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京劇中的臉譜都代表什麼顔色

京劇中的臉譜都代表什麼顔色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2 17:15:49

京劇中的臉譜都代表什麼顔色(京劇中的臉譜顔色都有什麼意義)1

“臉譜”是指中國傳統戲劇裡男演員臉部的彩色化妝。這種臉部化妝主要用于淨(花臉)和醜(小醜)。它在形式、色彩和類型上有一定的格式。内行的觀衆從臉譜上就可以分辨出這個角色是英雄還是壞人,聰明還是愚蠢,受人愛戴還是使人厭惡。京劇那迷人的臉譜在中國戲劇無數臉部化妝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京劇臉譜以“象征性”和“誇張性”著稱。它通過運用誇張和變形的圖形來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眼睛,額頭和兩頰通常被畫成蝙蝠,蝴蝶或燕子的翅膀狀,再加上誇張的嘴和鼻子,制造出所需的臉部效果。臉譜的分類:臉譜根據描繪着色方式,分為:揉,勾,抹,破四種基本類型。。

揉臉:凝重威武,整色為主,加重五官紋理加以實現。是十分古老的臉譜形式。。勾臉:色彩絢麗,圖案豐富,複雜美麗,五彩缤紛,有的還貼金敷銀,華麗無比。。抹臉:淺色為多,以為塗粉于面,不以真面目示人,突出奸詐壞人之性。。破臉:不對稱臉,左右不一,形容面貌醜陋或意比反面角色。根據臉譜的圖案排列,又把臉譜分為以下四種:。整臉:最原始的臉譜形式,利用雙眉把臉分為額和面兩個部分的臉譜。。三塊瓦臉:在整臉的基礎上再利用口鼻把面部分為左右的臉譜。。花三塊瓦臉:把三塊瓦臉的分界邊緣藝術化,加上各式圖案的臉譜。碎臉:三塊瓦臉的變種,其分界邊緣花形極大,破壞了原有的輪廓。 <臉譜的色彩:京劇臉譜色彩十分講究,看來五顔六色的臉譜品來卻巨細有因,決非僅僅為了好看。不同含義的色彩繪制在不同圖案輪廓裡,人物就被性格化了。臉譜的通用色彩含義為:

紅色 一般:忠勇俠義,多為正面角色。其他:有諷刺意義,表示假好人。特例:老人顯示年輕紅光猶在;壞人做了點好事。黑色一般:直爽剛毅,勇猛而智慧。其他:表示陰陽中的陰,用于鬼魂。膚色較黑或面貌醜陋。一般:陰險奸詐;剛愎自用。其他:和尙,太監臉譜;表示老人年邁,紫色一般:剛正威武,不媚權貴。 其他:面色不好,醜陋。 黃色 勇猛而爆躁金色 一般:神仙高人。 其他:猛将。 >。銀色 神仙,妖怪。 綠色一般:勇猛,莽撞。其他:綠林好漢。藍色剛強陰險。臉譜的圖案臉譜圖案非常豐富,大體上分為額頭圖,眉型圖,眼眶圖,鼻窩圖,嘴叉圖,嘴下圖。每個部位的圖案變化多端,有規律而無定論,如: 包拯黑額頭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潔。孟良額頭有一紅葫蘆,示意此人愛好喝酒。聞仲,楊戬畫有三眼,來源于古典傳說。巨靈,煞神,金錢豹有多張臉,突出其神鬼妖特色。楊七朗額頭有一繁體“虎”字,顯示其勇猛無敵。趙匡胤的龍眉表示為真龍天子。雷公臉譜中有一雷電紋。姜維額頭畫有陰陽圖,表示神機妙算。夏侯敦眼眶受過箭傷,故畫上紅點表示。窦爾墩,典威等人的臉譜上有其最擅長的兵器圖案。 王延章頭畫蛤蟆,表示是水獸轉世。趙公明面畫金錢,表示自己是财神爺。北鬥星君畫七星圖于額上。

京劇起源

京劇形成到底有多少年了? 有兩種說法:150年或200年。在戲曲史界,尤其在群衆中有些争議,但此較準确的應是150年。一個劇種形成的時期,當然不能像商店開來那樣确切,應該說是150年左右。1990年曾在北京舉辦徽班進京200年的紀念會,許多人因此認為這就是京劇形成已有200年的證明。其實徽班進京與後來的京劇形成雖有密切關系,卻是兩個同的概念,打個粗淺的方,嬰兒的年齡應該從他降生的時候算起,不能把他從受孕以及在母體中的那段時間算在内。既曰形成,就得有個比較科學的界定。徽班進京與京劇形成的區别即在于此。京劇是徽,漢兩個劇種在北京融合以後形成的産物。但在形成過程中,漢調實占重要位置。嚴格地說,漢調的聲腔,闆式,劇目,字韻等,是後來形成京劇的主要“内涵”;徽班則是融會徽漢二調演員同台演出的“載體”。因此專家有謂:班曰徽班,調曰漢調。沒有徽班,漢調演員無所依附,京劇很難形成。但是沒有漢調演員,隻有徽班,缺乏後來形成京劇的主要内涵,照樣無法形成京劇。三慶班在1790年進京,隻是載體出現的标志,距離新劇種京劇的産生,為時尚遠。所以我們不能含糊地說京劇已經形成200年。漢調演員最早進京的是米應先(又名米喜子),以演關羽戲蓍稱,大約在1800年左右,曾春台徽班20年,但作為漢調演員,畢竟單槍匹馬,影響并不廣泛。大批漢調演員陸續進京,約在1820-1832年之間,蓍名者有王洪貴、李六、龍德雲、譚志道等,最著名的是老生餘三勝。這些漢調演員與徽班中的演員同台演出,徽調演員演的多為二黃、高撥子、吹腔、四平調等,間或亦演西皮調,昆腔和弋陽腔;而漢調演員演的則是西皮調和二黃調。京劇聲腔的主要組成部分,無疑是西皮和二黃,從後來的京劇劇目和聲腔看,更多的是源于漢劇,例如現在的傳統戲《擊鼓罵曹》《烏盆記》《賣馬》《碰碑》,《瓊林宴》等,都是源于漢劇。也有部分劇目源于徽劇,與盧勝奎等編演了許多京劇本(如《三國志》等),那已經是京劇基本形成以後的事了。綜上所述,可以看出:一,徽班進京,隻是出現了産生京劇的載體;二,漢調演員進京後搭入徽班,與徽班演員同台演唱,互相影響,融合,再加上京音化,逐漸變為一個皮黃系統的新劇種,但漢劇的劇目,聲腔,實為形成京劇的主要内涵,所以漢調演員入京,實為産生京劇的重要步驟,沒有這一步,隻有徽班,談不到産生京劇;三,大批漢調演員進京是在1820年以後,又經過将近20年的融合,醞釀,京劇才逐步形成。第一代京劇演員的成熟和被承認,大約是在1840年左右。這就是我們認為京劇形成約為150年的曆史根據。另外還有一個佐證,就是第一部京劇劇本是在道光二十年(1840)刊行問世的署名觀劇道人所著的《極樂世界》,其凡例中有這樣的話:“二黃之尚楚音,猶昆曲之尚吳音,習俗然也。今将以悅京師之耳,故概用京音。間有讀仄為平者,元人北曲已有其例,幸勿嗤為謬妄。”可是:一,京劇主要尚楚音《即漢調》,不是尚徽音。二,由漢調演化為京劇的關鍵因素之一是京音化《當然隻是部分字音的京化》。三,在1840年《極樂世界》出現以前,并無京劇劇本。因此界定京劇形成的時間為距今150年左右,是比較符合曆史的客觀實際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