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南繁研究中心

南繁研究中心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0 06:09:19

來源:人民網-強國論壇 原創稿

人民網北京7月30日電 (肖聰聰、實習生劉鳴曦)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說:“雜交水稻的成功,一半功勞歸南繁”。若将雜交水稻比作我國農業科學技術的一張閃亮名片,南繁就是這些名片的“名片夾”。

南繁是指利用海南獨特的氣候條件和物種資源,從事農作物品種選育、親本繁育、種質鑒定和種子生産等活動。日前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種業振興行動方案》,指出要開展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紮實推進南繁矽谷等創新基地建設。

“打造‘南繁矽谷’是保障中國種業與糧食安全的緊迫國家戰略需求,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錢前在接受人民網“強觀察”欄目采訪時強調,南繁是“中國飯碗”的底部支撐。

南繁研究中心(南繁為什麼重要)1

海南水稻育種基地。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供圖

南繁為什麼重要?

南繁科研育種起源于1956年,至今已有60多年曆史。借助于海南豐富的熱帶農業資源,南繁極大地縮短了我國農作物育種周期,有力地促進了我國育種事業的發展,是國家寶貴的農業科研平台,正緻力于建成集科研、生産、銷售、科技交流、成果轉化為一體的服務全國的“南繁矽谷”。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對打好種業翻身仗做了頂層設計和系統部署。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自主創新是種業發展的關鍵,要開展種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特别是要推進南繁矽谷等創新基地的建設。

為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南繁發揮了什麼作用?錢前認為,南繁的優勢在于一年可繁育兩代,甚至三代。海南省具有獨特的位置和光熱條件,因此可以實現農作物的加代繁殖,相比其他區域,不僅縮短了育種年限,且能鑒定育種材料的抗病性及對濕、光的反應等,提高新品種的競争力和覆蓋規模。

錢前說:“如今,每年九、十月份都有來自29個省份的近萬名研究人員‘候鳥’一般趕赴海南,開展南繁育種。南繁已近乎成為我國科學家育種工作的‘必經之路’。”

據介紹,目前南繁的育種年限已由十年縮短到五至七年,育種周期縮短超過三分之一。我國主要農作物完成了六至七次更新換代,每次品種更新的增産幅度都在10%以上。“據不完全統計,南繁雜交水稻累計種植面積超過三億公頃,占全國水稻種植面積的60%以上,累計增收稻谷四點五億噸,相當于增加收入一萬億元。”錢前說。

南繁育種事業的發展還在繼續。5月19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南繁育種研究中心落戶三亞,“南繁矽谷”迎來“農業科研國家隊”。乘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東風,南繁基地正在加大建設保護和管理力度,建成集科研、生産、銷售、科技交流、成果轉化為一體的服務全國的“南繁矽谷”。

如何破解“難煩”,達标“矽谷”?

2015年,《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海南)建設規劃(2015—2025年)》出台後,核心區、服務區的使用、建設問題開始得到改善,農業科研的“候鳥”們得以安家,南繁正以喜人的趨勢向好發展。但要真正解決“難煩”,達标“矽谷”,錢前認為,當前仍面臨發展動力不足、本地高端人才稀缺、生物安全難以保障三大主要問題。

首先,南繁區域有近七百家科研機構和企業,但科研育種條件不足,沒能形成共享共融的大平台,動力不足;其次,95%的南繁人員都是“候鳥”,本地缺乏種業“領軍”人才,局限性強;再次,每年都有數千批次的種子、種苗走出南繁,但現階段南繁的檢測設備緊缺、檢測手段落後,遠遠不能适應南繁檢驗檢疫的需求,生物安全難以保障。

如何破解南繁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錢前認為,關鍵在于形成“合力”。要聚焦育種技術、檢測鑒定、生物安全三方面開展聯合技術攻關。

“要充分利用在地科研院所等創新資源。”錢前舉例稱,今年7月份海南大學三亞南繁研究院在三亞揭牌成立,該研究院的成立目标就是瞄準和圍繞“南繁矽谷”建設。推行種業科技成果創新,要凝聚在地科研院所、生物企業等創新資源,實施生産、銷售、科技交流、成果轉化為一體的全産業鍊科技攻關。

如何夯實“藏糧于技”的基礎?

“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打造‘南繁矽谷’是保障中國種業和糧食安全的緊迫國家需求的直觀路徑。”在談及南繁未來的發展方向時,錢前表示,應瞄準産業化、市場化、專業化、集約化、國際化“五化”總目标。

“強觀察”欄目了解到,7月29日召開的《海南省“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新聞發布會提及,海南規劃建設南繁科技城、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等五大平台,把南繁矽谷打造成全國種業創新高地。

“下一步迫切需要在體制上改革、機制上創新、方式上轉變。” 錢前認為,要以國家需求和短闆為導向,以重點南繁物種和海南本地重要糧食作物為對象,從種業前沿技術戰略必争領域和産業科技關鍵核心領域夯實“藏糧于技”基礎。同時,要放眼世界,放眼未來,建設世界野生稻種質資源圃、國家種業基因資源大數據中心等,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生态安全、健康安全和提升國家種業競争力。

在生物育種方面,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對育種基礎性研究以及重點育種項目給予長期穩定支持。“我國品種創新取得新進展,我國種業已進入以自主創新為驅動力的發展新階段。”錢前表示,良種繁育的國家隊“南繁矽谷”正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逐步建成。

“另外,青年農業科技工作者的隊伍建設對南繁事業發展的具有重要作用,要搭建國際一流科研平台,讓年輕人心無旁骛,從種源開始做紮實的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錢前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