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一首詩背後的7種解讀

一首詩背後的7種解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1 21:27:22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将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着。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裡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唐·岑參)

岑參的這首詩被看作是唐代邊塞詩的巅峰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一聯更是家喻戶曉的名句,今天已經被當成一句成語來流傳,表達對新生事物到來時的欣喜之情。我們從這一聯詩中,讀出也同樣是一種喜悅之情。但近年來,陸續有學者對這一聯詩提出異議,因為從全詩來看,本詩是表現對武判官的依依惜别之情,而詩中描寫的塞外也是荒涼的,那喜從何來?由此,有的學者得出結論,這一聯其實表達的内心的悲傷。這話聽來也有道理,但你讀全詩,無論如何都讀不出悲傷來。“春風”“梨花”,這些都是令人喜悅的意象,怎麼能讀出悲傷呢?

一首詩背後的7種解讀(這首詩中的名句家喻戶曉)1

其實,人們在讀這句詩時,往往忽略了一個細節。“千樹萬樹梨花開”,以梨花喻雪,一方面是因為,梨花開時如滿樹堆雪。但梨花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梨花的花蕊是紅色的,這是其它同時的花都不具備的。這首詩的後半部亦有“風掣紅旗凍不翻”,以前人都以為指邊塞極冷,紅旗都不再翻動。但和梨花聯系一下,是不是也能理解為在極寒的邊塞,内心的熾熱也沒有消失呢?其實,詩中是充滿熱情的。就看武判官的行為,今天你在天山夜間冒雪行車,都是一件危險的事,但千年前的武判官卻在冒歸行進。而且大家歡聚一堂為他送行,武判官急于回京的熱情不就能看到了嗎?隻是,這個熱情屬于武判官,并不屬于詩人自己。

一首詩背後的7種解讀(這首詩中的名句家喻戶曉)2

詩人的内心什麼樣?他的眼前就隻有一片荒涼寂寥的大漠。不要以為唐人都有投身邊塞的渴望,岑參自己也并非甘心情願前來。他的另一首名篇《逢入京使》,一句“雙袖龍鐘淚不幹”就寫出了他的悲傷。但他為什麼要出塞?其實還是出于内心的那份渴望。如果看看岑參的家史,發現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官二代,他的曾祖岑文本是唐太宗的宰相,伯祖岑長倩是武後時期的宰相,伯父岑曦是唐中宗的宰相,他的父親為晉州刺史,也屬于高品階了。而岑參本人還中過進士,這在重視門第的唐朝無疑于錦上添花。但可惜的是,岑長倩、岑曦都死于權力鬥争之中,而岑參幼年喪父,家境較為貧寒,他後來的官場生涯一直不順。而此時,唐玄宗着力經營西域,邊塞立功就成了許多有才之士的立身之基。因此,盡管離家萬裡,他也得去。可惜,他第一次出塞,雖然當到了大将高仙芝的掌書記,并與他同回長安,卻是去彙報一場著名的敗仗——坦羅斯戰役的,自然也得不到重用。回到全詩來看,那份喜悅屬于武判官,但岑參的心卻依然是熾熱的。

一首詩背後的7種解讀(這首詩中的名句家喻戶曉)3

岑參後再次出塞,而此時的安西都護封常清恰恰就是草根出身,從一文不名的平民,因為得到高仙芝的提拔與重用,最後官至安西都護。他也是文人出身,因此與岑參關系很好。岑參此時的詩篇也顯得雄壯豪邁。在他那著名的《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中,“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随風滿地石亂走”本是讓人膽顫心驚的,但放在全詩中,卻顯得氣勢磅礴,這也可以看成是他内心的情感影響了詩歌的風格。

一首詩背後的7種解讀(這首詩中的名句家喻戶曉)4

可惜,正當封常清欲推薦岑參時,安史之亂爆發,高仙芝、封常清都因為作戰不利被唐玄宗所殺。岑參原在西北,輾轉回到内地,見到的隻有殘破的山河。岑參最終當上的是嘉州(今天的四川樂山)刺史,這是他所任的最高官職。隻是當時四川也是戰亂頻發,刺史任期三年,他在路上就走了兩年,任職期滿竟然連回鄉的旅費都沒有,最終死在了成都的驿站中。不知道,他在彌留之際,是否還想起了那“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景象,還有那梨花鮮花的花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