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例摘自《2020年度國家級經開區綠色創新實踐案例集》
走進園區
國家級浏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前身為浏陽工業園,創立于1997年,2001年9月,更名為浏陽生物醫藥園。2006年10月,經國家發改委批準為中西部地區第一個國家級生物産業基地。2010年10月,經國家科技部批準為中西部地區唯一的國家創新藥物孵化基地。2012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長沙市獲批成立的第3家國家級經開區。2020年4月,浏陽經開區與浏陽高新區合并為浏陽經開區(高新區),按照長沙市打造“一體兩翼”的戰略布局,高起點、高标準打造金陽新城。
綠色足迹
近年來,浏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浏陽經開區)積極打造現代化産業新城,形成了優質的教育、科技、衛生、文化和旅遊等城市配套資源,園區正努力由工業園區向産業新城轉變、由一般性園區向全國一流園區轉變、由無母城依托向以長沙城區為依托轉變的浏陽經開區正在搶抓長沙和浏陽新一輪總體規劃修編與 IGMC 試點建設的機遇,實現園區的轉型升級。
2017年,浏陽經開區正式加入國際綠色範例新城(IGMC)倡議,成為“國際綠色範例新城倡議全球夥伴”和國内首家列入國際綠色範例新城試點的産業園區。(“國際綠色範例新城标準”是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等國際組織和有關國家政府的支持下,由全球人居環境論壇在聯合國總部發起,指導和評估可持續城市發展的先進标準。它與聯合國在2016年發布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新城市議程》相契合,為地區和城市層面的具體實施提供了技術方法和評估手段。)
浏陽經開區通過導入IGMC标準,從空間規劃和開發、基本服務、經濟、環境、社會和文化六個維度入手,全面提升園區規劃建設品質和可持續發展水平,深化産城融合,健全公共服務,改善人居環境,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城市活力和競争力,建設安全、可持續、高效、公平、個性、繁榮和幸福的綠色科技文化新城,為綠色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做出示範。
浏陽經開區加入 “IGMC倡議試點”簽約儀式
IGMC試點提升過程中,浏陽經開區聚焦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園區的雨污混流治理工作。浏陽經開區管委會通過制定管網提質改造方案,完善園區排水設施建設,加快北園污水處理廠和污水幹管的建設速度,改造清理現有泵站和污水管道等措施,提高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到2020年,浏陽經開區督促實施了98處排水口改造,協助128個企業制定了雨污混流改造方案,已整改完成并确認驗收企業128家,達标率100%;新建排水井65個,改造排水井132個,清理排水井87座,建設排水管道16.7公裡。
全面完成了國家和省内下達的節能降耗、碳排放下降目标,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基本建成。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 90.2 %,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達到84.47%,中水回用率達到 33.5 %,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達到 93.55%。
同時,浏陽經開區聚焦可持續空間規劃與發展,在紫星廣場商務區和智中心項目中逐步探索導入IGMC标準。以紫星廣場商務區為例,繁華臨街段處理較好,每100米的臨街商店和建築人行入口平均大于5個。在交通組織上實施人車分流,收集雨水循環利用,與周邊設施具有較好的連通性;智中心項目在街區尺度與路網密度、環保節能建築以及屋頂綠化等方面的應用效果較為顯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