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都還記得以前語文教材裡的“自相矛盾”這篇課文,可是如今已經消失了改頭換面成了另一篇文章“矛和盾的集合”。
實在不懂為什麼有人要将它換掉,本來挺好的一則寓言故事,換成了現在的課文,漏洞百出。
自相矛盾
原來的課文裡面是這樣的:
古時候,有個楚國人賣矛又賣盾。他拿起自己的盾誇口說:“我的盾堅固得很,随你用什麼矛都戳不穿它。”又舉起自己的矛誇口說:“我的矛銳利得很,随你什麼盾它都能戳穿。”有個圍觀的人問他:“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會怎麼樣呢?”那個楚國人張口結舌,回答不出來了。
矛和盾的集合
自相矛盾語出《韓非子·難一》:"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後因以喻人的語言行動前後抵觸、不相應合。
以前的課文用一個簡單的故事讓我們了解了什麼是矛盾,簡單明了。而現在的課文感覺驢唇不對馬嘴,且不說整篇課文的故事都是作者臆想出來的,前後根本就不統一。難道坦克就不存在矛盾了嗎?回避了“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不管是物質的客觀世界,或是思維的主觀世界,都有矛盾”這個問題。
放着好好的中國傳統的寓言故事不用,卻選一篇臆想的外國人發明坦克的故事,來講所謂的“矛和盾的集合”,然後得出一個所謂的道理。真不明白編寫教材的人是怎麼想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