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來自權威機構的調研報告,折射出專家的擔心。近5年來我國大中學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增35%。年輕的大中學生占比逐年增多,必須列入艾滋病防控人群中,并向他們普及正确防護和預防艾滋病。
12月1日是 世界艾滋病日,近日中國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吳尊友透露,近5年我國大中學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增35%。青年學生艾滋病疫情主要以性傳播為主,主要是男性同性性轉播。截至今年10月底,我國報告現存活15-24歲的青年學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9152例。
“男同”的艾滋病風險
“大中學生感染者中,男同占據82%。”吳尊友向新京報記者介紹,目前青年學生艾滋病疫情在性别上以男性為主,男女比例為11:1;青年學生艾滋病疫情主要以性傳播為主,主要是男性同性性轉播。
研究生一年級學生李維(化名)隻是近年來不斷上升的學生感染者中的一員。
塵埃落定在七個月前。
4月份,正值論文答辯的關鍵時刻,李維收到了市疾控中心的确診報告。HIV陽性,紅色印章刺眼奪目。之前的僥幸證明是自我安慰的逃避。
一月份時,李維在一朋友建議下做了HIV檢查初篩,“就是覺得去抽個血吧。”20分鐘後,初篩結果下來。兩道杠閃在眼前,腦子一片空白。“我也不怨他,要怪隻能怪自己吧。”如今李維已接受感染的事實。
李維口中的“他”是在去年12月份旅行時認識的。2014年12月,成績優秀的李維通過幾輪面試,順利保送到北京某高校讀研。一身輕松,李維獨自前往南方,提前兌現計劃已久的畢業旅行。
在事先定好的青年旅館,李維和一個男遊客入住同一房間。男生二十三、四歲樣子,自稱從事銷售工作,常來南方出差。兩位年齡相仿的年輕人天南海北閑聊,“最後聊到男女關系和性,好奇之下,李維與對方發生了關系。”
“小旅館裡非常簡陋,沒有準備安全套,也沒有想過要采取安全措施。”再次聯系時,李維已收到初篩報告。
李維再打電話過去,對方已不再接聽。出于好奇,李維在網上檢索對方号碼。自動彈出的網頁顯示,對方是專門服務男性的性工作者。
飛來橫禍,李維憤怒異常,但也無可奈何,“我沒有确切的證據可以報警。”李維隻是給對方發了一條短信:你把我徹底毀了,但希望你好自為之,不要再去害人。
事實上,如李維一樣的男性同性艾滋病傳播比例正在逐年上升。一組來自中國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顯示,在青年學生艾滋病疫情當中,2008年至2010年,男性同性傳播所占據比例分别為59%至67%;2014年至2015年1月到10月均為82%。
截至今年10月底,我國報告現存活15-24歲青年血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9152例,占全國感染的1.6%。
“混亂社交圈”向校園滲透
據權威機構調查發現,青少年學生的感染,都是從高中到大學的轉型之中發生的。吳尊友介紹,很多學生被社會人士所利用,通過這一途徑,社會上的艾滋病開始向高校滲透。近5年我國大中學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增35%。
與李維相比,張明(化名)看到兩道杠的檢測結果時出奇平靜。
10月4日還是5日,張明已經記不清初篩的具體時間。防艾志願者張海龍所在的NGO每天有一輛車停在馬甸橋附近,為市民提供咨詢和檢測艾滋病、免費發放安全套等活動。每隔三個月,張明會前往檢測車檢測一次。
唾液檢測,20分鐘就能出結果。“檢測顯示兩道杠,疑似感染。”張海龍見到過很多感染者無法接受事實而崩潰,準備了一大堆話安慰張明。
“嗨,沒事兒!”四個小時後,張明晃晃悠悠地回來了,稱早料到了。張海龍驚訝于張明的“無所謂。”
“後悔有啥用,都是自己作的。”一個月後,張明笑嘻嘻地談論自己的遭遇。
大二時,張明開始和一男性住在一起,但他并不認為自己是“同志”。
“雖然我不排斥男性,但要不用‘那種東西’,我不會跟他發生關系。”張明所指的“那種東西”是新型毒品。
第一次接觸新型毒品也是在大二。張明前往一男性朋友家中,對方拿出一種新型毒品。好奇的張明接過來聞了一下,“一下子就蒙了。”
“等我知道它的危害時,已經晚了。”回憶起第一次吸食新型毒品的好奇時,張明又恢複了理智。
大學生默默(化名)“中槍”則源于他們混亂的“社交圈”。
早在初中時,1994年生人的默默已聽說“同志群體”,但不以為意。高中時有了喜歡的男孩子,默默“徹底理解了,并進入這個圈子”。
直至大學默默開始頻繁地更換男朋友。通常情況下,在交友網站,默默和對方先視頻聊天,合眼緣後約見面、約飯,最快和對方認識三天發生性關系。“基本上一個月會和兩三位發生關系。”
在更換男朋友時,默默偶爾會在圈内社交群裡聽人談論“艾滋病”。知道同性性行為容易感染艾滋病,每次發生關系前,默默都要求對方采取安全措施。一年前,身體無虞,默默開始疏忽大意,不再采取保護措施。
艾滋病防治的校園尴尬
新京報記者在北京多所學校進行的随機調查300名學生顯示,90%大學生普遍知道艾滋病的基本知識,但并不知道如何正确防護和預防艾滋病。有高校的防艾講座,甚至遭遇僅有七八名同學參加的尴尬。
在北京某高校,紅十字會學生社團想把同伴教育延伸到每一個班級,“但是和學校談判結果是不允許,學校的态度是每個班級開始進行類似的培訓有強迫意味,不能要求所有同學都對艾滋病防治感興趣。”會長李美含直言。
中國農業大學學生社團負責人稱,他們會在艾滋病日前後拉橫幅、發傳單、搞講座,但這些效用并不明顯。學校社團組織有時也開展一些自發形式的講座,但參與 的學生很難超過50人。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校醫院一保健醫生介紹,學校每年都會在艾滋病日當天開展活動,“通常一個防艾講座,隻吸引七八名學生來聽。”
有高校學生社團曾想在防艾宣傳上做一些尺度較大的圖片,吸引更多人參加,擔心學校通不過,因為,前幾任社團負責人曾在學校嘗試大規模發放安全套,也被學校提醒“收斂”。
《艾滋病防治條例》要求高校、中學等将艾滋病知識納入相關課程。但記者調查了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央民族大學、首都師範大學五所高校,發現設有“性教育”方面的課程,但少有專門的防艾課程設置。
吳尊友建議,面對學生的性教育,應該建立從小學到高校的一套完備的教育體系。“小學時,應該開始學習男女性别差異等基本性教育知識;中學時,應該學習男女如何交往以及自我保護等普遍性的教育;大學階段,從各個方面進行有個體差異的設立完備的咨詢體系。”
“各個學校以講座、開學第一課、選修課、必修課等課程設置開展多種形式的艾滋病性教育。”吳尊友說,隻有性教育知識夯實,在特定環境中,比如面對發生性行為的要求,學生們會做出正确的判斷。
☞cngold-com-cn(長按可複制),還沒看夠?獲得更多的免費信息實時推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