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西麗湖國際科教城”跨校課程互選計劃的分析
新聞摘要
近日,深圳市教育局印發《深圳西麗湖科教城片區高校課程互選、學分互認工作實施方案(試行)》。本學期起,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清華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五所高校的學生,可參與2022秋季學期“西麗湖國際科教城”跨校課程互選計劃,進行五校間的跨校選課。
深度分析
跨校選課制度在很多地區高校間存在很長時間了,比如以“一張錄取通知書,可上七所名校”的口号獲得衆多關注的武漢“七校聯合辦學模式”,涉及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和中南财經政法大學這7所全國知名大學,成為衆多聯盟中持續時間最長參與院校最多的計劃。
七所高校一緻決定暫停“七校聯合辦學”2018級學生輔修招生。原因在于當年7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印發《學士學位授予與授予管理辦法》,其中第三章規定,高校間聯合學士學位證書由本科生招生入學時學籍所在的學士學位授予單位頒發,聯合培養單位可在證書上予以注明,不再單獨發放學位證書。此外,還規定聯合學士學位應根據校際合作辦學協議,由合作高等學校共同制定聯合培養項目和實施方案,報合作高等學校所在地省級學位委員會審批。
由此看來,聯盟“瓦解”直接原因就是執行該辦法,“一刀切”被叫停。
很可惜!這種“雙學位”培養計劃是面向未來培養交叉學科的一種探索,充分利用高校間不同的學科優勢,讓學生有機會拓寬和優化知識結構和能力多樣性,很多參與過此計劃的學生受益匪淺!
新的聯合培養方案在持續醞釀中,近日深圳市教育局推出的西麗湖科教城片區高校課程互選學分互認計劃,可以認為是新的培養模式的探索和創新!
這五所高校,學科特色明顯,哈工大(深圳)和清華深圳研究生院強在工科,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的理學和人文社科學科屬于國内一流平台,理工與人文的交叉與融合,是當代給學科領軍人才培養的經驗,已被很多世界名校成功實踐過,深圳大學和南方科技大學極為進取,本科生生源質量逐年提高,學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學術培養潛質。這樣的課程優勢互補,強強聯合高低搭配,對五所高校都是優質的資源導入。
有了這樣豐富優質的本科學習資源,三所本科院校的招生優勢會明顯增加,也為清華北大在深圳的研究生院預先提供了很好的學術苗子。
政府牽頭,多方共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