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非市場經濟地位條款

非市場經濟地位條款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09:54:34

非市場經濟地位條款?作者:林學軍(暨南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非市場經濟地位條款?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非市場經濟地位條款(非市場經濟地位)1

非市場經濟地位條款

作者:林學軍(暨南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

今年是中國入世20周年,入世20年來,中國認真履行入世的承諾。自1986年開始“複關”談判時中國就已經着手對國内法律進行整理,清理中央政府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2300多件,地方性政策法規19萬多件;調整對外貿易法、貨物貿易法、服務貿易法、知識産權法、外商投資法等立法;大幅度降低關稅,中國關稅總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至2021年的7.5%,并且全面開放外貿經營權,積極履行WTO補貼通報義務。但是到現在為止,仍有多個西方國家就所謂的中國“非市場經濟地位”向中國發難。

一、所謂“非市場經濟國家”概念并不存在于WTO規則

事實上,世貿組織《反傾銷協定》本身沒有對非市場經濟國家和涉及到這些國家的傾銷問題作出任何指導性的界定,隻有關貿總協定第6條第1款的注釋條款表明,如果一個國家的貿易價格都是由國家來确定,其他國家對這個國家進行反傾銷的時候,難于确定其真實的市場價格,這樣的國家是“非市場經濟國家”。其他國家在對“非市場經濟國家”進行反傾銷的時候,就可以采用替代國的方法,即用一個與該國情況相近的市場經濟國家的國内價格作為決定傾銷幅度的比較基礎,跟該國出口價格相比較,得出一個傾銷幅度。“非市場經濟的國家”并不是由法律裁定,而是由行政裁定,完全是主觀判斷。

市場經濟國家不是加入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的前提條件,當然也不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前提條件。實際上市場經濟主要是指企業按市場機制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例如自主決定價格,制定生産及投資決策等等。關貿總協定時期,有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等社會主義國家加入關貿總協定,當時他們沒有說自己是市場經濟。在中國入世談判時,我們認為這是有歧視的條件,因此這個歧視待遇在入世15年後,也就是2016年不應該再繼續。經過一個過渡期,世界各國應該把中國當成普通的WTO成員,适用于普通的反傾銷法。

二、假借“市場經濟地位”之名,行打壓中國之實

實際上,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主要就是為美國和歐盟打壓中國提供一個便利的條件。他們可以随便确定一個替代國來評估中國反傾銷的幅度,據此加強對中國企業、中國商品的打壓。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中國連續多年成為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

就實際情況來說,現在世界上就沒有純粹的市場經濟國家,西方國家為了提高本國企業的國際競争力,也采取了很多政府幹預措施,如政府補貼,政府采購,政府持股等。然而西方對這些仿佛視而不見,他們通常采用雙重标準,即西方的補貼與産業扶持是正當,其他國家的政策就是非法的。當西方企業具有競争優勢的時候,他們就高呼開放市場,公平競争。當他們失去競争優勢時,他們或采用高額關稅,實施貿易保護主義;或采取反傾銷,反補貼的手段,對競争對手實施制裁;甚至不惜動用政府的暴力工具打擊競争對手。剛剛落幕的孟晚舟事件,實際就是美國和加拿大政府以公權力打壓中國企業,幹預正常的市場運行,破壞民主,踐踏人權的又一例證。恰恰是嘴上講市場經濟的西方國家卻是市場經濟的最大破壞者。

經濟全球化在發展,生産社會化也在不斷的加深,西方國家資本主義制度的生産資料私人占有和生産社會化的矛盾也是日趨激烈。經濟全球化要求各國加強宏觀經濟政策的相互協調,相互配合。從控制這次新冠疫情的大流行,到實現《巴黎協定》提出的控制全球氣候變暖的目标,都需要加強各國的合作。而非西方所說的放松管制,自由競争。本次新冠疫情在西方國家失控,發達國家受感染數和死亡人數雙雙創下全球紀錄,凸顯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的虛僞與缺陷。相反,以公有制為主體的中國成功控制疫情,恢複生産,複蘇經濟,最早走出疫情的陰霾,彰顯了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兩種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相比之下高低立現。在這種情況下,西方國家還要求中國的制度要向西方的制度轉軌,向西方的制度靠攏,這是十分滑稽可笑的。

三、應對“市場經濟地位”之争的态度與策略

市場經濟并不一定導緻貿易自由化,貿易自由化也并不一定是市場經濟,兩者沒有必然的聯系。WTO重點關注的應當是反對政府幹涉正常的經貿活動,反對以國家安全、意識形态為借口破壞正常的市場競争、市場交易,維護良好的國際經貿秩序。國家不論大小,也不論其制度、文化、種族的差異,都有權參與經濟全球化,都可以與世界各國開展互利共赢的經貿合作。

體制差異已經成為WTO改革的一個焦點問題。這個具體問題涉及國有企業、工業補貼、産能過剩、強制性技術轉讓、知識産權保護以及最近提出的“強迫勞動”等等,其核心關注是政府對市場和企業的幹預。如何解決當前的問題,我們要看到問題的實質,區分問題的輕重緩急。對于政治、經濟體制問題不容談判和讨論,中國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行之有效,不容懷疑和篡改。但是如何維持國際經貿的秩序,減少貿易和投資障礙,促進公平競争的規則是可以深入探讨,不斷完善的。

中國如何積極有效地推動世貿組織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我認為,應當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着手。理論上,我國應當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的國際經濟學科體系,從理論上掌握國際經濟的話語權。國際經濟學應當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代替西方的弱肉強食、以鄰為壑、零和博弈的叢林法則。就如主席在2021年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六次峰會上強調的,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世紀疫情,二十國集團作為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要負起應有責任,為了人類未來、人民福祉,堅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赢,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關于全球經濟的競争與合作,中國将打造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格局,中國已批準《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并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不斷減少負面清單,擴大開放領域,加強與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關于公有經濟,中國将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同時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平等對待各類市場主體,打造統一開放、競争有序的市場體系。我們要以經濟全球化的思想充實國際經濟學,讓中國特色的國際經濟理論指導中國的改革開放,影響經濟全球化進程,構建新的世界經濟治理體系。

從實踐上,随着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中國經濟實力的提升,中國也從全球治理的參與者,發展到全球治理的推動者、引領者。首先,我國要加強在WTO事務中的主導作用,從設定議程,到進程的引領、成果達成,都要體現出中國的大國風範,以及對其他成員國的影響力、号召力。中國要不斷提出經濟全球化的新主張,參與WTO、IMF等國際經濟組織的改革,使其更加符合當前經濟全球化的實際情況,反映大多數國家的心聲,推動經濟全球化不斷向前發展。其次,我國應當旗幟鮮明地反對西方的霸道行為,依照我國的《反外國制裁法》堅決對長臂管轄說“不”。最後,要加強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政策協調,反對破壞世界經濟秩序的行為,維護世界經濟平穩發展,造福全人類。

【本文由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從全球價值鍊邁向全球創新鍊,提升中國國際分工地位的戰略研究”資助(No.18BJY003)】

來源: 光明網-理論頻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