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輝
我1983年分配至巢湖農校任教,迄今教師的生涯已經38個年頭。幾十年過去,瀝雨經風,看過不少書,經過不少事,也閱過不少人。但是印象極深的還是老農校的老人們。
全國土地管理中專教育研究會會場
我大學畢業剛剛報道,就在農學教研室,室主任王世清。剛來時農學教研室不大,六七個教師,三個年齡大的,王、劉、汪老師。兩個女老師,82年分來,周潔、王波老師。當然,83、84、85年幾年陸續又分來幾位安農、安大的畢業生,諸如張龍、趙虎、祝員外等就是那時來的。
女士優先,先說說兩位女教師。這兩位老師都是個性分明,一個快人快語,一個安靜甜美,但都極其善良,樂于助人。在元山山窪裡的老農校(原來巢湖市五七幹校所在地),水是山上流下來的,甘冽甜美,但是,集水塔收集水量有限,一天隻放兩次水。距離巢城十公裡,要翻過小伏嶺,十分不便。因此,老農校男女老師都存在找對象困難的問題。周、王兩位是家裡親戚介紹的,據說很快要結婚。結婚了,就要旅遊,旅遊就要好體力,周老師、王老師就相約每天下午課後去農校後邊元山農場、海軍農場散步,積累體力,提高身體素質。農校搬遷後,周老師很快就退休了。王波老師調走了,去了鳳陽她老公所在的安徽科技學院,想來現在也平安退休了。
農學專業畢業生合影
王老世清,據說是老的南京中央大學農學院畢業生。人高瘦,五官深邃,話不多,辦公室其他老師少抽幾口煙,嗆咳有聲,上課聲音不大,語氣平正,學生歎服。
劉老大江,廣東梅山人。畢業于東南農業大學,一直教遺傳育種。有學問,但讷于言,口音混雜,十句學生隻能聽懂兩、三句,學生多有碎言。劉老早仳離,拙于家務,分得新房也不裝修,壘磚竈而炊之,處陋室安之若素。真高士也!
汪老住在頂樓,喜愛養殖。為了好好養花,發明了不要澆水的自助式花盆;為了養雞,就繁殖蚯蚓。愛好廣泛,極喜說話,拉住久别的人手,兩眼定定看緊你,噓寒問暖,好不熱情。最近又愛上賦詩。現附汪老詩一首:“略”。
徐科長,教務處老人,退休後返聘。處事極其細密,認真無錯。那時的農校,尚沒有電腦打字複印,每學期的試卷都是教師自己刻蠟紙,徐老、吳幹事一張紙、一張紙,推油輥印出來的。徐科長很重視農校校史資料的收集,準備編撰巢湖農校校史。但是,十幾年過去,徐科長90高齡仙去,不知收集的校史資料是否安在?
土地管理專業畢業生合影
俞老頭,善講紅樓詩詞,我多次請俞老給學生作講座,熱情從不推辭。俞老好酒,每天三頓酒,風雨不歇。也不是好酒,八十年代的苦老八(地瓜燒),九十年代的糧食酒,小塑料壺一次打5斤,可以喝一、兩個星期。俞老喝慢酒,一頓可喝三、兩小時,一般人陪不了。我榮幸成為俞老的忘年交,常常與俞老一起聊天聊地,不知覺間一斤多酒兩個人就喝下去了。酒到位了,話匣子就打開了。天南地北、古今往來、文史逸聞,無所不談。後來,農校拆了,各奔東西,很長時間沒有俞老消息。再後來,聽說在養老院故去了。斯人已逝,音容宛在。(圖片:周澤山)
最憶是巢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