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擂茶有了多久的曆史

擂茶有了多久的曆史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4 14:17:02

擂茶有了多久的曆史(古老的飲茶文化)1

擂 茶

家鄉的味道

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擂茶,是中國最古老的茶道之一。

擂茶

擂茶,顧名思義。擂,研磨也。擂茶,就是把茶葉、花生米、油、鹽或中草藥等原料放進擂缽裡,用擂杵搗成細末後,沖開水喝的養生茶飲。

作為一種傳統的特色飲品,擂茶在南方諸多省份、地區(鄂、湘、川、黔、桂、贛、閩、粵、港、台)均有分布。

在福建省明溪縣的楓溪、夏坊兩地,幾乎每位家庭主婦都會調擂茶(調tiáo:調配、制作),家家戶戶都有調擂茶的工具——擂缽、擂杵。

擂缽,一種陶盆,呈倒置圓台形,有大有小。内壁刻有很多由缽底向缽口呈發射狀、螺旋狀的溝紋,作用是在擂茶的過程中增加摩擦力。

擂茶有了多久的曆史(古老的飲茶文化)2

擂茶有了多久的曆史(古老的飲茶文化)3

▲擂缽

考古資料顯示,初民們很早就已開始使用擂缽。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和商代早期遺址中,經常出土各式擂缽。

擂杵,擂茶時用的木棍,長一尺五至二尺不等,一般由山茶木制成。上端鑽孔,利于懸挂;下端刨圓,便于擂轉。

擂茶有了多久的曆史(古老的飲茶文化)4

▲擂杵

調擂茶

擂茶的制作方法,各地大同小異。隻是在原料的選擇上有所不同,但基本原料中都離不開茶葉。

楓溪、夏坊兩地的擂茶,作法與用料基本一緻。與其他地區不同的是,原料都是幹品和熟食,一般不采用生葉。

制作步驟:

先将浸泡好的的幹茶葉,置入擂缽中,旋轉擂杵,将茶葉擂成茶泥;

擂茶有了多久的曆史(古老的飲茶文化)5

▲調擂茶 (攝于夏坊鄉 黃地塘)

再加入油炸的花生米或特制的“加茶米”(黃豆炒米),逐一研細、搗爛;

擂茶有了多久的曆史(古老的飲茶文化)6

▲将茶葉、花生米依次擂爛

适量添些植物油、米飯、食鹽等,擂細、擂勻;

擂茶有了多久的曆史(古老的飲茶文化)7

▲擂米飯 (米飯入茶——漢魏遺風)

最後沖入一壺開水,灑上一撮香草子(香草的子實,具香味)或芝麻等香料,攪拌一下,即成一缽金燦燦、香氣四溢的擂茶。

擂茶有了多久的曆史(古老的飲茶文化)8

▲開水沖泡

有時,還會在原料中加入一兩味中草藥(菊花、黃栀子、金銀花、陳皮等幹品藥材),使擂好的擂茶不僅香味濃郁,且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擂茶沖泡好後,被擂成細末的原料就會逐漸沉底。沉底的這部分,稱作擂茶底。人們飲用擂茶時,是連湯帶底一齊食用的。(棠姐小時候,不食擂茶底。大人們總說,不食擂茶底的人,将來隻會生女兒。搞得棠姐半信半疑的。)

食擂茶

作為一種日常飲品,擂茶在楓溪、夏坊兩地百姓的飯桌上,經常可以見到。

炎熱的夏天,從田裡辛苦勞作回來的人們,食上一碗擂茶,既解渴又消暑。遇到無菜下飯或胃口不佳的時候,舀幾勺擂茶澆飯,就能食上好幾碗了。

擂茶有了多久的曆史(古老的飲茶文化)9

家中來客人的時候,主人通常會調上一缽擂茶、炒一羹gāng碗粉幹、炒幾碟小菜,作為正餐前的點心,來招待客人,名曰“食擂茶”。( 羹碗:湯碗)

擂茶有了多久的曆史(古老的飲茶文化)10

▲擂茶待客 (攝于楓溪鄉 小珩村)

配擂茶的食品中,粉幹是最常見的。擂茶拌粉幹,似乎成了一種慣例。大概由于粉幹是人們家中常備的、食用方便的主食。

擂茶有了多久的曆史(古老的飲茶文化)11

擂茶有了多久的曆史(古老的飲茶文化)12

▲擂茶拌粉幹

主人把擂茶一勺一勺舀進客人的碗裡,同時也呼喊附近的鄰居或親友,一齊來食擂茶。

食擂茶往往見者有份,越食人越多。客人食了一碗又一碗,主人添滿這碗舀那碗。大家食着、聊着,一片歡聲笑語。彼此間的感情,得到充分交流,俨然一幅立體的民俗風情圖,也是“擂茶”這種“動手勞作”後快樂的延伸。

擂茶有了多久的曆史(古老的飲茶文化)13

平時,親友、鄰裡間,每逢喜慶、休閑、聚會、娛樂時,大家也常坐在一起食擂茶。一缽擂茶,幾盤小食,茶香悠悠,話語濃濃。無限溫情,蕩漾在擂茶裡,融化在人們的心間。

擂茶有了多久的曆史(古老的飲茶文化)14

擂茶的起源

擂茶,是一種古老的飲茶方式的遺留。相傳它起源于古時候中原人将青草藥擂爛沖服的“藥飲”。

“神農氏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最早,人們把“茶”當作治病的藥物。後來發現它還有解渴、消食、提神等保健功效,就保留并發展了藥食同源的“擂茶”。

現代各地的擂茶,是對漢魏粥茶、唐宋煎茶等古代茶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據史料記載,秦、漢、三國時期,人們已盛行将茶鮮葉或搗碎的幹茶餅,加以蔥、姜、橘子等調味品與谷物一齊“調煮”成茶羹或茶粥來食用。(參見三國魏張揖《廣雅》)

唐代,茶道大興,推動了擂缽及各種碾茶具的發展。唐宋人飲茶,也是要先把綠茶研成細末,再投入鹽、姜、薄荷、橘皮等物,經過三滾的烹茶過程後才飲用的。 當時中國南北方的瓷窯,均有生産擂缽,并遠播亞洲各國,至今日本茶道也仍在使用擂缽作擂茶工具。

随着漢人的南遷,中原人攜帶着這種“鹽茶”習俗來到了南方,并把制陶工藝也帶來了。今福建甯化、将樂等地曾發現多處自唐宋以來一直延續燒造擂缽的古窯址。

另有學者稱,宋室南渡時,也把擂茶帶到了杭州。在宋人的筆記中,常可見到有關擂茶的記載。如:南宋耐得翁在《都城紀勝·茶坊》中說杭州的茶坊與舊京(汴梁)一樣“冬天兼賣擂茶,或賣鹽豉湯”;南宋吳自牧也在《夢梁錄·茶肆》一書中說到當時的茶肆“四時賣奇茶異湯,冬月添賣七寶擂茶、馓子、蔥茶,或賣鹽豉湯。”

擂茶文化——随着南遷的漢人,來到南方各地,并在相對閉塞的自然條件下,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來。

結語

擂茶,這一古樸習俗,在楓溪、夏坊兩地代代相傳,并融入到了禮儀文化之中。通過“食擂茶”這種方式,招待客人、聯絡感情,從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禮儀需求。這也是它延續了千年而不滅的原因之一。

21 世紀,随着人口流失的加劇,農村“空心化”日益嚴重,擂茶習俗與其他依附于村落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一樣,難免陷入“傳承危機”。城鎮化的浪潮,将使多少人的鄉愁無迹可尋。

圖文:棠姐

編輯:棠姐

棠姐,福建明溪籍。一個用樸實的語言描繪家鄉風土人情、地方美食、生活印記的女子。 愛好:表演、唱歌、配音、播音、拍照、語言、文學 等等。 客家棠姐,ID:fxyx0598。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