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張若虛的一首《春江花月夜》,被後人譽為“孤篇壓全唐”,是何等風光。到了清代,其實也有一位“詩人”差點兒“壓”了全唐,隻是他不是以孤篇,而是以39340首,這位勤奮的“詩人”就是乾隆帝。
《全唐詩》的2200名詩人,加起來一共寫了四萬二千八百六十三首,乾隆一個人卻寫近四萬首。想當年白居易為了寫詩“以至于口舌成瘡,手肘成胝”,一生才寫了3000多首,才得了個若“詩魔”的稱号。這樣一對比,不用多說,乾隆這四萬首詩的質量如何,已可想而知。
除了那首“一片兩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萬片無數片, 飛入梅花都不見”,因通俗易懂,獲得一緻好評外,乾隆就當真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了嗎?其實是有的!比如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農耕好》。
當年乾隆為了勸世人好好種地,以天子的身份寫下了這首詩。初讀時還覺得平平,但細讀幾次後,将其中4個字合起來才知其妙,隻能說帝王的套路當真深。讓我們來品一品這首詩:
《農耕好》
清.乾隆
催耕布谷鳴林曲,辰吉相将事力田。
井井鱗塍來馌女,子牽童抱繞身邊。
作為一首帝王詩,乾隆這首詩算是十分接地氣了,用通俗易懂的語句,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春耕的美好場景。詩名為《農耕好》,但全詩卻并無抒情語,隻是将耕種的農家場景為我們娓娓道來。
詩的第一句“催耕布谷鳴林曲”,春天裡布谷在林間鳴叫,一聲聲催着農人耕種。詩人将布谷鳥拟人化,将讀者帶入一片喜慶的春景中。第二句“辰吉相将事力田”,在這一年好景的春季,衆人合力耕種,一切生機勃勃。這兩句雖有點兒意思,但終究有些落俗套。但将第一句的最後一個“曲”字,加上第二句的首句“辰”字,合起來就是一個“農”字,也就是“農”的繁體字。
三四兩句描寫普通農人美好的生活,他們子牽童抱,悠哉樂哉。同樣的将第三句的最後一個“女”字,與第四句的首字“子”字,合在一起,正好是一個“好”字。再将前兩句的“農”字加入,就是“農好”。這就是全詩的妙處,詩中看上去隻出現了“耕”字,但“農好”二字卻藏于詩中,合起來就是詩題中《農耕好》。
這種詩其實就是所謂的拆字詩,用漢字的結構特點,将一個字拆成幾個,再将這幾個字藏于詩中。乾隆這首詩是最簡單的拆字詩之一,有些拆字詩難度更大,比如以下這首:
《寄江子我郎中》
南宋.劉一止
日月明朝昏,山風岚自起,石皮破仍堅,古木枯不死。
可人何當來,意若重千裡,永言詠黃鶴,志士心未已。
這首詩不但拆字,而且将拆下來的字與被拆字同樣寫入詩中,更難得的是渾然一體,完全不影響詩意,是拆字詩中最絕的一首。大家還知道哪些拆字詩呢?歡迎一起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