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冰箱儲存小竅門

冰箱儲存小竅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5 17:21:01

自從人們發明了冰箱之後,它就成了儲藏食物的好幫手,什麼東西都往裡塞,如牛奶、面包、蔬菜、水果、面膜等等,各種吃的、喝的、用的,不看儲藏要求直接丢進冰箱,小小的冰箱就像一個萬能的、大容量的儲藏室。

然而,這樣錯誤的使用冰箱,不但不能保存食物,反而更容易加快食物的腐爛,嚴重的還會食物中毒。并不是在吓唬無知的,而是真心勸解各位,要認真、正确的使用冰箱。

一、使用冰箱,你一定有這5個誤解

1、隻要能塞,再塞滿一些也沒關系

冰箱是靠冷空氣保存食物的腐爛速度,但若是内部空氣得不到流通,那麼冰箱也就是失去了它的價值。所以冰箱塞7分滿最佳,冰箱内保留3分空餘空間,以保證冷空氣的流通,維持整體的冰冷度。

并且在取用冰箱食材時,建議用先進先出的原則,即先放進去的食物,優先處理掉,避免吃到不新鮮的食物。

2、魚肉蔬菜都要烹煮,沒必要分開放

冰箱儲存小竅門(自從用了這5個小技巧)1

食物要煮熟才可入口,這是避免細菌的感染,同樣的食材放進冰箱,也建議将其包裝好再放入冰箱冷藏,或是借用保鮮和延長食物的保存時間,生熟食材要分開放,避免交叉污染。

冰箱的整體溫度上,靠近下層、後壁的地方最冷,靠近上層、冰箱門的地方最熱,所以建議生食往下放,熟食向上擺

3、食物快過期,丢進冷凍不會壞

冰箱儲存小竅門(自從用了這5個小技巧)2

食物放進冰箱保存,不是煮熟之後就安全了。食物存放太久,新鮮度會大大的降低,尤其是肉類,會逐漸産生氨、三甲基胺及甲醛等揮發性的鹽基态氮。當這三者含量越高,新鮮度就會越低,所以鮮度一降低吃進肚裡的全是毒物

4、打開冰箱門快速關起,就不會太耗電

冰箱儲存小竅門(自從用了這5個小技巧)3

每次打開冰箱,破壞的就是冰箱内維持的冷氣,尤其是在夏天,外界溫度比較高的時候,盡量避免頻繁的開啟冰箱或縮短開啟時間。

有數據表示,室溫18℃時,冰箱打開10秒,内部溫度就會上升5℃;室溫為30℃時,打開15秒,溫度就會上升18℃。可見辛苦維持的冷度,隻需開門幾秒溫度就蹭蹭往上飙

5、冰箱有自帶的殺菌功效

冰箱儲存小竅門(自從用了這5個小技巧)4

冰箱的冷藏室維持在7℃以下,可減緩細菌的生長,但不能殺死細菌。微生物在0-7℃的溫度内,仍能緩慢的生長,所以冷藏是無法長期保存食物的。而冷凍室,多處于幹燥狀态,所以需要貯藏的食物,應包裝起來再放入,避免水分的散失。

可是過年家裡需要儲藏的食材更多了,冰箱又不給塞滿那該如何是好?這就關乎到冰箱的收納盒食材的管理了,隻要做好這些,不僅能降低食材的浪費,還能節省能源。

二、冰箱收納的5個小技巧,讓你冰箱儲藏大3倍,省一半時間偷懶

1、冷藏室

冷藏室一般會有3-4層,外加一個抽屜。利用冰箱的保鮮盒,将食物貼上标簽分層擺放。

如最上層放中藥幹貨,偶爾煮小甜品才會用的食材,所以要放在最上面不方便拿取的。

第二層,日常烹煮用的作料,如蔥、姜、蒜、辣椒醬、果醬等。

冰箱儲存小竅門(自從用了這5個小技巧)5

第三層,從超市買回來的即食食材,如豆類、面包、火腿等,好拿放且都是即食品。

第四層,吃剩下的或盡快食用的菜肴,如番茄、豆腐、面條等,但需用保鮮盒分裝擺放。

2、冷藏室抽屜

冰箱儲存小竅門(自從用了這5個小技巧)6

冷藏室内的小抽屜,可放一些常用的菜,或是放在食物櫃内易被遺忘的,如袋裝蜜餞類、海藻幹貨類等。收納時,将包裝袋直立,不透明的露出名字,透明的露出食物,容易找尋且不會忘記食用。

3、冰箱門

最上層,左邊放沙拉醬、醬汁兒;右邊放日料裡用的酸口味醬汁,可按照自己的喜好來擺放,讓烹饪更加的方便簡潔。

冰箱儲存小竅門(自從用了這5個小技巧)7

第二層,前排放豆腐乳、辣椒醬等醬料,後排放番茄醬、胡麻醬,右邊放雞蛋。

最下排放一些吃吐司的抹醬,後排放牛奶、豆漿,以及其他層放不下的瓶罐。

4、保鮮室

冰箱儲存小竅門(自從用了這5個小技巧)8

三開門的冰箱通常在中間有一個保鮮室,可以存放一下蔬菜、水果。

同樣的将蔬菜簡單處理後,再放入保鮮盒内,一兩天之内吃完能吃完的,可洗切好瀝幹保存,不确定的則不要清洗,直接放進保鮮盒内。

5、冷凍室

冷凍室裡存放的都是生鮮肉品、冰淇淋、速食餃子或湯圓,還有蔥油餅和蛋餃等。若是不想花錢買收納盒,可用書闆或塑料袋。

冰箱儲存小竅門(自從用了這5個小技巧)9

在實用收納盒或塑料袋時,為了避免混淆,可将其貼上标簽(名稱、購買或保存日期)。不想寫字的可直接剪下超市标簽,用雙面膠沾上,或是用長尾夾夾上

在有限的空間裡,如何最大化的利用好空間,這就需要我們妥善的處理、安排好,否則結果隻會越來越糟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