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時間存在的空間

時間存在的空間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03:05:57

01

人類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分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

時間的度量單位是時分秒、日月年,空間的度量單位在一維的情況下是毫米、厘米、分米、米,以及公裡。天文學裡還常用“光年”這個單位,那是光飛行一年所對應的距離,大約是10萬億公裡,名副其實的“天文數字”。

時間存在的空間(關于時間與空間的無限遐想)1

時間可以劃分為過去、現在和未來,我們生活在一個三維空間裡,這些都是最直觀的感受。時間和空間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

一定意義上來講,人生就是一個關于時間和空間的函數。在特定的時間和特定的地點,遇見特定的人,發生特定的事,于是就有了魔幻人生,這其實就是函數值。

關于時間和空間的取值範圍,對于普通人,時間從0到100年足夠了,空間基本上就局限在地球表面,能高出地球表面120公裡以上的肯定是宇航員,能低于地面幾公裡以下的肯定是深海探測員。普通人的生活範圍,小得十分可憐。

以前的農村人,一輩子幾乎走不出所生活的小村莊;現在的都市人,從家到單位兩點一線已是生活常态,固定的地點和固定的路線,幾十年不帶換的。與一隻螞蟻在螞蟻洞周邊兜兜轉轉一輩子相比,實際上區别并不大。

每個人的人生曲線都不相同。所謂的緣分,就是正确時間和正确地點的條件下,遇到了所謂正确的人。緣分很奇妙,但這完全是一個小概率事件。茫茫人海裡,人這一輩子,大約會遇到800萬人,不過99%都是擦肩而過的陌生人,隻會和其中大約8萬人認識,其中熟悉的不超過4千人,其中交往親近的不超過300人。但是最終,所有這些人都會消失在人海。

時間存在的空間(關于時間與空間的無限遐想)2

“寸金難買寸光陰”說的是時間,“白駒過隙,時光荏苒”說的也是時間。“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說的是空間,“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說的也是空間。人類對時間和空間的感受最多,自然感慨也就最多。

古人曾感慨的“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直到今天也依然沒有答案。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到現在也同樣沒有想明白。與古人相比,我們的煩惱變得更多,我們的困惑也變得更多。

02

但時間和空間真的是完全不關聯的兩個變量嗎?

愛因斯坦的時空相對論奠定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礎,時間和空間是彼此獨立互不關聯的。時間和空間都是物質的存在形式。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隻要是運動就離不開時間和空間。空間被時間等分,就是速度。現代物理學理論有一個基本前提,那就是在物理世界裡,光速就是一切物體運動速度的極限,任何物體都不可能超越光速飛行。

大家都知道,光速是每秒30萬公裡。這個速度有多快呢?月球距離地球38萬公裡,如果以光速飛行,到達月球隻需要1秒多鐘。

雷達工程師都很清楚,1微秒的傳輸延時就代表150米的空間距離,對目标距離的測量實際上是通過測量電磁波的傳輸延時來實現的。因為電磁波同樣是以光速傳輸的,測量時間和測量距離本質上是一回事。

時間存在的空間(關于時間與空間的無限遐想)3

在物理學裡,第一宇宙速度是每秒7.9公裡,用這個速度可以環繞地球運動從而成為地球的衛星;第二宇宙速度是每秒11.2公裡,用這個速度就可以擺脫地球引力束縛環繞太陽運動從而成為太陽的行星;第三宇宙速度是每秒16.7公裡,用這個速度就可以擺脫太陽引力束縛從而飛出太陽系。可這三個宇宙速度,都遠遠低于光速,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相差超過一萬倍。

太陽距離地球大約1.5億公裡,太陽光照到地球上需要8分多鐘,什麼意思呢?你白天所看到的太陽,實際上8分鐘以前的太陽,而此時此刻的太陽,你隻有在8分鐘以後才能看到。而夜晚你看到的月亮,因為隻有1秒多鐘的時差,基本可以認為是實時的。

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距離地球第二近的恒星是比鄰星,距離地球大約為40萬億公裡,換算一下也就是4.22光年,也就是說這段距離,從地球上以光速行進,需要4.22年才能到達。再換句話說,我們現在看到的比鄰星其實已經是4年多以前的它了。

除了比鄰星,距離地球第三近的恒星是牛郎星,距離地球16.8光年;然後是織女星,距離地球26.5光年。

民間傳說中的乞巧節牛郎織女鵲橋相會,假設牛郎織女兩個人均以光速相向而行,差不多5年以後才能相遇,一年見一次面根本就不可能。宋代大詞人想象的“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其實實現起來并不那麼容易,因為相愛的人離得實在太遙遠了。

今天晚上我們在夜空中看到的滿天繁星,牛郎星是16.8年前的,織女星是26.5年前的,這麼多一閃一閃亮晶晶的美麗星星,我們所看到的居然均不是此時此刻的它們。它們所發出的光均是經過了一段漫長的時間,才到達你的眼中。隻為了在人群中讓你多看它一眼,它們已經走過了一段非常非常漫長的歲月,也許幾年,也許幾十年,也許幾百年,幾千年……,甚至更加漫長,漫長到難以想象。

時間存在的空間(關于時間與空間的無限遐想)4

與地球上的我們的距離越遠,我們看到它們的時間就越晚。眼見不一定為實,甚至當它們發出的光經過漫長的幾億、幾十億年的光輝歲月被你看到的時候,它們實際上可能已經不存在了,因為宇宙間萬事萬物其實都是有壽命的,根本就沒有永恒。繁星閃爍的美麗夜空,每個星星都有每個星星的運行軌迹,每個星星都有每個星星的宿命和滄桑故事。你看到的繁星點點,那是表面上的美好,實際上背後都是故事和滄桑。

無窮無盡的宇宙裡,有着太多太多我們無法想象的未知世界。

03

宇宙是什麼?宇宙實際上是時間與空間的組合體,離開時間去談空間,和離開空間去談時間,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宇宙的起源和時間的起點應該是密切相關的。

茫茫宇宙的起點,其實也是時間的起點。

光年是個距離單位不假,但它實際上也是個時間概念。無限遙遠的距離和無限遙遠的時間其實是一個重合的點,時間和空間并不是兩個毫無關聯的維度。在特定的時間,你隻能出現在一個特定的地點。

即使在地球上,美國和我們的時差大約是12個小時,其實也是因為距離造成的。我們的白天是他們的黑夜,這是由于地球自轉造成的,美國人經常颠倒黑白地攻擊我們其實也可以理解,他們和我們不在同一個時空下,對中國人的遭遇和想法自然無法感同身受。時間和空間不僅相關,而且是強相關。環境不同,人的思想自然不同。所以才有這樣一句話:這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我們經常嘲笑青蛙“坐井觀天”,其實我們人類自己也是井底之蛙。如果茫茫宇宙中有着像我們一樣的高級生靈,姑且稱他們為“宇宙人”,那他們現在看到的“地球人”,其實也是許多年前的人類,過去的人類活動曆史肯定還像電影膠片一樣在茫茫宇宙當中存在着。距離地球越遠,他們看到的人類曆史就越早。

這實際上相當于另一種形式的“永恒”。

時間存在的空間(關于時間與空間的無限遐想)5

根據科學家計算,地球現在的年齡大約是46億年,而距離地球46億光年以外的星球卻是舉不勝舉。目前人類借助于天文望遠鏡,探索宇宙發現的最遠距離是距離地球130.1億光年,一個名為“UDFy-38135539”的星系,如果這個星系裡有“宇宙人”,那他們到現在還沒有看到地球的誕生呢。

隻有剛好處在距離地球46億光年這個位置的“宇宙人”,他們才剛剛看到地球的誕生,至于後來人類的出現和打打殺殺的活動,對于他們來說,還是個“未來”事件。

如此說來,過去地球上存在的“人”和“事”,在宇宙中某一空間仍然存在着,對“時間”的追溯,其實也是對“空間”的追溯,甚至可以說是一一對應的,因為它們本來就是一回事。

看到“地球人”的“宇宙人”肯定會覺得納悶:隻有不到百年的壽命,還整天打打殺殺、勾心鬥角、累死累活的,有意思嗎?應該和我們看螞蟻是一個心情。

人類的誕生按照現在的認知理論,撐死了隻有300萬年的曆史,與地球46億年的年齡相比隻是短短的一瞬間。至于華夏五千年文明史,那就更不值一提了。人類究竟是不是由猿猴變成的,距離地球300萬光年遠的星球上的“宇宙人”應該看得見,這個距離的星球在茫茫宇宙中肯定是存在的。我們常說的“隻有天知道”,其實是有科學道理的。地球上任何時間發生的任何事件,在“天上”都有相應記錄和映像。

時間存在的空間(關于時間與空間的無限遐想)6

“猴變人”的理論,以及遠古動植物埋藏地下變煤變石油的理論,近些年來都遭到人們越來越多的質疑,因為這些理論都是推測的,都無法重現。“宇宙人”知道真相,但人家不說,就算說了人類也聽不懂,因為不在一個頻道上。專家其實并不比普通老百姓多懂多少,但假裝懂得多,有些專家理論已經淪為百姓笑柄。

我可以不說話,但這并不代表我相信你說的話。現實世界裡,總是有太多現代科學所無法解釋的現象。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人類是怎麼變來的,但我有懷疑的權利。

04

什麼是客觀世界?每個人都認為,他所看到的,他所聽到的,他所認識到的,就是客觀世界。人類總有這樣一個毛病:他總認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是正确的,别人的都是錯的。不僅聽不進别人的意見,他還希望别人認同他的觀點,甚至還想改造别人的思想,黨同伐異,改造不了就要置對方于死地。

其實人類所有的認知,包括時間和空間概念,全都是主觀認識,離客觀真實十萬八千裡。最簡單的,夜空裡的滿天繁星離你究竟有多遠,你能想象的到嗎?地球是人類的生命搖籃,可在茫茫宇宙當中,地球不過隻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塵埃。而人類又不過隻是地球的一粒塵埃。人類能主宰地球嗎,人類能主宰宇宙嗎?根本就不可能。

地球相對人類來說,已經是十分巨大的存在,它的重量,高達60萬億億噸。但實際上,地球在太陽系中卻是小得幾乎可以忽略的存在。地球的直徑大約為1.3萬公裡,地球距離太陽約為1.5億公裡(稱為一個天文單位)。

太陽系有多大?如果以海王星作為太陽系邊界,則太陽系直徑為60個天文單位,即約90億公裡;如果将彗星軌道(奧爾特雲)計算在内,則太陽系的直徑可達12萬個天文單位,即18萬億公裡,對應約為2光年。也就是說如果一個飛行器能以光速行進,到達月亮隻需1秒多鐘;到達太陽隻需8分多鐘;而要想穿越整個太陽系,則需要2年時間。

時間存在的空間(關于時間與空間的無限遐想)7

人類目前發射升空的探測器,距離地球最遠的是“旅行者一号”,現在距離地球已經233億公裡了,這個“旅行者一号”已經在茫茫宇宙中孤獨飛行了45年的時間。

233億公裡的距離看似很遙遠,相當于從地球到太陽距離的155倍,即155個天文單位,但如果你現在能以光速從地球上去追它,用不了一天時間就追上了。

當然,你不可能以光速飛行,“旅行者一号”也不可能以光速飛行,它的速度大約是16.9公裡/秒,高于第三宇宙速度,但遠低于光速。

根據計算,“旅行者一号”要想飛出太陽系,至少還需要上萬年的時間,這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因為它自帶的電源系統最多隻能支撐到2025年。“旅行者一号”在距離地球64億公裡遠的位置上給地球拍攝了一張照片,這恐怕是人類迄今為止觀看地球最遠的一張照片了。照片中的地球隻有0.12個像素那麼大,微小如塵埃。

時間存在的空間(關于時間與空間的無限遐想)8

那麼問題來了,太陽系真的很大嗎?

答案顯然也不是。太陽系再往上一級是銀河系,在銀河系中,像太陽這樣的恒星,起碼有1500億~4000億顆,太陽隻是最平凡無奇的其中一顆。如果太陽系的直徑是2光年的話,那銀河系的直徑就是20萬光年,根本就不在一個數量級上。如果從空間維度來看,如果以上帝視角去看銀河系,太陽系也是其中很難找到的存在,微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說起來,銀河系也不算大。宇宙中比星系更大的結構叫星系群,銀河系所在的星系群叫“本星系群”,本星系群裡面至少有幾十個像銀河系一樣的星系,銀河系隻是其中普普通通的一員。如果銀河系的直徑是20萬光年的話,本星系群的直徑是1千萬光年。銀河系在本星系群面前也同樣是十分渺小的存在。

時間存在的空間(關于時間與空間的無限遐想)9

比“本星系群”更大的宇宙結構叫作:超本星系群。它的直徑達到了1.1億光年。銀河系在它面前就更隻是個小兒科了。

借助于天文望遠鏡,人類能觀測到的宇宙最遠距離是130億光年。130億光年這個距離相對于人類的雙腿,遙遠的不能再遙遠,想一想就會想得讓你懷疑人生。然而130億光年仍然不是宇宙的邊界,人類仍然在探索。即使不用天文望遠鏡,你隻是用肉眼看到夜空裡的滿天繁星,它們的距離也遙遠得可怕。

宇宙真是無窮無盡,大到你難以想象,沒有最大,隻有更大。“遙遠”這個詞,既可以形容空間,也可以形容時間。

05

如果細想,“時間”和“空間”這兩個概念是怎麼來的呢?

先說“日月年”是怎麼定義的吧,這完全是人類自己的認知。“一天”就是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一月”就是月相變化一個周期的時間,“一年”就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

神話故事中的“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其實如果以“宇宙人”的視角來看是完全有可能的,因為“宇宙人”居住在一個不同于地球的外星球上。不要以己度人,人與人的差别實在是太大了,何況是外星人?

再說“1米”的定義。1790年,法國科學家以通過巴黎的地球經線全長的四千萬分之一的長度定義為“1米”,為此還制定了鉑制長杆“米原器”,存放在巴黎檔案局。

問題來了,“井底之蛙”有時間和空間的概念嗎?應該沒有。對時間和空間的認知,應該說既是人類的文明,同時也是人類的禁锢。井底的青蛙每天看到的都是灰磚青苔,甘甜清冽的井水,比任何中央空調都舒服。從沒聽說過青蛙中暑的,整天無憂無慮地生活,多爽啊!即使沒有時間和空間的概念,又有什麼關系呢?子非蛙焉知蛙之樂。

時間存在的空間(關于時間與空間的無限遐想)10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在茫茫宇宙面前,人類實在是太渺小了,微如一粒塵埃,所以無論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懷有一顆敬畏之心。

劉尚鈔往期精品散文回顧

作者簡介

劉尚鈔,男,河南省社旗縣大馮營鄉人。現居北京,鄉土大河南特約撰稿人。

時間存在的空間(關于時間與空間的無限遐想)1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