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南充方言土語

南充方言土語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18 20:15:23

南充方言土語?□各地方言苟明奇,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南充方言土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南充方言土語(南充方言的文藝範兒)1

南充方言土語

□各地方言

苟明奇

南充自古文化底蘊深厚,湧現出了司馬相如、陳壽等文學藝術“大咖”。南充方言也頗有“文藝範兒”,或是引經據典有來頭,或是用字修辭有技法,或是狀物叙事有情懷,精緻優雅,耐人尋味。以下幾個例詞可以為證:

【矜佑】矜,憐惜的意思;佑,護助的意思。南充人把它們放在一起,表示照料、護理的意思。此二字出自《尚書·泰誓》“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其克相上帝,寵綏四方”和“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兩句。從同一篇文章裡的不同兩句話中相對應的位置取字組詞,是漢語造詞相當常見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矜佑”闡釋了一個道理:須有矜惜之心,才有佑護之行,照料人、護理人需要盡心盡力。世人把此詞寫成“經佑”,不好,沒走心嘛!

【囋咐】囋,音同“雜”,意為多言,《荀子》解釋:“問一而告二謂之囋”,因此“囋咐”比“叮咛”、“囑咐”的程度要重,有“千叮咛萬囑咐”的意味。現實中最常見的囋咐就是父母對兒女的囋咐,内容都是做人做事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項,旨在确保孩子平安、不學壞。

【帶把子】“把”作為名詞聲調同“罷”,意指物體上便于手拿的部分,如“刀把”。“帶把子”中的“把子”,說的就是刀把子。“帶把子”的話傷人,像一柄刺入人體的利刀,而隻言刀把,不見刀刃,說明刀刃已全部刺入人體,可見傷人之深。這一修辭手法,竟與《三國演義》“溫酒斬華雄”的描寫異曲同工——衆諸侯隻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隻看到“雲長提華雄之頭,擲于地上。其酒尚溫”。

【伊洛話】又叫“伊洛”。宋代理學家程頤之所以自号“伊川”,除了紀念其出生地外,恐怕還有對自己身處非主流地位的自嘲(作為朝臣中“洛派”領袖,程頤曾被以蘇轼為首的“蜀派”搞下課),因為伊水是洛水的支流,洛水又是河水(黃河)的支流。這一代指方式也被南充人拿來運用,那就是用水系代表過去大家庭中某些成員的身份:主流河水是正房,支流洛水是二房,更小的支流伊水是三房。南充人把日常生活中偏房“伊洛”們的抱怨、牢騷叫做“伊洛話”,就是取其“非主流”之意:說話者的身份地位“非主流”,說話的内容和方式也“非主流”。有人把它寫作“衣祿話”,除了表達利益訴求外别無意趣,似不可取。

【肯節】肯,最本初的字義為巴骨肉。文言裡有“肯綮”一詞,其中“綮”讀音同“慶”,指筋肉結節處,二字組合成詞,意指筋骨結合的部位,用來比喻要害或最重要的關鍵。大概是因為“綮”字太過生僻,又沒法認半邊,現在很少有人認得這個字了,也幾乎不使用這個字了。于是,北方人就對此詞進行意譯,把它說成“節骨眼兒”;南充人還識得“肯”字的本義,半直承半意譯地把它說成“肯節”(“肯”發上聲)。兩相比較,還是南充方言更古雅,更有文化。

【睙望】本義是被吸引而關注,其中的“睙”意為“轉視”。這個“睙”字很冷僻,冷僻到了這種程度——字典給它的注音為li(立),而當用搜狗或華宇拼音輸入法打這個字時,卻要鍵入lie(列)。有趣的是,這一标音差别恰是南充話和西充話發音的差異,因而在南充人看來,這一異音現象倒也不足為怪。後來,“睙望”引申出了憐憫的意味。

【撻谑】撻,音同“踏”,《說文》釋為:“鄉飲酒,罰不敬,撻其背也”,意指拍打,是一種體罰,後引申為指責攻讦。谑,戲谑、開玩笑的意思。二字組合成詞,自然地具有責難和調侃兩重含義:或并列,謂“撻之谑之”,既責難又調侃;或動狀,謂“撻之以谑”,用戲谑的語言進行諷刺和責難——這都是蜀人常用的說話方式。有方言詞典把此詞寫做“踏削”,一幅全武行場面,敢是撻谑南充人無文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