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往天堂的彙款
李付春|文(微信lifuchun1129)
清明節到了,我要回家給爺爺奶奶上墳,還要給姥姥去送紙。
按農村的封建說法,這叫有香火,指後繼有人,沒有絕戶。按說這應該是他們子女的事兒,不該輪着我。前些年,父親外出做工,提前幾天就告訴我别忘了給爺爺奶奶燒紙添墳;媽媽信仰基督教,她不去給姥姥上墳,可沒有忘記提醒我這件事,早晨吃飯時就囑咐我快清明節了。
太陽落山不久,當我出現在爺爺奶奶的墳前,往四周看去,到處是星火點點。我擺上供果,點燃火紙,口中念念有詞,虔誠地跪在墳墓前磕了三個頭,這隻是完成了一半的活兒,接下來應該是給爺爺奶奶維修房屋,那就是給墳上添些土,有事忘了帶鐵鍬去,隻好用雙手捧上幾捧黃土,灑在墳茔上方,就算完成了今天的功課。
我回來的路上,看見路邊停放着許多從城裡來的轎車,顯然他們都是專程來家給逝去的老人上墳的。當我回到村邊時,發現有個八十多歲的老太太,在村外的十字路口劃了一個圓圈,在圈裡點燃火紙,跪沖着北邊的方向,老淚縱橫。問過後我才知道,前些年她有個女兒尚未婚配,客死他鄉,每年的這個時候,她都要給女兒送點“零花錢”。
祭奠逝去的老人,有多種方式,這也許是最普通常見的一種吧!這種大衆化的祭奠方式一年裡一般有三次:除清明節、十月一以外再就是祭日。誰都知道這是一種封建迷信,逝去的人早已成了一把骨灰,怎麼能會接收到兒女們送來的錢物?他們能否接到兒女給他們送來的“添香”?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可是,人們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祭奠他們,紀念他們,這應是對他們一種懷念。
在農村曾經聽說過一個這樣的故事:那是秋耕時節,有戶人家的男人在外面打工沒有回來,家裡的那幾畝地讓妻子一人在家就能完成了。可是,秋種剛剛結束,他卻突然回來了,還沒有放下行李,妻子問他怎麼這個時候回來了。
他說連續兩次做夢,夢見逝去的父親喊他去給泥補房子,他父親生前住的是土坯結構的房子,房頂上沒有瓦,每年都要往屋頂上蓋一層泥。夢中的父親對他說他那房子透風漏雨,和他媽媽都睡不安生。他把行李放院子裡沒進屋拿起一把鐵鍬就沖父母的墳墓地去了。果然,拖拉機耕地時耕出的磚頭和朽木還在,顯然是父母過世時埋得淺,原來被大大的墳頭蓋着,現在這塊地分給别人家種了,墳頭較以前小多了,這家責任田的主人,在耕地驚動着地下的老人了,也不知道拖拉機手有沒有做噩夢。
再說逝去的老人入土為安之時,為啥不把棺材深埋?這可是有說法的,那是棺材在地面以上露着,上面堆積上挖出來的土,還有大戶人家會用馬車從别處拉土,把墳頭堆積得很大很大,棺材在地平面以上意思指這是出“官”,露财,說明這家的後人能夠做官發财。這就像以前結婚的花轎半路上遇到出殡的,這不是晦氣,是結婚的夫妻有官(棺)運。
傳說中逝去的老人在天有靈,隻要按時孝敬他們,他們就會在陰曹地府保佑兒女平安,因此在上墳燒紙後要把想說的話給老人們講。據說這個時候他們都能聽得很清楚,把一家人這段時間的變化給他們彙報一下,很靈驗的。所以說,家中子孫在洞房花燭和金榜題名時都會提前來到老人墳上焚紙燒香告訴那些先人們。
同樣是送紙錢,好多地方的風俗是不一樣的。就連我們山東各地也就有所不同,魯北是把火紙焚燒,魯南則是把火紙壓墳頭,還有的買來“金元寶”“汽車”“洋房”“電腦”和“手機”等等,把老人原來沒享受到的,統統給“補”上,相同的都是擺設供果。說法也各不相同,魯北人說,不焚燒,死去的人怎麼會收到?隻有焚燒後,那火紙才會變成錢,才能供陰間裡的仙人所用。魯南人可能是擔心山林着火,都把火紙用一塊坷垃壓在墳頭。現在都在倡導文明祭掃,買束鮮花或者花籃擺放墳前,把火紙壓墳頭好一些,起碼不會引起火災.
我們老李家族還有一幫人,在解放前夕,闖關東去了東北,他們依舊延續着山東老家的傳統習慣,每年三次給逝去的老人燒紙祭奠。他們的祭奠方式很特别,有時提前把錢寄回來家,給自己家的子侄們,為他們請香焚紙代勞。這個錢一定是“專款專用”,一部分買火紙焚燒,一部分用來買供果。也有時圖個省事兒,沖着老家的方向,就在東北出了城找個空地兒,把祭奠就完成了。他們說,老人去世後為仙成神了,在哪裡都能收到。其實,這不重要,能夠通過這種儀式來祭奠老人,寄托哀思,起碼是沒忘記了逝去的親人們。
還有一種祭奠方式很特别:他們用火紙折疊一個信封,信封上分别寫下逝去老人家鄉的地址、姓名,還畫上一枚郵票,甚至連郵政編碼也寫上,然後到集市上買些大額的冥币,裝在信封裡,然後和那些火紙一塊焚燒。等到煙火熄滅,就意味着那些給天堂的彙款上路了,但是,他們永遠也收不到回執。
本文内容由壹點号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