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武大櫻花官宣了“雲賞櫻”的信息!
一朵庚子珞櫻的初綻,奏響了武漢之春最铿锵的樂曲。武漢大學官方微信随即發布賞櫻“官宣”,疫情當下,為實現足不出戶實時賞櫻,3月16日至25日,每天上午10時至下午16時,武漢大學聯合衆多平台,開啟線上5G“雲賞櫻”模式,讓櫻花綻放的美景近在眼前。
櫻花,原産于中國喜瑪拉雅山脈,有着毋庸置疑的中國血統。
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中國的宮苑就已開始栽培櫻花。曆朝曆代的文人騷客,亦對櫻花極盡贊美之詞。
初櫻動時豔,
擅藻灼輝芳。
缃葉未開蕾,
紅花已發光。
南北朝的名臣王僧達,在詩中描寫了一種紅色的早櫻。初開的紅櫻搖曳生姿,灼灼芳華,嫩黃的葉子還未舒展,花卻已按捺不住,迫不及待以紅顔示人。
到了唐朝,從廊庑宮院到民舍田間随處可見櫻花。
種花能手白居易,毫不客氣地種桃、種柳、種梨。他看到了山櫻花,自然也毫不客氣地挖回來種。
白居易喜櫻、贊櫻,筆下的櫻花柔美爛漫。《移山櫻桃》便是抒發詩人從山野之中挖掘山櫻滿栽自家庭院的雅趣。
亦知官舍非吾宅,
且掘山櫻滿院栽。
上佐近來多五考,
少應四度見花開。
白居易賞櫻,講究的是怡然自得,這從他的《酬韓侍郎、士雨後遊曲江見寄》 中也可見一斑。
小園新種紅櫻樹,
閑繞花行便當遊。
何必更随鞍馬隊,
沖泥蹋雨曲江頭。
這裡的曲江不是江,而是一個郊野公園——曲江池,是唐代遊賞踏青的好去處。
他隔空喊話韓侍郎、士,與其冒着被雨淋的風險,前呼後擁地去曲江看人人人花人人人,還不如自己種樹來得經濟實惠。
白居易在自己的小院種了幾棵紅櫻樹,沒事就繞着樹走走,便是優雅體面地賞花了。
古人離别時,有折柳枝相贈之風俗。而白居易的好基友元稹在《折枝花贈行》中,卻摘下櫻花送給好友。
櫻花樹下送君時,
一寸春心逐折枝。
别後相思最多處,
千株萬片繞林垂。
離别之際,元稹摘下一枝櫻花,既表示依依惜别,也祝願朋友一路平安。
見花如面,那千枝萬朵的櫻花,就是我對你最深切的思念。
山櫻抱石蔭松枝,
比并餘花發最遲。
賴有春風嫌寂寞,
吹香渡水報人知。
在王安石的《山櫻》裡,櫻花變成了一個矜持的少女。
她嬌羞地躲在石頭後面、松樹底下,不急不躁,隻在屬于自己的時刻綻放。要不是春風将她的芬芳攜與人知,恐怕她會獨自度過整個春天。
位列“明初詩文三大家”的宋濂,則把櫻花提升到媲美牡丹和海棠的高度。
賞櫻日本盛于唐,
如被牡丹兼海棠。
恐是趙昌所難畫,
春風才起雪吹香。
在他眼裡,櫻花随風飛舞的姿态如此美麗,就連與宋徽宗齊名的花鳥畫家趙昌都難以描繪。
如今,武漢的春天,伴着櫻花的蘇醒,也悄悄地來了。
這座英雄的城市,終于迎來一寸久違的春光。春風十裡,珞珈山下,“櫻”為你,兀自開放。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系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系我們,立即處理。】
本文由“詩詞中國”(shicizg)編輯
文章授權轉自“光明日報”
圖片來源“壹伴圖庫”
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如有疑問請聯系删除
每天5分鐘,把日子過成詩
▽
今天看小詩妹了嗎?
欲問行人去那邊
眉眼盈盈處
必須
在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