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菏蘭高鐵建設,謀劃蘭考經杞縣、通許、尉氏至鄭州南站高鐵,強力推進區域内S312、鄭開大道至蘭考等高快速路網擴容改造提升,規劃布局蘭考通用機場,率先實現全域5G基站全覆蓋……近日,河南省政府網站公布了《把蘭考縣納入鄭開同城化進程打造全國縣域治理“三起來”樣闆總體方案》。
從鄭汴一體化到鄭開同城化,鄭州、開封兩座城市攜手同心,深度對接,開啟了一個融城、同城的新時代。如今,随着蘭考“入圈”,鄭開同城化迎來新機遇。未來,鄭開同城化該往什麼方向繼續發力?鄭州、開封在同城化的路上會帶來什麼驚喜?
蘭考“入圈”鄭開同城化
同為華夏古都,同處中原腹地,同飲黃河水……一個是宋都,一個是商都,鄭汴一體化實施10多年來,開封與鄭州攜手共進,深度對接,為兩市的發展增添了活力,形成了融合發展的新格局。近年來,伴随鄭州都市圈建設成為河南發展的熱點,鄭開同城化引發了社會各界對鄭州、開封兩座城市發展的密集關注。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指出,“加快鄭州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全面推進鄭開同城化,并将蘭考納入鄭開同城化進程”。此後,蘭考“入圈”話題一直備受關注。
為啥要拉蘭考“入圈”?當前,區域發展質量更多體現在城市群及都市圈的規模與水平上。無論是京津冀、長三角還是珠三角,均呈現資源要素不斷聚集、發展質量越來越高的态勢。蘭考西距開封45公裡,與鄭州都市圈相鄰,區位優勢明顯,一體化發展是基本趨勢。将蘭考納入鄭開同城化進程,是我省在尊重經濟發展規律基礎上的科學決策、主動作為。
近日,河南省政府網站公布了《把蘭考縣納入鄭開同城化進程打造全國縣域治理“三起來”樣闆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為建設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蘭考指明了方向,同時也為鄭開同城化帶來新機遇。
根據《方案》,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嶄新的蘭考:到2025年,力争實現地區生産總值、人均地區生産總值分别在650億元以上、8萬元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60億元,稅收達到45億元;全員勞動生産率達到8.5萬元/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萬元,城鄉居民收入比降至1.8∶1;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幅度超出全省平均水平。到2035年,基本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蘭考,拼搏、開放、生态、幸福“四個蘭考”全面建成,高水平融入鄭州“1小時經濟圈”,人均地區生産總值提前2~3年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高質量推進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在支撐國家重大戰略實施中發揮更大引領作用。到2050年,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蘭考,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巨大優越性的重要縣域窗口,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典範縣。
要實現這一藍圖,《方案》給出了路徑:推動焦裕祿精神凝心鑄魂、基礎設施融網、産業體系融鍊、科創資源融彙、對外開放融勢、公共服務融享、城鄉關系融通、生态系統融合。為了讓蘭考“入圈”,真正實現“形神”同時相融,還需要體制機制創新。《方案》指出,要建立規劃對接機制、創新利益分享機制、優化要素配置機制、完善資金籌措機制、健全協調商事機制,為藍圖變現實提供制度保障。
《方案》提出,河南省要構建把蘭考納入鄭開同城化進程的 “一區一帶兩廊多點”總體格局。“一區”即鄭開同城化東部示範區。包括蘭考全域,将其與鄭開同城化南部示範區、北部示範區一道,共同打造成為支撐引領鄭開同城化的三大核心引擎片區。“一帶”即黃河生态文旅帶。依托橫貫東西的黃河生态屏障,将鄭開沿黃生态帶向蘭考段延伸,推動蘭考與鄭州、開封共同開展規劃設計,統一标準體系,整合沿黃自然景觀、文化遺産、生态資源,打造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新樣闆。“兩廊”即北部科創走廊和南部産業走廊。北部科創走廊以鄭開沿線的創新平台、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為依托,以鄭開科學大道為東西主軸,推動蘭考向西深度對接融入鄭州、開封科技創新鍊條,積極承接鄭開科研成果産業化轉化,構建科研成果從平台到中試到工程化、産業化的完整創新鍊條,打造分工合理、協同聯動的高能級創新走廊;南部産業走廊以夯實先進制造業基礎、延伸高端服務業鍊條、推動優質産業資源集聚發展為目标,強化蘭考和鄭州、開封的優勢産業協同、銜接互補、錯位發展,引導技術、成果、人才、資金等經濟要素自由流動,激活産業走廊發展新動能。“多點”即發揮蘭考先進制造、節能環保、智慧家居、民族樂器、綠色食品、會展服務、研學旅行、現代農業等産業特色優勢,培育形成多點發力、多業并舉、多元融合的發展格局。
《方案》提出,要加快菏蘭高鐵建設,積極謀劃蘭考經杞縣、通許、尉氏至鄭州南站高鐵,強力推進區域内S312、鄭開大道至蘭考等高快速路網擴容改造提升,規劃布局蘭考通用機場。同時,推行鄭州、開封、蘭考公共交通一卡互通、聯網售票一網通。推動鄭州和開封高校在蘭考建設“飛地産業園區”。
開啟融城新模式
蘭考“入圈”鄭開同城化,将給蘭考以及開封、鄭州帶來哪些可喜變化?中原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耿明齋是鄭汴一體化的首倡者。1996年,在開封市委、市政府與河南大學舉行的共建座談會上,耿明齋提出,開封的發展不應獨立于鄭州之外,應盡量依托鄭州的優勢來發展。2003年,耿明齋組織中原城市群課題組研究中原城市群的建設,并于2004年4月發表了《關于建設中原城市群經濟隆起帶若幹問題的思考》,提出以鄭汴一體化為切入點,逐步推進中原城市群的一體化建設。在近兩萬字的文章裡,他比較系統地提出了鄭汴一體化的概念,引起社會尤其是媒體對這一問題的持續關注。
在耿明齋看來,把蘭考納入鄭開同城化進程,對鄭州、開封這兩座城市以及蘭考來說都有重大利好。這是因為,城市群或都市圈内成員可以因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共享而大幅度降低單位經濟活動成本,更因為完善的功能和良好的居住環境與工作條件,有利于大規模吸引創新要素聚集,實現創新引領基礎上的高質量發展。把蘭考納入鄭開同城化進程有利于打造規模和功能都足夠強大的中原城市群,有效支撐和引領中原崛起河南振興。
10多年來,鄭汴一體化開啟了一個融城、同城的新時代。鄭州、開封的同城融合之路,猶如春雨,潤物細無聲,為兩市的發展增添了活力。随着鄭開同城化進程持續加速,兩市的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這其中,每個人都是受益者。
在開封和鄭州,“雙城族”像鐘擺一樣,在兩座城市間擺動:平時在一座城市工作,節假日或下班後在另一座城市與家人相聚。随着鄭開同城化的快速推進和交通的便利,鄭汴兩市的“雙城族”越來越多。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兩市市民突破城市界限,實現工作、生活、休閑、置業、消費的“同城化”,在兩座城市間奏出悅耳的旋律。
“對于我來說,鄭汴一體化的實施以及鄭開同城化的加速推進,實現了工作和生活的雙赢。”家住一大街附近的陳棟林,早已習慣了住在開封、工作在鄭州的“雙城”生活。作為鄭州一家企業的主管,他每天往返于鄭汴兩地,樂此不疲。“來回都很方便,我很喜歡這種狀态。”陳棟林說。
陳棟林的“方便”,正是得益于10多年來,鄭州和開封兩市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鄭汴一體化優先發展戰略,兩市“五同城一共享”基本實現,一體化綜合交通網絡框架和産業互補共赢發展格局基本形成,鄭汴一體化區域整體呈現出要素聚集、内外聯動、合作共赢、加速崛起的良好态勢。現在的鄭開兩地市民,幾乎都把這種“一家親”的便捷當作生活的日常。鄭州和開封,在曆史上從來沒有這麼近過。
“鄭開同城化,對于開封是曆史性的發展機遇。開封可以享受到中心城市的政策支持,吸引要素流入的能力大大加強,比如招商引資、人才引進、人口流入等更為容易。鄭開同城,對于開封市增加就業、改善民生、擴大開放、提升治理水平等都是實打實的利好。”市政協委員郭興方說。
随着蘭考的“入圈”,蘭考以及周邊縣區的居民也将享受到這種紅利。市政協委員王建松認為,從融城的角度來說,鄭開同城化讓鄭州和開封不再是獨立的兩座城市,而是一個都市區,兩座城形成了越來越近的生活圈。随着城鐵、高鐵的相繼開通,“半小時經濟圈”呼之欲出,城市間的交通逐漸變為城市内的“通勤交通”。“半小時經濟圈”将會帶來更多的選擇、更大的機遇、更高的利潤、更廣闊的學習空間。鄭州、開封兩市的百姓對居住、工作、教育、娛樂等方面的選擇将更加廣泛,文化、休閑資源将在城市間實現共享。對生活在這裡的居民來說,把蘭考納入鄭開同城化進程,真正讓交流變得低成本,尤其是心理上的低成本。鄭州、開封兩座城市在一起碰撞交流,帶來了大城市那種思想經濟方方面面的擴展和蛻變,這種蛻變是本質上發生的變化。
高質量推進鄭開同城化
從鄭汴一體化到鄭開同城化,再到将蘭考納入鄭開同城化進程,鄭州與開封這兩座城市的融合不斷深入推進。
2021年的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确提出,要推進鄭開同城化發展率先突破,建設現代化鄭州都市圈,探索設立鄭開同城化示範區。在2021年3月舉行的河南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曾提到将編制鄭開同城化發展規劃,設立鄭開同城化示範區,在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方面先行先試。當年6月,省發改委發布的《2021年鄭州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工作要點和重大項目》指出,将啟動編制鄭開同城化發展規劃和同城化示範區國土空間規劃,明确同城化發展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标、空間格局和重點任務,創新鄭開同城化發展體制機制,支持鄭州、開封探索建設同城化示範區。
近日,鄭開同城化發展規劃項目中标情況公布,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海智諾維企業咨詢有限公司、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南京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4家單位中标,将協同編制第一階段《鄭開同城化發展規劃》。據悉,此次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等4家單位将按照要求,圍繞規劃編制同繪、基礎設施同聯、産業發展同建、生态環境同保、公共服務同享等方面要求,編制《鄭開同城化發展規劃》。
對于宏圖展開的鄭開同城化,開封更是積極落實中央、省委決策部署,不等不靠,主動作為,積極謀劃,多次與省有關部門以及鄭州市溝通對接相關工作,凝聚合力高質量推進鄭開同城化。
2021年,我市和鄭州市進一步深入推進規劃同城、交通同城、産業同城、生态同城、公共服務同城等,兩地群衆享受着日漸便利的同城生活。我市加快推進體制機制層面的創新和各種要素高效配置,探索建設鄭開同城化先行試驗區,強化頂層設計、分工合作、錯位發展,以民生領域為突破口,加速建設鄭開公共服務同城。
2021年,經過不懈努力,我市社保卡實現鄭開公共交通“同城應用”, 市民可直接持第三代社保卡搭乘鄭州、開封的城市公交及地鐵。這是我市支持黃河流域城市高質量發展、凝聚合力高質量推進鄭開同城化的有效舉措。下一步,我市将聯合鄭州市,以社保卡為載體持續開展公共交通出行以及文化旅遊領域的系列優惠補貼活動,促進社保卡鄭開“同城應用”向“同城待遇”轉變。
與此同時,鄭開城際鐵路開啟高密度公交化運營模式,兩地日開行公交化列車27.5對。為滿足城際旅客快速進出站的需求,鄭州東站在一層出站口設置可反向上站台的城際公交化快速進站通道;新鄭機場站等車站進站口設置城際旅客專用通道,實現城際旅客與高鐵旅客分口進站。同時,固定鄭州東站的18号、19号站台,新鄭機場站的1号、3号站台等作為城際鐵路列車專用候乘站台,可有效節省旅客進出站時間。城際鐵路公交化列車還将購票、實名核驗、進站檢票三個環節合并為12306手機App掃碼進站一個動作,充分滿足乘車需求。
在鄭開快速通道建設方面,我市積極與鄭州市發改、住建等相關部門進行對接,項目正穩步推進。圍繞鄭開科創走廊,我市高标準謀劃開封市大學科技園項目,建成後可成為鄭開科創走廊東部重要支撐。我市着力推進鄭開沿黃生态廊道建設,不僅完成了沿黃大堤兩側生态整治,還統籌推進灘區遷建、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南北堤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S312兩側景觀提升等工作,與鄭州沿黃文化旅遊資源形成聯動。
2021年,河南自貿試驗區開封片區緊扣産業發展,力促改革創新提質增效、項目落地生根,為高質量發展夯實了根基。截至2021年年底,開封片區已入駐企業6934家,是挂牌前的38.5倍,累計注冊資本1079.2億元,累計入駐益海嘉裡、豐樹物流、桃李面包等70餘家500強企業、上市公司及行業領軍企業,外資企業31家。随着鄭開同城化邁向更高階段,人口流動性逐漸加強,随之而來的跨區域政務服務給群衆和企業增加了煩惱。為降低群衆和企業跨區域辦事的時間和經濟成本,我市正在積極推動政務服務“鄭開同城”通辦。目前,我市簽署了自貿試驗區鄭開片區通辦授權協議,實現255項涉企審批服務事項跨片區通辦,實現鄭開兩地企業和群衆辦事“就近辦理、一次辦成”。對此,商務部給予充分肯定,并通過專報的形式介紹了經驗做法。
為更好地惠及鄭州、開封兩地居民,總投資近35億元的鄭開同城東部供水工程可研報告得到省發改委正式批複,二水廠支管線工程已進場施工,标志着工程駛入建設實施的“快車道”。
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建設,兩市百姓同城生活的夢想變成了現實,兩市産業融合發展的藍圖變成了實景。鄭開同城化發展,大有文章可做。
來源:開封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