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廈大要逛幾個小時

廈大要逛幾個小時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3 13:16:45

廈大要逛幾個小時(20萬年前的福建人這樣過日子)1

刻劃痕麂角飾品。(廈門日報記者 林銘鴻 攝)

廈大要逛幾個小時(20萬年前的福建人這樣過日子)2

萬壽岩遺址出土文物展覽入口處的“阿福”,它是主辦者根據史料模拟出的20萬年前的福建人。

  萬壽岩遺址出土文物展覽昨天起在廈門大學人類博物館開展,它展示了近20萬年前福建遠古人類的世界。

  萬壽岩遺址位于三明市岩前鎮東北,被稱為“南方的周口店”,其年代距今20萬年至3萬年前,跨越了舊石器時代早、中、晚三個階段和多個時期。

  萬壽岩遺址還沒發現前,經過考古證明,福建有人類活動的曆史是1萬年,萬壽岩遺址的發現,把福建古人類活動曆史提前了18.5萬年,填補了福建省考古學年代上的空白。廈大曆史系張聞捷教授說,最為珍貴的是,發掘出的靈峰洞和船帆洞等遺址分布于同一座山上的不同高度,跨越了舊石器時代早、中、晚三個階段,在同一座山上上發現不同時期舊石器文化洞穴遺址,屬福建甚至東南沿海地區絕無僅有。

  昨天的開展儀式也富有“文物”特色——來賓們手拿小錘往紙質小山上一敲,“小山”分為兩半,露出“洞天遺珍——萬壽岩遺址出土文物展”。文物展是由廈門大學、福建省文物局、三明市政府主辦,廈大文博管理中心、三元區政府、三明市萬壽岩遺址保護中心承辦。

  這是三明萬壽岩遺址文物出土以來首次外出展覽,也是廈大曆史上首次邀請校外博物館進校園舉辦專題展覽。

  校方介紹說,本次展出的66件文物,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萬壽岩遺址出土的珍貴文物。其中,13件為現有萬壽岩遺址博物館展廳展出的精品, 53件為首次走出萬壽岩遺址博物館文物庫房、第一回和世人見面的珍品。文物涵蓋舊石器時代早、中、晚三個階段,為研究華東地區古人類的起源、遷徙和古環境、古氣候,以及海峽兩岸古人類文化淵源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佐證。例如,萬壽岩遺址船帆洞挖掘出距今約4萬年、面積達120平方米的人工石鋪地面,被很多研究者稱作是中國最早的“室内裝修工程”。

  展覽将持續到明年4月,不過有幾件寶貝會提前撤走“回家”。

  它們從哪兒來?

  萬壽岩遺址發現于1999年秋,屬于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此次是萬壽岩遺址文物出土以來首次外出展覽。

  在廈大人類博物館展廳裡,此次展出66件文物都在玻璃櫃子裡,據介紹,不同文物有不同溫度濕度的要求。

  如何走出深山?

  此次文物走出深山,是得到批準的。它們被小心翼翼地運到廈大,每件文物都包得嚴嚴實實,至少五六層,每一層都不一樣。據介紹,最裡邊要用無酸紙,确保不會腐蝕污染到文物,還要有珍珠棉泡沫。

  【揭秘】

  鎮館之寶現身

廈大要逛幾個小時(20萬年前的福建人這樣過日子)3

鎮館之寶——盤狀刮削器

  此次展覽帶來了萬壽岩遺址上的鎮館之寶——盤狀刮削器。它的意義在于它的表面是光滑的,顯示福建古人類已經懂得打磨工具。

  還有“刻劃痕麂角飾品”也很特别。廈大人類博物館孫老師湊近玻璃櫃說:你們看到上面一圈嗎?它應該是刻上去的裝飾,說明那個時候的福建古人類就懂得制作裝飾品。

  還有一件文物是鈣闆中的化石,上面清晰可見動物牙齒,骨頭。孫老師說,這相當于是福建古人類的“垃圾桶”——吃飯時把殘渣扔在這裡。為什麼要有“垃圾桶”?人們估計說,這是他們擔心把殘渣扔在門口,引來其它動物。

  最早的“室内裝修”

  文物展的地上,鋪着巨幅黑白照片,上面是石鋪地面,這是萬壽岩遺址船帆洞挖掘出距今約4萬年、面積達120平方米的人工石鋪地面。

  這一石鋪地面昨天雖然沒有現身,但是,照片吸引了内行人。

  廈大人類博物館的老師介紹說,石鋪地面的石料全都是大小不一、磨圓度中等的灰岩角礫,其中還夾雜着一些河灘礫石。由于發現石鋪地面的溶洞本身并不産生河灘礫石,因此,它的出現,說明是當時人類攜帶進洞穴的。

  考古學家分析,石鋪地面是生活在這片大地上的古人類,為了保持洞穴幹燥而鋪就——船帆洞是個石灰岩溶洞,洞裡的鐘乳石不斷滴水,長此以往,地面積水,難以居住。

  他們不但進行人工石鋪地面,而且,在靠近洞口的地方,還修建了一個U形的排水溝槽。至今石塊排列密緻、溝槽清晰可見,很多研究者把這稱作是中國最早的“室内裝修工程”。

(廈門日報記者 佘峥 通訊員 歐陽桂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