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者·第六十九期︱跨文化交際研究學者 淩來芳
G20杭州峰會召開在即,為了更好地接待來自全球各地的嘉賓,身邊不少參加志願服務的大伯大媽都積極地學起了外語。
在跨文化交流中,外語固然重要,但還有另一種語言不容忽視,那就是肢體語言,又叫做體态語。
在人與人的溝通過程裡,除了有聲語言,我們的面部表情、手勢、目光、身體動作等都在向周圍的人傳遞信息。若是在語言不通的跨文化交際中,體态語更是成為了人們溝通交流的重要手段。
“隻要會比劃,走遍全天下。”說的就是跨文化交流中,體态語的重要地位。
可是,比劃裡也有大學問。一個在國人看來簡單易懂的手勢,對老外來說,其實并不一定能夠看懂,還可能引發誤解,甚至惹來麻煩。
本期“思享者”中,跨文化交際研究學者淩來芳要談的,就是手勢裡的千言萬語。
淩來芳是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外語教學部的副主任、副教授,主要從事的是大學英語教學工作。在她看來,外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實現跨文化交際,将外語和跨文化知識傳授相結合,才能使學生真正學有所成。
正因為此,對于跨文化視角下的言語行為和非言語行為方面的研究,淩來芳一直以來都深感興趣。體态語同語言一樣,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手勢,則是體态語的一個重要構成因素。相信淩來芳的分享,一定會讓你重新認識那些看似簡單卻藏着萬語千言的手勢。
手勢裡的千言萬語
分享嘉賓:淩來芳
“無聲的語言,并非完全聽不見,它蕩漾在眼波裡,表露在眉宇間。一個心照不宣的手勢,勝過千言萬語,觸及我們的情感,撥動人們的心弦。”體态語在人們的交際過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心理學家研究得出一個有趣的公式:“一條信息的表達=7%的語言 38%的聲音 55%的人體動作”,足見體态語的重要性。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霍爾也曾表示:“無聲語言所顯示的意義要比有聲語言多得多。”
一個一閃即逝的表情,一個不經意的手勢,一個細微的小動作,往往對我們交際的成敗起着關鍵的作用。這些微妙的體态語,幫助我們表達情感态度,闡述是非觀點,甚至決定我們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是“掌控别人,還是為别人所掌控”。
拿手勢動作舉例吧。法國畫家德拉克洛瓦曾經說過:“手應當像臉一樣地富有表情。”事實上,手的确不愧為表現情感的重要器官,打手勢就包含了千言萬語。
然而,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由于文化習俗的不同,手勢的涵義意也有很多差别。請你看看下面的手勢,你所知道每種手勢的所有含義嗎?
别急着說答案,我們先來聽幾個故事——
20世紀50年代,拉丁美洲諸國對美國已有敵視态度,理查德·尼克松當時為美國副總統,去拉丁美洲作友好訪問,其本意是美好的,他希望能夠通過此次訪問緩和美國與拉美國家之間的緊張關系。可當他走出機艙時,尼克松向當地等候的人群做出一個美國式的“OK”手勢以示友好。結果,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下面的人們對他噓聲一片。第二天的報紙刊登了尼克松和他的手勢的大幅照片。為什麼呢?
大家都知道,拇指尖和食指尖對接構成圓形、其餘三指自然伸出的手勢在美國一般表示“OK”即“好極了”。但在很多拉丁美洲國家它是一種不敬的行為,在當地文化當中,尼克松所做的手勢相當于表示“滾你媽的蛋!”或“你就是一堆狗屎!”,這無異于火上加油,增強了憎恨的怒火。尼克松不知道拉美地區與美國的體态語在某些地方有着天壤之别,其後果可想而知。
在美國,OK手勢起源于19世紀。當時,美國報紙刮起一陣以詞首大寫字母代表整個詞組的風潮,也正是因為這一風潮的流行,美國人開始使用這一手勢。而這一手勢也迅速在其他行業和領域流傳起來,成為當時風靡一時的肢體語言。
很明顯,從形狀上來看,環狀手勢中拇指與食指所形成的環形代表的就是“OK”一詞中的字母O。在幾乎所有的英語國家中,“OK”一詞所代表的含義大都是一緻的。得益于美國電視電影的推廣,這一手勢及其含義迅速傳播到了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和地區。
但是,代表“OK”的手勢并不是全球通用,在某些地方,這一手勢仍舊有某些獨特的淵源和含義。
錯用OK手勢的,絕不隻有尼克松。
德國柏林的蒂爾加藤區法院審理過一樁奇特的官司。有位司機路遇警察,把手伸出車窗,朝警察做了個簡單“OK”這個手勢語:拇指和食指合成一個圓圈。于是,德國警察以侮辱罪把司機送上法庭,法官找遍文獻資料,還請教了心理學家,最後判決:這個手勢在德國有兩種解釋,怎麼看待就是個人的事了,司機被宣告無罪。
那麼,在那位德國警察看來,這個在我們看來表示“OK”的手勢又是什麼意思呢?
原來,在俄羅斯、土耳其、德國、巴西和地中海地區某些地方,會把它當成侮辱性的手勢。當地的人們用這一手勢來表示人體上非常隐蔽的洞或孔,而且還通常用它來暗指某個男人是同性戀。如果你對一名希臘男子做“OK”手勢,他會認為你想告訴他你是同性戀,或者你把他當成了同性戀。
在土耳其人眼中,這一手勢帶有強烈的侮辱性,因為這代表“肛門”。
在日本、緬甸、韓國,環狀手勢則表示“金錢”。如果你在日本從商時對日本人做了“OK”的手勢,那他很有可能會把你的這一手勢當成是你向他索要賄賂的表示。
在法國和比利時,意思更是徹底相反,表示“零”或“毫無價值”,不僅不是贊賞,簡直是輕視:你太一文不值了。
在突尼斯,這個手勢表示“傻瓜”。在拉美某些國家裡表示侮辱男人,引誘女人。在阿拉伯國家,這一手勢也很少見,因為當地人對它的理解為“威脅恐吓”或“猥瑣下流”的意思。因此,在那些國家裡,決不要打這個表示“OK”的美國手勢。
有這麼一則個小故事:在機場,一個日本人問一個美國旅客,機場是否提供行李車服務。美國人想告訴他,機場不但提供行李車服務,而且還是免費提供!于是他用了人人皆知的表示“OK”的圓形手勢作答。日本人很是不開心,搖搖頭準備走開。而旁邊的突尼斯人尤為生氣,對美國人說,小心點,否則殺死他。日本人和突尼斯人都誤會了美國人的手勢,“OK”的圓形手勢對那個日本人來說,這個手勢表示“錢”,因此,日本人斷定行李車服務收費昂貴,所以搖搖頭。而這時,那位突尼斯人認為美國人在對日本人暗示“他是一個卑鄙無恥的傻瓜。”,所以很是生氣。瞧,真夠亂的。
假如你經常跨國旅行,最安全的方法就是每到一個地方,你就請教當地人關于侮辱性手勢的相關知識,從而避免發生任何可能的尴尬場景。
1990年7月在孟加拉國的新一屆議會召開期間,立法者憤怒地譴責航運部長阿布杜·羅布作出的一個手勢,“這是對整個國家的侮辱。”
究竟羅布做了什麼動作而引起如此強烈的憤怒呢?據說他涉嫌做出“豎起大拇指”的手勢。在美國這個手勢意味着“進展順利”,在中國很多人用這一手勢表示“真棒”,但在孟加拉國它對人是一種侮辱。
确實,大拇指朝上伸直,其它四指握緊,在中國表示“好”,“了不起”等,有贊賞誇獎之意。這種手勢在很多西方國家也表達類似的信息,都被用來無聲地表示支持和贊同:“幹得好!”,“OK”或者“棒極了”, “一切順利”等含義。根據好萊塢電影的描述,這個手勢據說可追溯到古羅馬。
然而,雖然豎起大拇指這個手勢幾乎為全世界公認表示“好”“幹得出色”之類的信息,但還是有很多的例外。
除了在孟加拉國,在許多南美洲國家、希臘、尼日利亞、俄羅斯、意大利南部如撒丁島或非洲西部等地,這個手勢也被認為非常粗魯,它的含義幾乎與其它國家的豎中指手勢一般,跟罵髒話一樣過分,含有“滾開!”等侮辱性的意思。
在中東國家,這手勢甚至代表着你所能想到最過分的辱罵。在泰國也表示譴責、辱罵的意思。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英美等西方國家,有時會看到有人站在馬路邊,朝駛過來的車輛伸出一隻翹起大拇指的拳頭,國内某真人秀節目在新西蘭的某一期,也曾出現過這樣的場景。
這時你可不要誤解成是路人誇司機駕駛水平高,其實這是請求搭便車的表示,豎大拇指餘指握拳朝上,大拇指則朝向身體右方這幾乎成了世界語:搭便車,有些更細心的搭便車者會用左手執一張上書欲前往地名之紙卡,以方便好心人士不用開口就能知道搭車者的目的地。
但在前面說到的那些把豎起大拇指當做侮辱的國家,你想搭便車時,就必須換成另一種手勢了,不然可是要遭咒罵的。
曾經有一個十幾歲的美國青年在尼日利亞示意搭便車,一車的當地人經過,車子戛然刹住,車上的當地人全都跳下車來把這個青年暴打了一頓。為什麼?就是因為這個手勢在尼日利亞卻被認為是非常粗魯的信号。
在日本和德國,豎起的大拇指也有特指:在日本這大拇指表示“5”,但在德國則表示“L”。
另外在籃球比賽時,裁判員會一手執球一手豎大拇指表示一切就緒,比賽可以進行了。
還有,飛機駕駛員在飛機升空待發時,由于發動機聲音巨大無法與地勤人員溝通,于是駕駛員會用豎大拇指的方式表示:“我準備好了”。
大拇指朝下的手勢,一般表示的都不是很好的意思。世界有相當多的國家和地區都使用這一手勢,但含義不盡相同。
在中國,把大拇指向下,意味着“向下”、“下面”。
在英國、美國、菲律賓,大拇指朝下含有“不能接受”、“不同意”、“結束”之義,或表示“對方輸了”。
墨西哥人、法國人則用這一手勢來表示“沒用”、“死了”或“運氣差”。
在泰國、緬甸、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拇指向下表示“失敗
在澳大利亞,使用這一手勢表示譏笑和嘲諷。
在突尼斯,向下伸出大拇指,表示“倒水”和“停止”。
古羅馬的君王豎起大拇指,表示一個勇敢的格鬥士可以繼續活下去。“大拇指向下”,意思正相反,表示落敗的格鬥士将被處以死刑。
在一次聯合國大會上,美國總統布什正在發表他卸任前的最後一次聯大講話,坐在台下的時任伊朗總統内賈德在布什開講前就擺出了興味索然的表情。他一邊沖着會議廳裡的人們招手,一邊咧嘴微笑。當布什在發言期間譴責伊朗時,内賈德把身體轉向了身邊的伊朗外長穆塔基,還攥起拳頭,做了一個大拇指朝下的手勢表示對布什的不屑(如下圖)。
除了大拇指朝上或朝下,大拇指還有更多的用法。
以大拇指按鼻,其餘四指張開,表示輕視。在英美等國家,你會看到這種手勢經常用在調皮的孩子們中間。他們用大拇指點着自己的鼻子,而其他四指張開不停地搖動,表示輕蔑或嘲弄。
無聊地繞動着兩個大拇指,則表示無所事事,懶散。
早在2000多年前,古羅馬政治家西塞羅就曾指出:“一切心理活動都伴有指手畫腳等動作。手勢就如人體的一種語言,這種語言甚至連最野蠻的人都能理解。”但在跨文化的交際中,手勢語仍是門需要好好學習的大學問,否則,一個不經意的手勢也可能惹上麻煩。
最後,來公布開頭拿到圖片題的答案,看看你都答對了幾個呢?
A:歐洲及北美——好的,沒問題;地中海地區、俄羅斯、巴西以及土耳其——表示有孔或有洞、性侮辱、男同性戀;突尼斯、法國及比利時——代表“0”、毫無價值或毫無益處;日本——金錢、硬币。
B:西方國家——代表數字1;對不起,或打擾了!上帝替我作證;不!(僅對孩子而言)
C: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及馬耳他——舉起雙手、或擡起頭(去你的);美國--代表數字2;德國——勝利;古羅馬——凱撒大帝點了五杯啤酒。
D:歐洲——代表數字3;天主教國家——祝福。
E:歐洲——代表數字2;英國、澳大利亞及新西蘭——代表數字1;美國——服務生;日本——一種侮辱。
F:西方國家——代表數字4;日本--一種侮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