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哲學意義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哲學意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7 10:27:49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哲學意義(大鵬一日同風起)1

上李邕

唐/李白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恒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閑庭叙話

電影《大魚海棠》上映的時候,引發了不小的熱議。作為國産動漫,電影選取莊子《逍遙遊》裡的鲲鵬這一意象,創造了一個感人肺腑的神話故事。而說起鲲鵬,就不得不提李白這一首《上李邕》。此詩中,李白化用鲲鵬典故,贊頌了其扶搖直上九萬裡之勢,也暗喻了自己的淩雲壯志和強烈的出仕之心。

鲲魚化大鵬,一夜随風起,日行千萬裡。這樣玄幻誇張的比喻,在李白的詩歌中很是常見。鲲鵬在莊子的哲學思想裡,代表了自由與理想。這一點,放諸青年時期的李白身上,正合時宜。李白性疏狂,少年意氣,更是如此。所以他以鲲鵬鳥自比,說他也想同鲲鵬一般,扶搖直上。

另一方面,在莊子的《逍遙遊》裡,大鵬是借風勢而起,頗有些無風不作為的暗喻。可李白卻認為,即便不憑借風的力量,它亦能将滄溟水簸幹。這是一個極其形象也極其誇張的比喻,卻從另一個方面,體現了詩人對鲲鵬的喜愛與向往。他渴望如鲲鵬一般,心懷天下,展翅高飛,在這壯麗山河間,能有一番大作為。

隻可惜他這理想,還沒到實現的時候,便為當時的一名權貴李邕所阻。那時李白遊渝州時拜見李邕,因不拘小節,放言高論,使其不悅。史稱李邕為人自負好名,對李白所言未及聽完,便冷笑拂袖。他傲慢的态度,對後生的輕視,讓李白很是不滿。

那時的李白,雖然渴求官名,但他不畏強權,也不願阿谀獻媚,見李邕态度輕浮,他也毫不客氣,寫下此詩回敬。詩的最後一句說,孔聖人也曾說過後生可畏,李邕你一堂堂大丈夫竟如此看不起年輕人,真是可悲啊。

不知道若幹年後,當李白詩名滿天下時,李邕是否後悔當年渝州之事?

文史拾遺

後生可畏

青年人勢必超過前輩,令人敬畏。後多用于稱贊有志氣有作為的青年人,或贊揚少年聰明努力,有光明的前途。該成語出自《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李白的幹谒詩

在唐朝,許多文人将幹谒視為人生的必由之路,終其一生上書行卷,獻詩權門。立志大濟蒼生的李白更是對幹谒情有獨鐘:從年輕時在蜀中投刺谒見蘇颋,到中年在安陸時向李長史、裴長史的先後上書,以及在長安時與玉真公主的來往,直至出宮廷後的四處幹谒。李白在對幹谒王侯孜孜不倦的同時,又保持着尊嚴的獨立,散發着平交王侯、傲視權貴的意氣。李白終其一生都在幹谒,歸結起來比較集中于三個時期:

蜀中時期,李白在《與韓荊州書》中說自己“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說明早年在蜀中之時便已開始幹谒。李白曾于路中投刺蘇颋,得到蘇颋的常識。李邕在開元年間曾為刺史,李白在《上李邕》中說“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看來此次幹谒未能成功。

李白入長安之後,曾谒見玉真公主。玉真公主為唐玄宗之妹,喜歡結交文士。這次幹谒雖為以後的“奉诏入京”做了準備,但在當時并未得到響應。李白的這次長安之行無所知遇,以失敗告終。出長安後,李白四處漂泊,遊覽祖國名山大川,結交官員、詩友、隐士,在見到各地官員時,也免不了有幹谒之事。

安史之亂前期至流放夜郎時期,晚年的李白已漸漸消去了輝煌時期的傲氣,思想也在入道歸隐與出仕入幕間徘徊不定,左右遊移,因此表現這兩種思想的詩歌有很多,但是李白的幹谒在其晚年階段表現得更為明顯,與各地官員交流酬贈幹谒之作明顯多于前期。

此後不久,李白在當塗去世,結束了其積極向上努力進取并執着幹谒的一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