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說,人為了生存,難免要追求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東西,諸如金錢、名利、地位。不過,有的人是在“良知”的指導下追尋這些,有的人卻隻是一門心思地追求外物。如果我們的内心永遠盯着那些外物,必然會累得死去活來。
而心學的最大妙處在于:我們可以在身心幸福的情況下追逐外物,隻要能以良知為指引,追求什麼都是可以的。
因此,王陽明心學不僅是我們身心修行的法寶,還是我們人生問題的靈丹妙藥。尤其,是下面這20種直接關系現實生活的真切智慧。
1
做事是最靠譜的修煉
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大意:人應該通過經曆各種事情磨練自己,才能立足沉穩,才能達到“無論動還是靜,都能保持心中沉定”的境界。
感悟:王陽明告訴我們,入世做事才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門。因為如果心不靜而躁動,這些躁動就會在做事時被充分地激發出來。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勢必要盡量調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而這,正是對心性的最好磨砺。
2
與朋友相處,懂得謙讓很重要
處朋友,務相下則得益,相上則損。
大意:與朋友相處,彼此謙讓,就會受益;彼此攀比,隻能受損。
感悟:是人都有私心,都會注重自己的利益,每個人的付出都是需要得到回報的,這是人之常情。所以朋友之間以彼此謙讓為基礎,不僅每個人的利益不會受損,雙方在互幫互助、互利共赢中還能使彼此獲得更大的利益。兩人之間的交情,也會随之越來越深。
3
越不想看書,越要硬着頭皮看
日間功夫覺紛擾,則靜坐。覺懶看書,則且看書。是亦因病而藥。
大意:如果白天做功夫覺得煩躁不安,那麼就靜坐。就算不想看書,也必須去看。這是對症下藥,也是一種方法。
感悟:膚淺浮躁的心,總是會本能地往舒服上跑。越是貪戀舒服,就越不會成長、成熟,甚至還會更加膚淺浮躁。所以要扭轉這種狀況,就要逆着自己的性子來,越不想做什麼,就越要耐着性子去做。這正是對自己心性的磨砺。
4
一點私心都不能留
克己須要掃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則衆惡相引而來。
大意:克制自己務必要将私心徹底掃除幹淨,一點私欲沒有才算可以。有一點私欲存在,衆多的惡念就會接踵而至。
感悟:克制自己,是為自己泛濫如河的私欲築起一道堤壩,勢必要固若金湯、滴水不漏。如果留存一點私欲,就如同在堤壩上豁開了一道口子,很容易就造成大壩的決堤。因為這時你整顆心都還是欲望主導的,隻是潛伏了下來。所以克己修身,是來不得半點妥協的。
5
悔悟是人生最好的藥
悔悟是去病之藥,然以改之為貴。若留滞于中,則又因藥發病。
大意:悔悟是去病的良藥,貴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裡,那又是因藥而生病了。
感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這就是人生的常态,稀松平常得很。所以第一要懂得悔悟,第二要懂得改正,第三要不把悔恨留在心裡。這就是完整的成長過程。
6
工作生活忙亂,皆因得失之心
凡處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頓失次之患者,皆是牽于毀譽得喪,不能實緻其良知耳。
大意:處理事情出現有時好有時不好的情況,并伴有困頓失序的弊端,這都是由于被毀譽得失的心所連累,不能實際地獲得他的良知。
感悟:當今社會,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都是手忙腳亂、越忙越亂,把事情弄得一團糟,自己也困頓不已、狼狽不堪。為什麼會這樣?
王陽明一語道破天機——那隻是因為你的得失之心太重,隻想要好的結果,恐懼得到壞的結果,于是就蒙蔽了自己那顆本來能泰然處之、平和應對的心。起伏得失本是常态,盡力而為、順其自然才是合理的态度。
7
隻知逃避永遠沒出息
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若隻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那靜時功夫亦差似收斂,而實放溺也。
大意:人必須在事上磨練,在事上用功才會有幫助。若隻愛靜,遇事就會慌亂,始終不會有進步。那靜時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斂,實際上卻是放縱沉淪。
感悟:王陽明所說的情況,放在現在,叫“逃避”,根本就不是清靜,所以王陽明才說那是“放縱沉淪”。事情是要面對的,人是要在事上磨的,逃避是永遠沒有出息的。
8
對朋友少指責、多鼓勵
大凡朋友須箴規指谪處少,誘掖獎勸意多,方是。
大意:與朋友相處,彼此間應當少一點規勸指責,多一點開導鼓勵,如此才是正确的。
感悟:朋友犯了錯誤或者遇到難處,本就心裡懊惱痛苦,規勸其實沒什麼用處,指責更是雪上加霜,無疑是在傷害朋友、毀滅友情。隻有開導和鼓勵,才是最有情有義的做法,才對朋友真的有用。所謂患難見真情,王陽明告訴我們的是基于人性和情義的交友之道。
9
蒙蔽心靈的,永遠是物欲
若無有物欲牽弊,但循著良知發用流行将去,即無不是道。但在常人多為物欲牽蔽,不能循得良知。
大意:如果沒有物欲牽累蒙蔽,隻靠良知去發揮作用,那麼就無時無處不是道。然而,平常人大多被物欲牽累蒙蔽,不能遵從良知。
感悟:王陽明口中的“良知”,等同于“本心”。本心人人都有,王陽明則告訴了我們為什麼多數人不能保持和守住本心,那便是因為物欲的蒙蔽。
當今時代,這點尤其值得人們重視。被蒙蔽的心,如蒙蔽二字的含義,是陰暗而糊塗的,就算得到再多,又有什麼用?唯有本心呈現,才能清明、放松和自在。
10
要善惡分明,更要愛恨分明
人但得好善如好好色,惡惡如惡惡臭,便是聖人。
大意:人隻要喜好善行如同喜愛美色,憎惡惡行如同讨厭惡臭,他就是聖人了。
感悟:很多人都以為聖人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存在,可望而不可即。王陽明則告訴我們,聖人其實很簡單、很平常,就是知道善惡,并能從善如流、嫉惡如仇。這就是大道至簡。可說起來容易簡單,又有幾人能做到呢?
11
别在打扮自己上花費太多時間
人隻有許多精神,若專在容貌上用功,則于中心照管不及者多矣。
大意: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如果在容貌上下太多的功夫,往往就不能照管到内心了。
感悟:如今是個看臉的世界,注重的是顔值,整容更是遍地橫行。這些人,真該看看王陽明這句話。好在還有一句“主要看氣質”,倒還合乎陽明心學的宗旨。
顔值是有保鮮期的,氣質卻沒有,而且還會如酒一樣越陳越香。分多一點時間,去多關照和修養下自己的内心吧。
12
好學 堅持=涵養
人須是知學。講求隻是涵養,不講求隻是涵養之志不切。
大意:人應當知學。求學講論無非是涵養德行。不求學講論,隻是因為涵養的志向不夠真切。
感悟: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王陽明這句話的意思基本也是一樣,但要更深一些——學不僅關系到才,更關系到涵養。
所以人是不能不學的,如果學不下去,原因諸葛亮和王陽明也說得明白——那是你的意志不堅定,志向不牢固。
13
心正就是少發怒
凡人忿懥,着了一分意思,便怒得過當,非廓然大公之體了。故有所忿懥,便不得其正也。
大意:一個人在忿怒時,較容易感情用事,有時會怒得過分,就失去廓然大公的本體了。因此,有所忿怒,心就不能中正。
感悟:王陽明這句話其實是在告訴我們:易怒、愛怒、暴怒,那都是修養不足的表現。修養不足則意不定、心不正,既失去了廓然大公的本心,也違背了中正之道。這樣的心,有兩個詞可以形容:偏激,邪氣。注意和克制自己的怒氣,則正是矯正涵養之路。
14
要想快樂,須哭出來
須是大哭一番了方樂,不哭便不樂矣。雖哭,此心安處即是樂也。
大意:唯有痛哭之後才能樂,不哭就不會樂了。雖然痛哭,此心卻得到了安慰,因而也就是樂。
感悟:假如天天吃肉,也就不覺得肉香了;如果天天都像過年,真到過年時也就沒有年味兒了。王陽明說的道理,完全合乎陰陽辯證之道。
所以不要害怕生活中的痛苦,那正是在為明天的快樂打基礎。王陽明同時還告訴我們,實在忍不住,就哭出來吧,發洩正是一種放松身心的最好方式。
15
這個世界沒有對不起你
汝若以厭外物之心去求之靜,是反養成一個驕惰之氣了。如若不厭外物,複于靜處涵養,卻好。
大意:你如果是以厭棄外物的心去靜中尋求,相反隻會養成驕橫怠惰的惡習。你若不厭棄外物,再到靜處去涵養,這樣就是可以了。
感悟:為什麼厭棄外物就是驕橫怠惰?因為那背後是你對這個世界的鄙夷,以及不屑為伍。而世界隻是自然,運作隻依造化,又有什麼可鄙夷和不屑的?
所以一切都是你心的問題,你以為你是被辜負,其實不過是你的私心私欲沒被滿足、順從和将就罷了。所以,擺正心态是第一步。
16
遇到惡人,最好的辦法是别理他
凡文過掩慝,此是惡人常态。若要指谪他是非,反去激他惡性。
大意:文過飾非,這是惡人的常态。如果去責備他的過失,反倒會激起他的惡性。
感悟:對于那些不地道的人,講理是沒有用的,因為他們滿腦子的歪理邪說,永遠能拿來跟你胡攪蠻纏,要說服他們等同于改造他們的整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怎麼可能!
你跟他們探讨下去,不但說服不了對方,他們還會不斷憤怒失态。你如果跟着嗆,他們就會變本加厲。看來王陽明也是遇到過這樣的人。所以碰着了,趁早閉嘴吧。
17
好好吃飯,就是修行
今人于吃飯時,雖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甯,隻緣此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
大意:現在有些人在吃飯時,即使無事,他的心也經常忙亂而不安定,隻因他這顆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
感悟:這種狀況恐怕比較普遍——一個忙慣了的人,一旦閑下來就會百無聊賴、無所适從,無聊得要死。人這樣,心也是這樣,平常胡思亂想慣了,腦筋就閑不下來,吃飯時、睡覺前也會胡思亂想。
怎麼辦呢?就從安安靜靜做好和享受當下開始,吃飯的時候就好好吃飯,走路的時候就好好走路,睡覺的時候就好好睡覺。這些,正是收攝心思,正是修行煉心。
18
人最怕一個傲字
謙者衆善之基,傲者從惡之魁。
大意:謙虛是一切善的基礎,傲慢是一切惡的源頭。
感悟:謙為什麼是衆善之基?因為一個能謙虛的人,他的心必定是寬容的,他的人必定是有涵養的,他的行為必定是有教養的。那麼他的一舉手一投足、一言一語,必定都是合乎仁義禮儀的,自然都是善的。
而傲慢者恰恰相反,他的心必定狹窄陰鸷、封閉自恃,言行之間充滿私心私欲,從而擠壓和傷害到他人,不惡又會怎樣?一謙一傲,值得深思。
19
诋毀他人,耽誤的是自己
以言語謗人,其謗淺。若自己不能身體實踐,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謗也,其謗深矣。
大意:用言語诋毀他人,這種诋毀是膚淺的。若自己不能身體力行,隻是誇誇其談,虛度光陰,浪費時日,這是在诽謗自己,這樣就嚴重了。
感悟:耽誤人的其實不是诋毀,而是看不到自己的一顆心狹隘戾氣,不夠寬容和涵養,又把精力放了太多在诋毀上,那麼就既在加劇心中惡疾,又沒有時間精力去改善這種狀況。
那麼久而久之,自然就把自己耽誤了。人心不正,則事事不正,處處都會耽誤自己。其中的值與不值,一目了然。
20
你隻是不夠全神貫注、全力以赴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功夫說閑話,管閑事?
大意:持守志向猶如心痛,如果心思全在痛上,哪裡有功夫說閑話、管閑事呢?
感悟:王陽明這一句話說到了點子上,你為什麼在實現目标的道路上總是容易三心二意開小差?不是那些讓你分心的人和事的問題,你的注意力不集中也不是主要,而隻是你的心不夠定、志不夠堅,這才是根本。
學王陽明,要牢牢記住一點:一切的問題,都是心的問題,都要從心上找原因。而這原因,往往都是心不夠定,心性不夠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