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成都七中高新初中分層輔導

成都七中高新初中分層輔導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9-17 20:17:24

成都七中高新初中分層輔導(八年探索創生型課堂)1

如果你觀摩過成都七中初中學校的課堂,會發現在語文老師的課上,師生可以通過平闆互動平台共同閱讀所有學生的作品并實時修改,數學老師則會運用幾何畫闆浏覽器等進行動态幾何教學,地理老師則通過“地理拼圖”APP搞起了遊戲競賽。

這是2012年成都七中開始試點以平闆電腦為學習終端的數字化學習方式後,經過七年的探索,才實現由點到面推進數字化學習班級、全學科推進數字化學習實踐的結果,而這些結果背後,是老師基于數字化學習方式所做的日複一日的課例研究,才打造出的“創生型課堂”。

“為了體現技術發展的前沿性與‘高大上’ 而設計或建設學校的數字化學習環境,隻會造成學習環境與‘未來課堂’間的鴻溝”,成都七中初中學校李笑非校長在談到目前國内不少中小學建設“未來課堂”時面臨的普遍問題時表示,隻有将 “人”的未來發展作為焦點和紐帶,打通數字化學習環境和“未來課堂”兩者的關節點,才能形成系統謀劃與有效實踐的格局。

用平闆撬動數字化學習變革

在成都七中初中學校的課堂上,學生可以利用平闆電腦對幾何文件進行拖曳,直接觀察圖形的動态變化,可以通過平闆電腦所搭載的軟件平台進行共學互助。學習效率和效果也能通過互動教學平台得到及時反饋。

李笑非介紹,通過互動教學平台,教師可以完成視頻、音頻、照片、文稿、 課件、HTML 等資源的課前上傳,實現提前在線備課,設置學習重點及檢測,方便學生課前學習。

而在教學過程中,也實現對本節課資源的整理和記錄。教師通過即時調控,讓全班學生的平闆電腦與教師的當前頁面同步,便于聚焦問題研究。同時課堂檢測能立刻得到分析結果,觀察到相應的分析圖,教師根據需求點擊分析圖,查看學生完成情況,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實現個性化學習指導。

成都七中高新初中分層輔導(八年探索創生型課堂)2

各學科基于平闆電腦的學習場景

老師也可以發起群對話,獲取并記錄學生課堂上的觀點及意見,方便做統計分析。在課後,教師随時随地發布信息,對學生提交的作業進行有針對性的一對一輔導教學。

事實上,成都七中現在課堂上用到的比較成熟的觀察量表是李笑非在2016年的一次會議上接觸到的。那是南京師範大學朱雪梅教授用到的多元交互式的課堂觀察平台,它是指引教師與學生對課堂教學進行觀察反思評估的一個服務系統,“可以将可預設可調節的各類的專門化的觀察量表嵌入到我們的數字的平台中,采用行為編碼的思路,在聽課過程中采集了教和學的這種行為數據,通過後台計算與圖形化處理過後,為我們老師們在評課中分析課堂教學存在什麼問題,提供了客觀的量化的一些證據,來實現科學的課堂診斷”。

自第一個班級開展數字化學習以來,成都七中初中學校各學科都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基于平闆電腦的教學實踐。到2017 年,學校具備開展數字化學習條件的班級從 1 個變成31個。

什麼樣的課堂才是充滿生命活力,并滿足學生的未來發展?結合前期實踐探索,李笑非認為,課堂應該體現“創生的價值追求,培育具有創生能力的師生,而創生能力要在以創生為特點的課堂上發展”,李笑非解釋,創生即創造與生成,“在創造中生成,在生成中創造,以此獲得自己的發展,并在發展中不斷提高适應未來的素質。它是以發展學生的創生性學習能力為主要目标,以整合新知識、形成新經驗、産生新觀點、提升新能力等為主要任務,以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表達、敢于質疑、樂于創生為重要追求的課堂形态”。

教改推進的憂慮和決心

事實上,這些成果都在一步步地探索中實現的。在2012年開始于學校試點平闆電腦為學習終端的數字化學習方式之前,剛成立四年的成都七中初中學校的老師們盡管接受了改革的理念,但難在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參考。同時老師們承擔着教學任務、面對着中考的壓力,對于采用技術推動教育教學變革心中存疑。

且在推行過程中,老師們會不會配合?學生在技術的使用上會不會遇到一些問題?一些家長會否擔心學生的成績受到影響?長期使用平闆電腦是否會影響學生的視力?這些問題全擺在李笑非的面前。但李笑非認為,有些事情耽誤不得,“技術的問題等想琢磨透了再上馬可能會耽誤最好的時機,邊做邊摸索可能是最好的選擇”。

事實證明,上述這些疑慮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都被逐漸打消。李笑非介紹,作為一所2008年成立的新學校,學校教師隊伍普遍年輕,老師們雖然存在疑惑但是對于技術的培訓學習的熱情十分高漲。“學校經過多方考慮選擇蘋果公司的平闆電腦。一是蘋果系統比較穩定,二是所提供的教育APP有很強的使用價值。學校組織教師自學,在假期開學前對教師進行集中培訓,引導教師在實踐應用中再學習”。 而學生幾乎不用專門培訓,就能熟練使用平闆,他們對技術的使用及掌控已遠遠超過教師的水平。

另外,學校針對學生學習的情況,一方面完善和改進學生平闆電腦使用情況,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另一方面,積極與家長溝通、交流,通過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讓家長走進課堂,體驗和感受“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如何促進學生成長。通過學校耐心細緻的工作,觀察學生的成長變化,課堂變革得到家長的認可與歡迎。

課例研究幫助落實數字化學習效果

在構建創生型課堂的過程中,教師課堂素養的提升也非常關鍵,這要求老師們需要做課例研究。李笑非表示,在課例研究的過程中,圍繞一堂課的教學,分析在課前課中和課後所進行的種種活動,包括研究人員、授課的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對話,“讨論以教師的教學實踐為基礎的這樣的一個活動,确實是可以促進我們通過科學的研究去解決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問題。”

在2011年-2012年,該校開展了第一個階段的規範性的課例研究。圍繞創生型課堂的構建,在聚焦問題的深度研究中,各學科的老師們經曆思維激烈碰撞,在一次次的研讨和改進中,各學科創生型課堂的模式也初步形成。

成都七中高新初中分層輔導(八年探索創生型課堂)3

成都七中錦城校區全體教研組長參與數學組觀課議課

據李笑非介紹,兩天的課例研究形成了58篇研修日志,文字記錄從課堂實錄到研修日日志加起來總共有10萬餘字,“在課例研修的過程中,老師們看到科學的記錄與存在的問題,從專業的角度來思考如何改進教育教學”。2012年,課例研修的第二個階段,各教研組在所有學科中深入開展課例研究。三天的課例研究中,又形成了84篇研修日志、30個觀察報告與近13萬字的文字記錄。

“雖然現在很多人都說我們不要談模式,但其實有的時候在教育教學中,不談模式一切都是浮雲,有的時候是需要有模式的,但是我們不能僵化固定模式,不能說這就是一成不變的,它是需要與時俱進的,需要不斷發展豐富的。”

基于這樣的背景,在對已有材料分析的基礎上,該校提煉出了“136”的課例研究模式。李笑非介紹,具體是一個課例研究聚焦一個創生點,三次課堂觀察分析創生過程,六次會議凝聚集體智慧。并一次一次的疊代輪回下去。在這樣的過程中,形成了規範性的課例研究,規範性的課例研究是提升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但需要确定固定的研讨時間,實施起來很辛苦”。

為了使課例研究常态化開展,成都七中初中學校也改進了研修方式,充分利用教研活動的時間,形成了常态化的課例研究四步驟,一是确定主題,二是試講磨課,三是共同觀課,四是課後研讨。在疫情期間,成都七中初中學校的老師們也堅持課例研究的步伐,将試講磨課替換成提前錄像,将共同觀課替換為直播觀課,并對真實的課堂進行具體、有針對性、客觀科學的觀察。

李校表示,在對智慧校園探索的過程中發現,國内不少中小學在建設基于數字化學習環境的 “未來課堂”時,出現了“人”“機”分離、低質低效的“病态”現象,沒有能夠根據未來課堂的發展需要,确定建設的理念思路和标準。歸根結底是數字化學習環境 的建設缺乏“人”這一核心要素,隻看到“物化”的設備,看不到“人化”的要求。

“未來課堂”是以“人”為核 心要素的課堂,它以“人”的現實發展為起點, 如果數字化學習環境不能觸摸學生的現實起點與發展需求,不能以自己的先進技術幫助每個學生恰到好處地走在自己的軌道上,并赢得未來的成功,數字化學習環境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李笑非表示,目前,數字化學習方式已經成為該校課堂教與學的常态。下一步,學校将探索5G背景下的智慧教育,在智慧教育之路上繼續探索前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