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筆墨讀書?喜歡閱讀翻了翻今年以來寫的說說,類似讀書筆記的就占到三分之一篇幅,涉及的書超過百部,記載了自己今年以來絕大部分的閱讀曆史讀書除了是一種興趣愛好,更是一種重要的生命成長方式讀書不是為了炫耀學問,更不是為了應對考試,而是為了借鑒他人的經驗增長個人經驗值方文山在談到讀書時說:“任何人寫了一本昆蟲圖鑒,或者是一個采風的旅遊,一個文學作品什麼的,這本書是這個人的心血,他的孩子 可是你卻一個下午,一杯茶,一杯咖啡,就把他幾年下來的化為己有了”,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不動筆墨讀書?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喜歡閱讀。翻了翻今年以來寫的說說,類似讀書筆記的就占到三分之一篇幅,涉及的書超過百部,記載了自己今年以來絕大部分的閱讀曆史。讀書除了是一種興趣愛好,更是一種重要的生命成長方式。讀書不是為了炫耀學問,更不是為了應對考試,而是為了借鑒他人的經驗增長個人經驗值。方文山在談到讀書時說:“任何人寫了一本昆蟲圖鑒,或者是一個采風的旅遊,一個文學作品什麼的,這本書是這個人的心血,他的孩子。 可是你卻一個下午,一杯茶,一杯咖啡,就把他幾年下來的化為己有了”。
閱讀需要方法。對于閱讀我還是有些體會和心得的。一方面我曾執教過高中畢業班的語文,另一方面閱讀是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隻是興趣愛好,不局限于某個專業領域,所以可以廣泛涉獵。政治、經濟、哲學、文學、曆史、地理、旅遊等均有過閱讀。既有過指導層面的理論基礎,也有實戰層面的實務經驗。
我以為,閱讀有表層閱讀和深度閱讀之分。浮光掠影式的閱讀就不去說它了。重點分享一下深度閱讀的體會。
深度閱讀在形式上要求實現一個閉環:閱讀——思考——言說——寫作。這四個環節當中,思考當然是最重要的。但是,思考的深度與廣度存在讀者腦海裡,無法測量,而把思考表達出來,則可以接受其他讀者的檢驗。因此,表達的環節至關重要。之所以将“表達”分拆為“言說”與“寫作”,是因為兩者有着不同的表達方式與表達倫理。當我們讨論一本書時,可以無所顧忌,可以攻其一點,可以散亂無章,追求思維火花的碰撞過程,也可以稱之為“頭腦風暴”。而寫作本身就是對閱讀及讨論觸發的萬端思緒,做一次整饬清理,反過來迫使自己的思考更加條理化,表達更加清晰化,甚至有叙事與文采上的追求,有文體與韻律上的講究。
孔子曰:“言而無文,行之不遠。”寫作的好壞決定你的思考能否由近及遠地傳播,讓更多人看到并挑戰你的思考。經受得住質疑與分析的思考與結論,才是一次深度閱讀的終點。我們從小都聽過“不動筆墨不讀書”這句話,倘若僅僅是因為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那麼這句格言的确快要過時了。現在有很多手機應用可以随時拍下你要的段落,還可以字符識别一鍵分享,剪切粘貼更是信手拈來。而放在閱讀—思考—言說—寫作的閉環裡來看,這句話有了新意義。隻有動了筆墨,把閱讀過程中的所思所悟說出來,寫下來才算真正讀了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