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泰州的望海樓,本來是去登樓望遠的。而且,導遊把我們帶到望海樓景區,主要的任務也是讓我們登一登樓,覽一覽泰州的城市風貌。
至少,在導遊的解說詞裡,并沒有關于望海樓景區裡還有機會學習泰州方言的内容。
然而,這恰恰是我所喜歡的。我有一個習慣,每到一地,希望能夠學到當地的一兩句方言,這不是我真的要研究當地的方言,而是我要從方言中體驗當地語言的味道,感受咱們泱泱大國豐富語言的特殊魅力。
中國幅員遼闊,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有一種觀點,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事實上,方言确實是當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事情,用普通話表達和用方言表達,其效果是不一樣的。方言是一個地方獨特的文化,它具體特殊的生命基礎和神奇魅力,從一定意義上講,它也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載體。
那年,我去廣西桂林旅遊,在一座景區裡,我看到從一座山頂到山下的步道的台階上,寫了大量的廣西方言,讓每一個外地遊客,每走幾個台階,就能學到一句廣西方言,令遊客們十分喜歡。
那天,我們登好望海樓,沿着步道向景區出口走出去的時候,發現步道兩邊有一些寫着字句的牌子。首先看到的一塊,寫着“作,人來瘋”,後面還有讀音與釋義。這“作,人來瘋”我是理解的,還沒引起興趣;當我再讀到第二塊字牌“癟谷狼煙”時,我心動了,這不是一般的“文字遊戲”,一定與泰州話有關。于是,我徑直走到頭上,終于看到一塊牌子,上面明明白白寫着:“方言有禮——泰州方言長廊”。
我正走在泰州方言長廊裡,這裡是可以學習泰州方言的!于是,我從新折回頭,一塊牌子一塊牌子的過,一句一句的學起了泰州方言。
現在,我抄錄幾句,朋友們跟着我一起來學泰州方言啊。
分門:指事情做得好且又做得漂亮;(而我還以兄弟分家自立門戶呢);
該派:指應該,理所當然,規定并且毋庸置疑的意思;(而我則判斷是活該如此);
熬膀勁:對扳手腕的一種教法;(而我想到的是煨豬蹄啃豬蹄);
輸是強盜赢是兵:拳頭剪刀布的代名詞;(而我以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關目:指不為人知的門道,刻意的講究或小九九;(會不會想到閉眼睡覺)?
拿喬:指擡離身價,能做的不去做; (這倒讓我理解得八九不離十:拿巧);
翻連車:指側手翻的意思,後衍生為猖狂、無約束的含義;(我以為是排山倒海);
作嚎陶:指自己本來可有可無,但見到别人有了也想得到的意思;(我以為是裝哭);
花頭巾:形容故弄玄虛、不老實、耍小聰明或稱“滑頭精”;(巧了,這句話我老家也有講,且意思一樣);
佮夥養性命:指一同合作養家糊口的意思;(根本沒看懂);
六角铮铮:表示有規有矩、正正規規、擺駕子、擺譜子的意思;(想到了鐵骨铮铮);
癟谷狼煙:指空空的、不飽滿的意思;(我以為是鬼哭狼嚎);
挖滴:指平滑,或做事順利、成功的意思。(根本沒看懂)。
讀着上面的泰州方言,感覺如何?反正我感覺蠻有趣的,如果隻看字面,不看釋義,大多數基本理解錯誤。
這就是方言的魅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