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全國技能大賽現場,選手正專注比賽。
賽場内外,數百名志願者提供暖心服務。
健康照護項目中,選手在現場演練。
選手在重型車輛維修項目比賽中操作。
紅色的是技能選手,黑色的是裁判員,藍色的是賽場保障人員,還有不少教練員穿梭在賽場之間……在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現場,活躍着許多穿着各色服裝的重要角色。
因為大賽是首次舉辦,許多人難免好奇:他們是誰?憑啥能登上技能“國賽”的殿堂?由于哪些因緣踏上技能之路?本報記者在現場采訪了他們中的一些人,聽他們講述技能開啟的别樣人生。
“哇,這是‘國賽’,真的厲害!”
首屆全國技能大賽進行到第二天傍晚,烘焙、烹饪、西式烹調等項目所在的場館飄出陣陣惹人饞的香味。許多觀衆聞香趕來,大家知道:經過一天的緊張比賽,選手們的作品——剛剛烘焙好的糕點、面包等已經新鮮出爐。
來自山西代表團的技能小将闫鑫傑剛剛完成了這一天糖藝/西點制作項目的比賽。在一衆年輕選手中,她的臉龐顯得尤為稚嫩。她告訴記者,“今年17周歲。”在本屆大賽的全部2557名選手中,最小的也才16歲。
“比賽光顧着緊張了,絲毫不覺得累。”一整天下來,闫鑫傑對“國賽”的感受很真切。在本次大賽全部86個項目中,每個省份都隻有一個參賽名額,前來參賽的選手也都是經過層層選拔出來的精兵強将。雖然年紀輕,闫鑫傑已經拿過省級比賽的一等獎。不過,出省參加全國性比賽,還是頭一回。
“特别想出來看看,漲漲見識,看看人家是什麼樣的。”對于這次全國性比賽,闫鑫傑十分雀躍。為此,她提前4個月投入大賽準備,幾乎每天都在實訓演練,就是為能賽出水平、賽出風采。
真正來到現場,她還是對大賽的“陣勢”感到驚訝。“哇,這是‘國賽’,真的厲害!”第一天,她花了很長時間觀看其他選手的比賽現場,學習人家實操中的優點。“操作衛生好,幹活幹淨利索,造型富有想象力,真不愧是強手。”
在現場,幾乎每一位選手都稱得上是本省的技能“驕子”,而全國技能大賽這個平台,就是他們與同齡人、業界前輩同場競技、互相比拼的好機會。
比賽中,90%的選手是技工院校和大中專院校學生,10%是企業職工,但所有人的平均年齡僅21.8歲。
對這些年輕人來說,參加全國技能大賽既是一份光榮,更是未來的珍貴财富。“能來到這兒的都是每個省的強者,可以互相切磋技藝,開拓眼界,也能知道自己的位置,明确努力的方向。”電氣裝置項目的參賽選手、19歲的江蘇小将餘守安說。
“學技能是一定有前途、有價值的”
賽場上,鈴聲、哨聲、廣播聲不絕于耳,配合選手飛快熟練的動作,讓人時時感受到這是一場場“速度與激情”的較量。正随着比賽節奏臉紅心跳緊張着呢,那邊咋還做起了直播?
原來這是網絡主播“技能眼鏡哥”帶領觀衆一起“雲觀賽”呢。實際上,這位主播是廣州市技師學院的高年級學生,也是一名技能能手。
“因為自己懂技能,就想把更多技能之美、技能之趣傳遞出去。”這位本名為鐘正二的主播說,以前是拍攝技能相關的視頻,這次難得趕上“國賽”的大好機會,便讓更多網友一起領略大賽風采。
願意做這樣的嘗試,還因為他内心的那份笃定:“學技能是一定有前途、有價值的。”他說,年輕人喜歡拼,累一點沒關系,但要做有意義的事情。
在這場技能盛宴上,許多人跟他一樣,對技能的價值深有感觸。來自江蘇蘇州市電子信息技師學院的成沖是電子技術項目的教練員,他指導的一名選手成功通過選拔進入“國賽”。
但交談過後才知道,這位教練也是“95後”,24歲。他十分感慨,“正是因為較早接觸技能,沒有随波逐流,一路堅持下來,才能走到現在。”
年紀雖輕,但他已經受過從企業到學校、重回業界、再返校園的好幾輪曆練,從搞教學設備生産到去工業現場,再到指導學生備戰技能大賽,“有技能在身,許多機構認可,工作機會不愁,這是最大的底氣。”他說。
在他看來,參加技能大賽就是提高技能水平的一次絕佳機會。拿電子技術項目來說,對選手的考核分為硬件電路設計、故障維修、電路程序設計好幾個模塊,這就要求選手必須是多面手,有良好的綜合素質。
對技能大賽促學、促教的作用,許多技工院校也有一線感受。
廣州市技師學院副院長劉海波說,一方面,通過對競賽技術發展趨勢、标準、規則的研究,教師隊伍能夠得到提升,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學生也能在較短時間裡全面、充分地了解、熟悉技能。“不是單一技能,而是複合技能,這種複合型人才未來在企業都是很受歡迎的。”他強調。
“有好的技能人才,才有更好的中國制造”
在賽場上,總能看到裁判員們時而觀察記錄、時而現場打分、時而聚攏協商。不管是高精尖的飛機維修、深藏系統的雲計算還是人人有感受的烘焙、花藝、餐廳服務,競賽背後都有一套專業的标準。
選手專業表現究竟怎麼樣?這由衆多裁判員一起來商讨定奪。本屆大賽上,共有2376名裁判員,其中裁判長86人。在他們眼裡,大賽和行業動态、人才需求息息相關。競賽,就是為行業拔尖子、打基礎。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電子電氣工程學院計算機系系主任劉翔擔任本次大賽雲計算項目的裁判長。他舉了一個現實例子,許多電子商務企業都有自己的網絡系統,日常運營沒問題,但一旦遇到“雙11”“雙12”這樣的大型促銷日,大量用戶湧上來,網站系統卻不一定能經受住考驗。
基于這樣的現實考慮,在雲計算項目的比賽中,就對選手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要能搭建一個系統,還要有在雲端合理部署系統的能力,當系統遇到這類問題時,可以進行自處理。同時,還要考慮安全問題、系統的可拓展性,綜合下來,是對選手綜合能力的考驗。“就像腳踩幾個跷跷闆,要在各方均衡中做出最好的架構。”劉翔說。
現實中,作為典型的新基建,雲計算的快速發展也讓業内對相關人才的需求越發突出,其中,技能人才不可或缺。“雲計算對應的是一個産業的發展,隻有技能人才的底數大了,上面的高精尖才更有支撐。培養技能人才十分關鍵。”劉翔說,“雖然受到疫情的影響,但我們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依然很好。常常是一個人手握兩三個offer(錄取信),是我們的學生在挑工作。”
與産業發展、行業需求緊密銜接,全國技能大賽不僅引領着專業建設的風向,也讓人們看到了夯實技能人才基礎的重要性。“有了更多更好的技能人才,我們才能有更好的工業4.0、人工智能……”大賽電工項目裁判長張春芝說。
大賽雖短,但更多技能的“種子”,會在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心中播散開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