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媒體報道,安徽亳州第一中學的八名高分考生,放棄了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選擇了自己更加心儀的專業和高校。但這一選擇,也一度讓這所老牌高中陷入教學質量滑坡的質疑——北大清華錄取怎麼出現了“零記錄”?
在評價高中教學水平時,很多人都會将學校每年考上北大清華的人數作為一項重要衡量指标。畢竟,在家長心中,考上北大清華的人數就等同于學校高分考生人數。若這一數量縮水,就意味着學校高分考生數量下降。不過,在考生選擇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在高中生也有清晰職業規劃的今天,也是時候将高分考生和北大清華“解綁”了。
媒體曾報道上海高分考生為航天夢放棄北大清華選擇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故事。正如該考生母親所說,北大清華固然好,但其他學校也有自身的特色和不可替代性。現在俨然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式,考出某種分數的考生,就應該上對應的那幾所大學。學校按照高考錄取分數線似乎被劃分成了不同的等級,而且等級之間壁壘森嚴,檔次鮮明。如果考生“降檔”選擇,不光旁人不理解,學生的高中母校也要承受壓力。
但我們也要看到,這種分數和名校的挂鈎是機械的。北大清華是我國非常優秀的綜合性大學,但并非學校的每個專業,都是全國頂尖;也并非每個過線考生,都能進入自己理想的專業。之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其中也提到,要加強對學生的發展指導。因為,高中生正處在從未成年到成年,初步選擇未來發展方向的特殊階段,從課程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來看,學生在學習和考試方面面臨更多的選擇,都迫切需要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未來,在高考之前就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高中生或許會越來越多,各類高校都會用自己的不同特色參與對優秀學生的争奪。就算高分考生放棄傳統意義上諸如“清北複交”之類的名校,也不值得大驚小怪。
請社會給高中多一份理解吧,那将高分與清華北大劃上的等号,常成為學校的無形枷鎖。也為這些學生的選擇感到欣慰吧,他們已經擁有了初心,并用自己的方式為之努力。人生的道路,他們有權利也有義務自己規劃。
(來源:科技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