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開年,天空中日月交替上演“陰晴圓缺”的現象。繼1月6日的日偏食後,在1月21日還将有一次月全食,不過要在美洲、格陵蘭島、冰島、西歐和西非等地才能看到,中國境内就無緣此次月全食了。
下面問題來了:月亮為什麼會有圓缺變化呢?
小編不止一次聽到有人說:“是地球把太陽光擋住了呗。”
很遺憾,不準确!其實,這個問題涉及兩個天文現象——“月食”和“月相”。這兩個現象都會看到月亮經曆圓缺變化,但它們兩者截然不同。月食的原因,的确是“地球把太陽光擋住了”,但月相的原因,就完全不是這回事了。
現在請你先構想這樣一個場景:
你是古人,長夜漫漫,又無心睡眠,于是總在半夜溜達出來看月亮,你會看到什麼呢?也許第一天,你看到一個小月牙,以後每天月牙都一點點變飽滿,逐漸變成半個月亮,然後是一輪滿月,之後又變成朝另一側的半個月亮,然後又變成月牙,最後消失了。下一個月,你繼續看月亮,又看到一次這樣的變化,你一算,每次變化過程都是29天多、30天不到,以後就把這個時間周期叫“一個月”吧,于是月份就這樣誕生了。月亮的這種周期變化,就叫“月相”。
也許看了幾個月以後,你會覺得:“宇宙的運行是多麼有規律啊!”然後,繼續保持晚上不睡出來看月亮的習慣。直到有一天,你像往常一樣跑出來,一算日子,今天應該是滿月,于是樂樂呵呵地準備賞月。突然,你發現月亮少了一塊,接下來幾個小時裡,你會發現月亮少的部分越來越多,當你以為月亮最終會整個消失時,它卻變成了一輪暗紅色的圓月,再然後,從月亮的一側出現明亮的月牙,并逐漸增大,直到整個月亮又變成和往常一樣明亮的滿月。
我們不難想象,古人第一次看到這種情景時,内心一定是崩潰的。而這個現象,就叫“月食”。下面這組圖,一個是月相,一個是月食。它們的區别還是很明顯的。
可以看到,月相與月食圖中月亮變化的缺口形狀是不一樣的。如果是因為“地球把太陽光擋住了”,那麼月亮上應該會出現一個地球形狀的影子,地球是球形的,影子當然就是圓形的,所以,月食發生時,月亮上缺掉的那部分是圓的。但在月相變化中,月亮缺掉的部分卻不是圓形,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半明半暗的球在轉身。
在中國科技館二層“探索與發現”A廳有一件展品“月相”,可以幫你更直觀地理解月相,你會發現:如果以你自己為參照物,月相原來真的是一個半明半暗的球在轉身!
月球本身是不發光的,全靠太陽照亮,而太陽隻能照亮月球的半面,月球又是圍繞地球公轉的,所以,當月球轉到地球周圍的不同位置時,它就會把不同比例的亮面朝向地球,這時候我們看到的,就是月亮在一個月時間内,陰晴圓缺的變化。
也許你覺得哪裡不對勁,當地球處于太陽和月球中間時,不就把太陽光擋住了嗎,這時候咋還是滿月呢?這是因為,月球軌道(白道)和地球軌道(黃道)有一個夾角,所以,從相對于地球軌道的俯視角度看過去,好像日、地、月在一條直線上,其實月球的位置通常要偏離這條直線一點點。當然,也有時候,月球正好轉到軌道上相對于地球“齊腰”的位置,這時候,三者就在一條直線上了,月食也就發生了。例如下面這張圖,如果從俯視角度看,似乎都是日、地、月處于一條直線,但左右兩個位置會形成滿月,而中間的兩個位置會形成月食。
這就好比你背對着光源向前捧着一個籃球,如果你把籃球斜向上舉過頭頂,你就會看到籃球被光照亮了,如果你把籃球捧在胸前,身後的光就會被你的身體擋住,照不到籃球上了。前一種情況就是常見的滿月,後一種情況就是月食。
最後可能還有人要問,月食發生時的暗紅色月亮又是怎麼回事呢?這緣于地球表面的大氣層對陽光的折射,使陽光在通過地球邊緣時,不是直線前進的,而是有一點點向内拐,從而照在月球表面。那麼為什麼平時陽光把月球照得白白的,經過大氣層折射的太陽光就把月球照紅了呢?這是因為大氣對其他色光有很強的散射作用,隻有紅光能夠留下來穿過大氣層(可以參考《飯盒裡的藍天紅霞》文中的解釋),于是一輪暗紅色的月亮就出現了。
中國科學技術館展覽教育中心 李博供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