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溫度與地表溫度?近日,有網友發布一段視頻用手持電子溫度計,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空氣溫度與地表溫度?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近日,有網友發布一段視頻
用手持電子溫度計
在江蘇省無錫市街頭
測量到空氣溫度為53℃
地表溫度更是高達63.2℃
而此時,手機App卻顯示
無錫天氣預報實時溫度為40℃
局地的氣溫、地表溫度與
預報的氣溫差距如此之大
那天氣預報
到底報的是哪裡的溫度?
今天,象象帶你來揭秘!
氣溫測量有标準
首先來看空氣溫度定義,世界氣象組織(WMO)将空氣溫度即氣溫,定義為“某一地點在防止太陽輻射的百葉箱内并暴露在空氣中的溫度計所示溫度”。可見,氣象部門測量氣溫的依據是世界氣象組織規定的标準,即距離地面1.5米高處百葉箱内的空氣溫度。
百葉箱 攝影:簡菊芳
那麼,世界氣象組織為什麼選擇1.5米高的百葉箱來測溫度?
首先是利用百葉箱來防止太陽對測量儀器的直接輻射和地面對儀器的反射輻射,保護儀器免受太陽輻射、強風、雨、雪等影響,并使儀器感應部分有适當通風,可真實地感應外界空氣溫度和濕度的變化。
其次,氣溫觀測記錄必須具有代表性、準确性和可比較性,百葉箱要設置在可以反映觀測點周圍一定範圍内平均氣象狀況的地方,盡可能遠離大型水體、公路鐵路、高大建築物,保證氣象探測信息不受環境幹擾。
專家介紹,氣象部門在标準觀測條件下測得的溫度與人們實際在戶外測得的溫度出現較大差别,主要是由于測量的環境不同。另外,測量的儀器也有不同,氣象部門采用鉑電阻溫度傳感器測量空氣溫度,并要求鉑電阻溫度傳感器分辨力達0.1℃,測量誤差在0.2℃以内。
實際上,不僅我國氣象部門要按照WMO制定的标準觀測氣溫,全球所有國家和地區氣溫測量均需如此,目的是為了讓世界各地的氣溫有統一的可比較性。如果沒有統一的氣溫觀測标準,不同區域不同國家按照不同标準去測量,那麼,全球氣溫數據便不統一,全球變暖的觀測依據如何可信?
城市熱島效應和體感溫度
這名網友發布的視頻顯示,拍攝點周邊高樓林立,空氣和地面溫度均明顯高于氣象部門發布的氣溫數據。
專家解釋,太陽熱能輻射到達地面後,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地面吸收,使地面增熱;地面再通過輻射把熱傳給空氣,給空氣增熱。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在天氣晴好的白天,地表溫度一般都會高于百葉箱測到的氣溫。
由于城市地面硬化程度高、綠植少、工廠熱量排放、機動車熱量排放、城區空氣流動性差等綜合因素,高樓林立的城市中心區域熱量聚集或者散熱屬性都與郊區有很大差異,且往往越是中大型城市溫度越高,這一點在城市生态環境上叫做“城市熱島效應”。
舉個例子,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段、同一天氣環境下,柏油馬路上1.5米高度測量的溫度與觀測站百葉箱内不同。比如,在陽光強烈直射的情況下,城市水泥路、柏油路上方同樣1.5米高度上,氣溫甚至有可能會比百葉箱的觀測氣溫高出4℃左右。同樣,草地、水面、冰面等處測量的溫度都不一樣。
此外,同一環境,不同人感受的溫度也不一樣,即體感溫度。體感溫度除受氣溫影響外,還受到空氣濕度、風、太陽輻射、着裝顔色、甚至心情等因素的影響。
天氣預報裡的溫度
怎麼來的?
專家介紹,在氣象預報中,各地氣象台會選取一個有代表性的站點來預報該地氣溫。以北京為例,通常以南郊觀象台百葉箱的氣溫為預報基礎。即便是同一個城市,各個區域之間的溫度也不盡相同,海澱、朝陽、順義等不同區域在同一時間氣溫也有差别。
因此,北京市各區氣象台的氣溫預報就選擇本區域内有代表性的站點,同時遵照世界氣象組織規定的“距離地面1.5米高處百葉箱内的空氣溫度”這一基本原則。
此外,除了太陽輻射、地面反射、不同下墊面等因素,影響一個地區溫度變化的主要因素包括溫度平流、垂直運動和非絕熱因子等。溫度平流主要指的是冷空氣可以使氣溫下降而暖空氣使氣溫升高;垂直運動指局地有下沉運動時會增溫,上升運動會降溫;非絕熱加熱包括太陽輻射和地表輻射、潛熱釋放、亂流傳導等。
因此,氣象部門在預報溫度時,是需要考慮上述因素的綜合影響來作出判斷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