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感染性疾病是兒童發熱最常見的原因
發熱是兒童就醫最常見的主訴,也是困擾很多家長們的最常見問題。孩子發熱反反複複,找不到原因,都會引起家長們的焦慮,特别是現在疫情反撲期間,提到發熱,還怕新冠肺炎病毒感染。那麼,孩子發熱為何,該怎樣準确診斷呢?
10月23日,在中華醫學會第二十六次全國兒科學術大會上,來自山西省兒童醫院李亞蕊教授就《小兒發熱的診治思路》這一話題,做了精彩報告!
01 何為發熱?
發熱是機體在緻熱源作用下或各種原因引起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時,體溫升高超出正常範圍的現象。
正常小兒體溫:不同部位的正常體溫範圍有所差異,肛溫36.9-37.5℃;舌下溫度36.4-37.2℃;腋下溫度36.0-37.0℃(疫情期間,我們常使用的額溫槍比上述3種方式測量的溫度更低,正常範圍約為35.8-37.8℃)。
發熱:體溫超過基礎體溫1℃,即肛溫>37.8℃,舌下溫度>37.5℃,腋下溫度>37.4℃。
高熱:>39℃,低熱:37.5-38℃。
02 發熱類型
依據發熱病程,可分為短期發熱、長期發熱、原因不明發熱、慢性發熱。
短期發熱:熱程<2周(急性發熱≤1周);
長期發熱:熱程≥2周,但短于1個月;
原因不明發熱:持續或間歇發熱≥3周,在≥1周經完整病史詢問、體檢和常規檢查病因仍不明确者。
慢性發熱:發熱(通常低熱)持續1月以上。
03 兒童發熱臨床表現
發熱是小兒的常見病症,許多疾病的始發症狀,最常見者為上呼吸道感染,可伴有頭痛、鼻塞、流涕、咳嗽等。
但發熱又是一系列潛在或嚴重疾病的先兆,伴随多樣的臨床表現。可根據臨床症狀或體征來預測發生嚴重疾病的危險性。
一般情況下,可根據患者的皮膚顔色、活動情況、呼吸狀态及有無脫水等表現對發熱進行警示分級評估(表1)。同時可根據心率、血壓和毛細血管充盈時間預示嚴重疾病的存在可能(表2)。
表1:兒童發熱臨床評估預警分級與診斷建議
表2:兒童發熱提示嚴重疾病的相應症狀和體征
04 兒童常見發熱性疾病類型
■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是兒童發熱最常見的原因,尤其是5歲以下的兒童發熱,首先要考慮感染性疾病可能。
1.細菌:全身感染包括敗血症、結核病、膿毒血症等。局部感染包括化膿性腦膜炎、肺炎、心内膜炎、深部膿腫等,要注意泌尿系感染的可能性。慢性低熱(>1月)要考慮慢性局限性疾病,例如:中耳炎、慢性扁桃體炎等。
2.病毒:EB病毒感染、巨細胞病毒感染、腺病毒肺炎等。
3.寄生蟲:瘧疾、黑熱病。
4.支原體:支原體肺炎。
5.真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
6.螺旋體立克次體:鈎端螺旋體病。
對于感染性疾病的臨床診斷關鍵點:一是要定位診斷,明确感染病竈;二是要定因診斷,明确病原學類型,明确診斷後,積極對因、對症治療。
■非感染性疾病
1.結締組織病及變态反應性疾病: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風濕熱、血管炎、川崎病、炎症性腸病等。
2.血液腫瘤性疾病:白血病、惡性淋巴瘤、惡性網狀細胞病、神經母細胞瘤。
3.神經系統疾病:中毒腦病、顱腦損傷、大腦發育不全、間腦病變、腦炎後遺症。
4.其他:自身炎症性疾病(周期性發熱綜合征)、免疫缺陷病:X連鎖無丙種球蛋白血症、濕疹-血小闆減少伴免疫缺陷綜合征、慢性肉芽腫等。
對于非感染性疾病,我們要注意自身炎症性疾病的診斷,掌握其要點。
自身炎症性疾病:是由基因突變引起其編碼蛋白發生改變,造成固有免疫系統失調引起全身炎症反應的一組疾病。表現為反複或持續的炎症反應(急性期反應物升高),臨床症狀以發熱、皮疹為多見,多系統受累。
特點:
多是長期或無明原因發熱,高熱時常缺乏中毒症狀。
常無感染的表現。
白細胞增高,血沉及CRP增快。
常自身抗體陽性。
血清免疫球蛋白增高。
常規骨髓像:感染性骨髓像(除外白血病)。
抗菌素無效。
激素診斷性治療可能有效。
05 長期和不明原因發熱如何考慮?
如患兒發熱不退或反複不明原因發熱,要考慮到疾病不典型的臨床表現,以及某些隐匿性的疾病表現。
部分發熱可能為少見病、罕見病,或疾病的少見類型,擴寬診斷思路。
有些感染竈隐蔽,不易用常規檢查手段發現。
不規範治療,比如過早使用或濫用激素、抗菌素,幹擾或掩蓋了疾病的固有規律,可能會對診斷造成困擾。
重疊感染了新病原或醫院感染。
本文首發:醫學界兒科頻道
彙報專家:李亞蕊教授山西省兒童醫院
本文作者:Liny整理
責任編輯:CiCi
醫學界力求其發表内容在審核通過時的準确可靠,但并不對已發表内容的适時性,以及所引用資料(如有)的準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諾和保證,亦不承擔因該些内容已過時、所引用資料可能的不準确或不完整等情況引起的任何責任。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歡迎轉發朋友圈
-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