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診”
口問、眼看、耳聽、鼻聞、手摸、表測六種診斷方法,簡單地講就是通過“問、看、聽、聞、摸、測”來發現電氣設備的異常情況,從而找出故障原因和故障所在的部位。前“五診”是借人的感官對電氣設備故障進行有的放矢的診斷,稱為感官診斷,又稱直觀檢查法。同樣,由于個人的技術經驗差異,診斷結果也有所不同。可以采用“多人會診法”求得正确結論。
“表測”即應用電氣儀表測量某些電氣參數的大小,經過與正常數值對比,來确定故障原因和部位。
1、口問
當一台設備的電氣系統發生故障後,檢修人員應和醫生看病一樣,首先要了解詳細的“病情”。即向設備操作人員或用戶了解設備使用情況、設備的病曆和故障發生的全過程。
如果故障發生在有關操作期間或之後,還應詢問當時的操作内容以及方法、步驟。總的來講,了解情況要盡可能詳細和真實,這些往往是快速找出故障原因和部位的關鍵。
2、眼看
①、看現場
根據所問到的情況,仔細查看設備外部狀況或運行工況。如設備的外形、顔色有無異常,熔絲有無熔斷:電氣回路有無燒傷、燒焦、開路、短路,機械部分有無損壞以及開關、刀閘、按鈕插接線所處位置是否正确,改過的接線有無錯誤,更換的元件是否相符等:還要觀察信号顯示和儀表指示等。
②、看圖紙和資料
必須認真查閱與産生故障有關的電氣原理圖和安裝接線圖,應先看懂原理圖,再看接線圖,以“理論”指導“實踐”。看懂熟悉有關故障設備的電氣原理圖後,分析一下已經出現的故障與控制線路中的那一部分、那些電氣元件有關,産生了什麼毛病才能有所述現象。接着,在分析決定檢查那些地方,逐步查下去就能找出故障所在了。
3、耳聽
細聽電氣設備運行中的聲響。電氣設備在運行中會有一定噪聲,但其噪聲一般較均勻且有一定規律,噪聲強度也較低。帶帶病運行的電氣設備其噪聲通常也會發生變化,用耳細聽往往可以區别它和正常設備運行是噪聲之差異。利用聽覺判斷故障,雖說是一件比較複雜的工作。但隻要本着“實事求是”的科學态度,從實際出發,善于摸索規律,予以科學的分析,就能診斷出電氣設備故障的原因和部位。
聲音是由于物體振動而發出的,如果摸清了聲音的規律性,通過它就能知道眼看不見的故障原因。例如影響電動機聲響的因素有:
①溫度。電動機有些響聲是随着溫度的升高而出現或增強的,又有些聲響卻随着溫度的升高而減弱或消失。
②負荷。負荷對聲響是有很大影響的,響聲随着負荷的增大而增強,這是聲響的一般規律。
③潤滑。不論什麼響聲,當潤滑條件不佳時,一般都響得嚴重。
④聽診器具。可用螺絲刀、金屬棍、細金屬管等,用聽診器具觸到測試點,響聲變大,以利診斷。用聽診器具直接觸在發響聲部位聽診,叫做“實聽”,用耳朵隔開一段距離聽診,叫做“虛聽’,兩種方法要配合使用。
在日常生産中要積累豐富的經驗,才能在實際運用中發揮作用。
4、鼻聞
利用人的嗅覺,根據電氣設備的氣味判斷故障。如過熱、短路、擊穿故障,則有可能聞到燒焦味,火煙味和塑料、橡膠、油漆、潤滑油等受熱揮發的氣味。對于注油設備,内部短路、過熱、進水受潮後器油樣的氣味也會發生變化,如出現酸味。臭味等。
5、手摸
用手觸摸設備的有關部位,根據溫度和震動判斷故障。如設備過載,則其整體溫度會上升:如局部短路或機械摩擦,則可能出現局部過熱“如機械卡阻或平衡性不好,其振幅就會加大。
6、表測
用儀表儀器對電氣設備進行檢查。根據儀表測量某些電參數的大小,經與正常數據對比後,來确定故障原因和部位。
“九法”
電氣設備的故障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顯性故障,即故障部位有明顯的外表特征,容易發現。如繼電器和接觸器線圈過熱、冒煙、焦糊味,觸頭燒熔、接頭松動、聲音異常、震動大、移動不靈活、轉動不靈等。另一類是隐性故障,沒有外表特征,不易發現。如熔絲熔斷。絕緣導體内部斷裂,熱繼電器整定值調整不當、觸頭通斷不同步等。
因此要解決問題,應在初步感官診斷的基礎上,熟悉故障設備的電路原理,結合自身技術水平和經驗,需要周密思考,确定科學的、行之有效的檢驗故障病因和部位的方法。常用的電氣設備故障診斷方法有九個。
1、分析法
根據電氣設備的工作原理、控制原理和控制線路,結合初步感官診斷故障現象和特征。弄清故障所屬系統,分析故障原因,确定故障範圍。分析時,先從主電路入手,再依次分析各個控制回路,然後分析信号電路及其餘輔助回路,分析時要善用邏輯推理法。
2、短路法
①、把電氣通道的某處短路或某一中間環節用導線跨接。采用短路法時需要注意不要影響電路的工況,如短路交流信号通常利用電容器,而不随便使用導線短接。另外在電氣及儀表等設備調試中,經常需要使用短路連接線。短路法是一種很簡捷的檢修方法。
例如:在以行程開關、限位開關、光電開關等為控制的自動線路中,遇到多個開關安裝,不容易檢查分辨的情況下,可采用此類方法進行實際操作。例如小車控制系統,利用短路法檢查就可快速排除故障。
②、短路法
注意,在采用短路法查找故障時必須使用“試驗按鈕”不能使用導線代替。短接導線用手拿帶電操作不安全,同時短接線所觸及的接線端子易被火花燒出疤痕。另外,切記采用短路法查找故障時,隻能短接控制電路中壓降極小的導線和觸點,絕不允許短接控制電路中壓降較大的電阻和線圈,否則會發生短路或觸電事故。
3、開路法
開路法,也叫斷路法。即甩開與故障疑點連接的後級負載(機械或電氣負載),是其空載或臨時接上假負載。對于多級連接的電路,可逐級甩開或有選擇地甩開後級。甩開負載後可先檢查本級,如電路工作正常,則故障可能處在後級:如電路仍不正常,則故障在開路點之前。此法主要用于檢查過載、低壓故障,對于電子電路中的工作點漂移、頻率特性改變也同樣适用。
4、切割法
把電氣上相連的有關部分進行切割分區,以逐步縮小可疑範圍。如查找某條線路的具體接地點,或者對于查找故障設備的具體故障點,也可采用切割法。查找饋線的接地點,通常在裝有分支開關或便于分割餓分支點作進一步分割,或根據運行經驗重點檢查薄弱環節:查找電氣設備内部的故障點,通常是根據電氣設備的結構特點,在便于分割處為切割點。
5、替代法
替代法,也就是替換法,即對有懷疑的電器元件或零部件用正常完好的電器元件或零部件替換,以确定故障原因和故障部位。對于電氣元件如:插件、嵌入式繼電器等用替代法簡便易行。電子元件如:晶體管、晶閘管等用一般檢查手段很難判斷好壞,用替代法同樣适用。
采用替代法時,一定 要注意用于替代的電器應與原電器規格、型号一緻,導線連接正确、牢固,以免發生新的故障。
6、菜單法
依據故障現象和特征,将可能引起這種故障的各種原因順序羅列出來,然後一個個的查找和驗證,直到找出真正的故障原因和故障部位。
※以三相感應電機發熱冒煙為例,列舉以下原因和現象:
①、軸承部分發熱
②、定子和轉子摩擦
③、負荷過或電壓過低或三相電壓相差過大
④、電源斷線
⑤、 繞組斷線
⑥、定子同相線圈局部短路
⑦、定子相與相間短路
⑧、轉子斷線
⑨、定子繞組接地
⑩、無故障,不影響運行
7、對比法
把故障設備的有關參數或運行工況和正常設備進行比較。某些設備的有關參數往往不能從技術資料中查到,設備中有些電器零部件的性能參數在現場也難于判斷其好壞,如有多台電氣設備時,可采用互相對比的辦法,參照正常的進行調整或更換。此法多在“六診”的“表測”是運用。
對比法
新裝和大修後的變壓器絕緣阻值應不低于制造廠試驗值70%。
8、擾動法
對運行中的電氣設備人為地加以擾動,觀察設備運行工況的變化,捕捉故障發生的現象。電氣設備的某些故障并不是永久性的,而是短時區内偶然出現的随機性故障,診斷起來比較困難。為了觀察故障發生的瞬間現象,通常采用人為因素對運行中的電氣設備加以擾動,例如突然升壓或降壓,增加或減少負荷,外加幹擾信号等。
9、再現故障法
接通電源,按下啟動按鈕,讓故障現象再次出現,以找出故障所在。再現故障時,主要觀察有關繼電器和接觸器是否按控制順序進行工作,若發現某一個電器的工作不對,則說明該電器所在回路或相關回路有故障,在對此回路作進一步檢查,便可發現故障原因和故障點。此法實施時,必須确認不會發生事故,或在做好安全措施情況下進行。
“三先後”
确保安全供電、用電,具體操作的電工要實施“三先後操作法”。即“先想後做、先檢查後操作、先通知後停送”。
1、先易後難
先易後難,也可理解為“先簡單後複雜”。根據客觀條件,容易實施的手段優先采用,不易實施或較難實施的手段必要時采用。即檢修故障要先用最簡單易行、自己最拿手的方法處理,再用複雜、精确的方法;排除故障時,先排除直觀、顯而易見、簡單常見的故障,後排除難度較高,沒有處理過的疑難故障。
電氣設備經常容易産生相同類型的故障就是“通病”。由于通病比較常見,積累的經驗較豐富,因此可以快速的排除,這樣就可以集中精力和時間排除比較少見、難度高、古怪的疑難雜症。簡化步驟,縮小範圍,有的放矢,提高檢修速度。
2、先動後靜
先動後靜,即着手檢查時首先考慮電氣設備的活動部分,其次才是靜止部分。電氣設備的活動部分比靜止部分在使用中故障幾率要高得多,所以診斷時首先要懷疑的對象往往是經常動作的零部件或可動部分,如開關、熔絲、閘刀、、插接件、機械運動部分。在具體檢測操作時,卻要“先靜态測試,後動态測量”。靜态,是指發生故障後,在不通電的情況下,對電氣設備進行檢測;動态,是指通電後對電氣設備的檢測。
3、先電源後負載
先電源後負載,即檢查的先後次序從電路的角度來說,是先檢查電源部分。後檢查負載部分。因為電源側故障勢必會影響到負載,而負載側故障則未必會影響到電源。例如:電源電壓過高、過低、波形畸變、三相不對稱等都會影響電氣設備的正常工作。對于用電設備,通常先檢查電源的電壓、電流、電路中的開關、觸點、熔絲、接頭等,故障排除後才根據需要檢查負載。
“六診”要有的放矢,“九法”要機動靈活,“三先後”也并非一成不變。隻有善于獨立思考和不斷總結積累,在實際中充分得到鍛煉,才能成為診斷電氣設備故障的行家。
當一台設備的電氣系統發生故障時,不要急于動手拆卸,首先要了解該電氣設備産生故障的原因、經過、範圍、現象,熟悉該設備及電氣系統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各個具體電路,弄清原理中各級之間的相互聯系以及信号在電路中的來龍去脈,仔細分析。應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結合本人的實際經驗,經過周密思考,确定一個科學的、符合實際的檢修方案。
01
電氣設備都以電氣—機械原理為基礎
電氣設備都以電氣—機械原理為基礎,特别是機電儀一體化的先進設備,機械和電氣在功能上有機配合,是一個整體的兩個方面。往往機械部件出現故障,影響了電氣系統,許多電氣部件的功能就不起作用了。因此不要被表面現象迷惑,應透過現象看本質,電氣系統出現故障并不全部都是電氣本身的問題,有可能是機械部件發生故障引起的。所以先檢修機械系統所産生的故障,再排除電氣部分的故障,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2
先簡單,後複雜
此技巧包含有兩層含義:一是檢修故障時,要先用最簡單易行、檢修人員自己最拿手的方法去處理然後再用複雜、精确的或是自己不熟悉的方法。二是排除故障時,先排除直觀、顯而易見、簡單常見的故障,後排除難度較高、沒有處理過的疑難故障。簡言之,先易後難。
03
先外部調試,後内部處理
外部是指暴露在電氣設備外殼或密封件外部的各種開關、按鈕、插口以及指示燈;内部是指在電氣設備外殼或密封件内部的印刷電路闆、元器件及各種連接導線。先外部調試,後内部處理,就是在不拆卸電氣設備的情況下利用電氣設備面闆上的開關、按鈕、旋鈕、插口等調試檢查,壓縮故障範圍。首先排除電氣設備外部部件所引起的故障.再檢修設備内部的故障,盡量避免不必要拆卸。
04
先靜态側試,後動态側量
靜态是指發生故障後,在不通電的情況下,對電氣設備進行檢修;動态是指電氣設備通電後對電氣設備的檢修。大多數電氣設備發生故障後檢修時,不能立即通電,如果通電的話,可能會人為地擴大故障範圍,損毀更多的元器件,造成不應該的損失。因此,在故障電氣設備通電前先進行電阻的測量,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後,方可通電檢修。
05
先公用電路,後專用電路
任何電氣設備的公用電路出故障,其能量、信息就無法傳送,分配到各具體電路、專用電路的功能、性能就不起作用。如果一個電氣設備的電源部分出了故障,整個系統就無法正常運行,向各種專用電路傳遞的能量、信息就不可能實現。因此隻有遵循先公用電路,後專用電路的順序,才能快速,準确無誤地排除電氣設備的故障。
06
先檢修通病,後攻疑難雜症
電氣設備經常容易産生相同類型的故障,這就是通病。由于“通病,比較常見,處理的次數和排除的辦法均多,積累的經驗較豐富,因此可以快速地排除,這樣可以集中精力和時間排除比較少見、難度高、古怪的疑難雜症,簡化步驟,縮小範圈,有的放矢,提高了檢修速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