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景如美酒,詩意釀芬芳
從前有座山,山前有座廟,山上有群人……
什麼人?
詩人,一群來自唐朝的詩人!
正是這群來自唐朝的詩人,給滿目青蔥、“佛宗道源”的天台山添加了詩意的酵母,釀就了一款醇厚幽香的極品好酒,讓人們絡繹不絕地前往品嘗。
幽香好酒
浙江天台奇山,
綠野仙蹤清泉;
半部唐詩酵釀,
一代遊宗品鑒。
瓊台仙谷景,歌賦神秀山
——瓊台仙谷景區入口即景
“天台山者,蓋山嶽之神秀者也”;
說這話的,是東晉時期的永嘉太守孫綽。
這孫綽不僅為官太守,還是當時文學圈裡的大咖,也是王羲之的好朋友。
作家 太守的高評,相當于為一款“深巷好酒”打了一個大大的廣告,天台山從此走出深巷,進入東晉名士和詩人們的視野。
千年杜鵑樹,萬畝茶山林
——華頂峰國家森林公園,“華頂歸雲”是天台八大景之一
到了以長安為帝都、并仰慕東晉名士的盛唐詩人那裡,天台山就成了他們的“詩與遠方”,于是組隊前往打卡——
王維、孟浩然、 李白、杜甫、白居易、韓愈等 300 多位詩人先後來到這裡,創作了1300 多首吟誦天台山的詩,留下“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詩”的佳話。
霞客開篇處,已然是天台
——“石梁飛瀑”景區的徐霞客雕像
無獨有偶,走過大半個中國,寫下地理名著《徐霞客遊記》的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 ,也許就是被李白“龍樓鳳阙不肯住,飛騰直欲天台去”(《瓊台》)的豪情所感染,竟三上天台山,留下兩篇遊記予以褒贊——
在中國山水名勝的“出道史”中,這樣的際遇估計是絕無僅有的。
山水好風光,畫意生詩情
——瓊台仙谷的山水亭閣路
半部唐詩的作者們是天台山美酒的釀造者,那些優美的詩篇,是美酒的一部分,而徐霞客就成了最具權威的“天台牌”美酒的評鑒師——
好山好水遇到優秀文學作品的加持,想不美都難!
天台山整體為國家5A景區,景區内又有“八大景、八小景,有名有姓三十景,無名無姓數不清”之說。
被很多人排在各大景點之首的“石梁飛瀑”——
石梁飛瀑高天,
碧翠簇擁禅院;
剡溪渌水源頭,
霞客遊記開篇。
自然天成的石梁,高懸于綠樹掩映的花崗岩山崖,泉水從卧龍般的石梁下飛奔而出,奇崛而壯觀,徐霞客形容它是“飛瀑噴雪”,并将此作為自己遊記的開篇之地。
源自華頂坡,潺潺向剡溪
——駐足在“石梁飛瀑”下遊“小銅壺”景點附近
石梁飛瀑位于天台山華頂峰的北坡,其“飛瀑”即著名的剡溪(曹娥江幹流)正源;
古時的“剡溪九曲勝景”在詩人和畫家作品中的“出鏡率”相當高;
李白名篇《夢遊天姥吟留别》中亦有“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句。
瀑鳴空山靜,心甯笑口開
——禅定在“石梁飛瀑”上的古方廣寺
幽靜空靈的禅院,泉鳴山空,天籁俱寂,無論在俗世從事多麼“喧鬧”工作的遊客,進到這裡,都會心由境生地放空自己而樂享山水——
天台山的“靜”不隻是時空的安靜,更多的“靜”來自于遠離塵嚣、心無雜念給予人的安甯平和。
法華晨光印,懸橋通關行
——到“天下第一印”打卡通關
沿着“石梁飛瀑”下瀉的溪流走去,即可看見一枚石制“天下第一印”;
石印體長6米,四面各寬4米,重達數百頓,上刻“法華晨光印”五字。
在這裡,“天下第一印”仿佛成了進入“石梁飛瀑”以及瀑上禅院的通關印鑒,遊人路過,頗有一種訪禅問道的寓意。
古樹森林中的國清寺——
古刹千年樟香,
殿閣高階淺藏;
天台山立宗派,
國清寺開講堂。
天台山國清寺(也稱國清講寺)建于隋朝,已有1400多年曆史,内有千年“隋梅”、王羲之“一筆鵝”字碑等,為5A景區。
法乳千秋源,寺開百代宗
——國清寺内建築與寺外遠處的佛塔
農耕樂自足,佛系不躺平
——國清寺内盛滿稻谷的籮筐、圍擋和外面寬敞的甬道
難能可貴的是,這裡的僧侶們至今保持耕田種地、自給自足的簡樸生活,令人感佩——
他們是不“躺平”的佛系!
“天下濟公,祖在天台”
——國民黨前主席吳伯雄給濟公故居的題詞
濟公名李修緣,出生于離國清寺不遠的天台縣永甯村一富貴人家,弱冠(20歲)即皈依佛門——
這位有抱負的青年才俊不走常人路,最終卻能修成世人皆知的“活佛”正果,即是佛禅道法底蘊深厚的天台山孕育的結果。
佛門心禅定,俗世身遊行
——濟公故居大院内即景
赤城丹石崖,靜默待霞光
——天台縣城邊的“赤城栖霞”景區
“赤城栖霞”除了特有的赭石紅崖、優美的自然風光,還有梁妃塔、濟公院等與佛教有關的遺址景觀。
水漾金庭湖,雲栖紫雲殿
——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與國清寺一樣享有盛名,是天台山另一道獨具魅力的風景
天台有深意,遠路無虛行
古往今來,綠野清泉的天工、佛宗道源的禅意、驿路唐詩的傳奇在這裡不斷融彙、發酵、茁生,釋放出浙江天台山卓然的氣象與中華文化獨特的醉人芬芳。
(感謝您的閱讀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