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夏收時。眼下,西南地區小麥收獲已過九成,長江中下遊陸續開鐮,黃淮海主産區小麥成熟在即,大規模機收即将開始。據農情調度,今年我國夏糧長勢良好,豐收有基礎。與此同時,全面提高夏糧最低收購價、發放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等多舉措也持續加力,保障種糧收益,築牢糧食安全堤壩。
5月21日,在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畫溪街道長橋村,農民駕駛收割機收割小麥(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吳拯 攝)
“夏糧約占全年糧食産量四分之一,其中小麥占夏糧産量九成以上,這對确保我國糧食安全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副處長、研究員姜楠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說,今年我國夏糧生産面對各種挑戰,攻堅克難,在高起點上再度豐收,不僅把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也為穩定世界糧價和應對全球糧食危機做出了中國貢獻。
597.2公斤、618.1公斤、687.9公斤……夏糧收獲季,四川省德陽廣漢市的小麥驗收現場不斷傳來豐收增産捷報。在對6塊共計16.63畝小麥種植田的實收測産中,平均畝産超600公斤,相比去年該區域小麥平均每畝增收超80公斤。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長湯永祿告訴記者,去年秋汛影響了耕翻、整地、播種質量,但随着新研制的稻茬小麥免耕帶旋播種技術推廣,以及對農業機具、農藝技術的優化升級,實現了在田裡有水的情況下也能進行播種,“搶”出了時間,該技術目前已在四川、湖北、安徽等省推廣。
受2021年罕見秋汛影響,我國多省冬小麥播種較晚,冬前苗情複雜。為穩住糧食生産,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采取了一系列“超強度”舉措,強化田間管理,推廣良種良法,促進弱苗轉壯,全力以赴保豐收。
5月23日在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郯城街道拍攝的飽滿的麥穗。新華社發(張春雷 攝)
作為我國第二大小麥主産區,山東省小麥正處灌漿後期,放眼望去,麥浪滾滾,滿目金黃。
山東省濟甯市汶上縣郭倉村種糧大戶郭波波告訴記者,山東省冬小麥播種普遍推遲10-15天。但因為管理及時,農技人員下鄉指導到位,促弱轉壯取得成效。目前,他的1200多畝小麥長勢喜人,預計畝産小麥1200斤以上。
“截至目前,山東一、二類苗麥田占比接近常年水平,鞏固了夏糧豐收基礎。預計6月10日左右,山東省小麥将進入收獲高峰期。”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一級巡視員褚瑞雲說。
冬小麥揚花灌漿,“中原糧倉”也即将迎來豐收季。河南省委農辦副主任,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馬萬裡介紹,今年河南省夏糧面積保持在8500萬畝以上,與上年基本持平。當前小麥長勢良好,豐收在望。全省大規模機收将于5月28日前後展開。
小麥97%以上靠機收,其中30%需要機械跨區收割。夏糧豐産豐收,離不開機械化的保障。據馬萬裡介紹,河南省各類農業機械已準備就緒,機收作業供需對接目前已對接面積7337萬畝,超過小麥收割面積的86%,麥收前将實現供需對接全覆蓋。
實際上,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複雜,對農機上路、跨區作業帶來了一定影響。對此,農業農村部等部門及時打通堵點卡點,通過開設農機轉運綠色通道等,全力保障小麥機收順利開展。
5月20日,20台收割機開進湖北省宜城市小河鎮種糧大戶唐明濤的麥田,标志着宜城69萬畝小麥開始收割。“今年的種子、化肥、農藥,全部是農業農村局統一配送、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測土配方的。農業部門這次又幫忙調配了收割機,3天就可以收割完自家麥田。”唐明濤說。宜城市農業農村局農機辦主任陳興忠告訴記者,為确保成熟的小麥顆粒歸倉,宜城市農業部門共組織聯合收割機5000多台,其中引進跨區作業600多台。如果天氣晴朗,預計5天就能将全市小麥收割完畢。
農業農村部最新調度顯示,預計今年參加小麥跨區作業的聯合收割機穩定在60萬台左右,保有量充足,基本能夠滿足各地機收作業需求。
穩住糧食生産,保障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也至關重要。繼今年3月發放200億元一次性種糧補貼,近日,國家再次向實際種糧者發放一次性補貼100億元,以緩解農資價格上漲等因素帶來的種糧成本增加。此外,今年我國繼續在部分主産區實行小麥和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小麥、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購價格水平全面提高。
“最低收購價就是對農民種糧的‘保護價’。今年以來,農業生産資料包括種子、化肥、農藥等價格均呈上漲趨勢,特别是化肥價格漲幅加大,這将導緻農民種糧成本明顯增加,也對糧食生産帶來一定影響。此時國家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就是為了保障種糧農民收入,同時切實發揮好政策托底作用,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姜楠說。
湖北省糧食局調查顯示,截至5月20日,今年小麥質量好于上年,市場價格也好于以往。水分在15%以内新麥目前開秤價1.35元/斤左右,達标小麥價格1.42-1.47元/斤,遠高于1.15元/斤的國家小麥托市價格,預計不需要啟動托市收購。“後期将會同中儲糧組織做好托市定點工作,一旦價格出現下滑,按程序迅速啟動預案,确保農民種糧賣得出。”該局負責人說。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也表示,将全力抓好市場化收購和政策性收購,牢牢守住農民“種糧賣得出”的底線。
“目前國内小麥市場供應相對穩定。作為世界小麥消費大國,面對全球小麥供需偏緊的形勢,我國要堅持立足國内,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确保小麥穩産增産,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姜楠表示,當前來看,疫情防控形勢仍嚴峻複雜,要及時打通堵點卡點,搶抓農時搞好夏種夏管。長遠來看,還要堅定不移地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健全農民種糧收益保障機制,用科技創新賦能農業高質量發展。(記者 汪子旭 蕭永航 楊進 侯文坤 張志龍 馬意翀)
來源:經濟參考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