴池、用于審理案件和民衆集會的大廳、貴族官邸等等。
另還建有谷倉、引水渠道等基礎設施,以及濟貧機構如貧困病人的收容所、濟貧院、貧困病人的避難所等等。
為方便居民購買所需生活用品,促進商品貿易的發展,查士丁尼還在阿納普拉斯的一座教堂附近建立起一個非常大的公共市場。
這個市場由于靠近海岸,海陸貿易非常方便。
在皇宮的外圍,原來的舊城牆被改建成皇宮的外牆,而在外牆的周圍則築有水陸防禦工事。
城牆是水陸防禦工事的基礎,這對于君士坦丁堡而言更是如此。因為該城的防守重點就是博斯普魯斯海峽。
一旦将此海峽封鎖住,那麼君士坦丁堡靠海的三面也就有了安全保障。
君士坦丁堡的城牆分成兩路向西延伸,其高度大約在12—15米之間。
同時,在該城的西邊還坐落着一段長度為4300米的城牆。
君士坦丁堡建成之後,羅馬帝國的中心從西部轉移到東部。
直到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率領奧斯曼土耳其軍隊攻破這座古城之前的近千年時間裡,君士坦丁堡一直是拜占庭文明的中心,也是歐洲地中海世界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對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493年出版的《紐倫堡紀事報》中描述了被奧斯曼帝國占領後的君士坦丁堡。
中世紀君士坦丁堡在古代基建上加固的防禦工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