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血糖升高該怎樣來控制血糖

血糖升高該怎樣來控制血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7 10:20:18

55歲的李大爺患有糖尿病,但是李大爺的健康意識比較強,對于糖尿病的控制相對穩定。可是這幾天李大爺發現自己每天早上測量血糖的時候,血糖出現了不穩定的現象,這讓他十分擔心自己的身體,及時前往醫院進行了系統的身體檢查。

醫生在了解完李大爺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以後,對他的降血壓計劃進行了适當的改良,醫生稱降血糖要以7步為主,到底哪七步才能讓血糖有效得到控制呢?

血糖升高該怎樣來控制血糖(發現血糖不穩定)1

(你對糖尿病的了解有多少?)

一、對高血糖的理解

糖尿病并不等于高血糖,我們所提到的李大爺是确診為糖尿病以後,因為某些原因出現了血糖不穩定的現象。所以很多朋友千萬不要看着自己的血糖升高,就斷定為自己是糖尿病,這樣的判斷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

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為特點的代謝性疾病,它所呈現的特點是血糖升高,但實質反應的問題是胰島素受損。如果是短期因為某些因素導緻血糖升高,但是胰島素沒有受損,這并不能診斷為糖尿病。

隻測量一次血糖是不能夠完全把握自己身體是否患有糖尿病,需要多次測量才可以。如果大家不放心自己血糖,可以前往醫院進行75g葡萄糖耐量測驗,這樣可以準确無誤的診斷出你是否患有糖尿病。

血糖升高該怎樣來控制血糖(發現血糖不穩定)2

(高血糖要注意)

我們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給确診糖尿病患者提出的一些降血糖的意見,讀者千萬不要因為自己有高血糖的表現就過度焦慮,直接診斷自己為糖尿病。

二、血糖不穩定有什麼危害?

李大爺得糖尿病的時間已經有七八年了,他對疾病有足夠的重視,這些時間裡病情穩定的非常好,并且給身邊的朋友給予了很多降血糖的意見。

血糖升高該怎樣來控制血糖(發現血糖不穩定)3

但是衆多的糖尿病患者中,不是每個人都像李大爺如此重視疾病,有很多患者即使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依舊選擇輕視疾病。那血糖長時間不穩定到底會給身體帶來哪些傷害呢?

1、糖尿病足。

我國糖尿病的患病率高達10%~11%,糖尿病作為我國第一大代謝性疾病,嚴重威脅着人們生命。在全球範圍之内,平均每20秒就有一個糖尿病患者因為糖尿病足導緻截肢,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并發症中比較兇殘的一種并發症。

糖尿病足屬于典型的慢性并發症,在糖尿病神經病變、下肢血管病變的基礎上,腳部或者是下肢出現了潰爛。由于血管質量和血液質量的急劇下降,這些潰爛的皮膚很難愈合。

血糖升高該怎樣來控制血糖(發現血糖不穩定)4

(并發症不能忽略)

長時間處于不利的狀态下,很容易導緻細菌進入到傷口内部。這樣會導緻疾病越來越棘手随着時間的推移,患者面臨着截肢的風險。

2、視力下降、眼底疾病。

很多患者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但就是對疾病不重視。糖尿病的并發症可以對人體頭部至腳部的所有重要器官進行破壞,這不是誇張的說法,隻要有血管和血液存在的地方,就會受到糖尿病的影響。

血糖升高該怎樣來控制血糖(發現血糖不穩定)5

根據眼科領域的數據統計,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并發症之一的“糖網病”知曉率才達到了5.8%,這樣的比例是非常可怕的,也就是說一百個糖尿病患者中隻有五至六個人知道糖網病。

糖尿病患者患糖網病的概率會随着患病的時間不斷上升,當患者患病15年以後,患糖網病的幾率高達70%~80%。當糖尿病得越來越嚴重時,血管硬化、血液粘稠度上升的問題就會越來越顯著。

人體眼底布滿了很多的血管,随着血液粘稠度和血管質量的情況越來越惡劣,眼底血管也會受到傷害,從而影響到視力或者是複雜的眼底疾病。如果患者還是不重視糖尿病,那麼失明的幾率會大幅度上升。

血糖升高該怎樣來控制血糖(發現血糖不穩定)6

3、糖腎。

我國患糖尿病的人數高達1.3億人,有30%的患者後期都會出現糖腎。糖尿病患者出現糖腎,腎衰竭的進度就會變得越來越快,與此同時,糖尿病所造成的腎衰竭要比其他疾病患尿毒症的幾率更高。

在糖尿病并發症中,糖腎是最難治的一種疾病,也是對人體威脅最大的一種疾病。腎髒是人體的主要器官,血糖長時間處于不穩定的狀況,那麼血液質量和血液管質量下降會對腎小管造成傷害,後期病情惡化的速度就如滑滑梯一般。

血糖升高該怎樣來控制血糖(發現血糖不穩定)7

給大家講解糖尿病并發症的意義,就是要讓糖尿病患者對這種疾病引起足夠的重視,也許你不重視糖尿病的原因是因為你對并發症不了解。李大爺在患糖尿病以後,醫生對他進行了一個系統的科普。李大爺知道糖尿病會帶來如此兇險的病情後,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他選擇重視疾病。

三、降血糖的7種方法

李大爺降血糖這麼多年,近期突然出現血糖不穩定的現象,醫生對他的降糖計劃又進行了改良,推出了降糖七步法。

1、運動降糖。

當我們吃了含有葡萄糖的碳水化合物以後,葡萄糖會進入到我們的血液裡,從而造成胰島素的波動,正常範圍的碳水化合物是沒有問題的,如果是過量食用碳水化合物會造成胰島素異常的現象。

血糖升高該怎樣來控制血糖(發現血糖不穩定)8

那麼如何科學降糖呢?可以通過運動的方式幫助身體消耗掉更多的脂肪和糖分。運動降血糖不僅有利于血糖工作的效率,還能夠夯實人體的免疫力。

在這裡比較推薦的運動有這麼幾種,比如,慢跑、跳繩、遊泳、快走、散步等都是非常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方式。如果是體重基數比較大的朋友,就不建議進行慢跑、跳繩等一些運動。

血糖升高該怎樣來控制血糖(發現血糖不穩定)9

這些運動可能會損傷到你的膝關節,可以前往醫院咨詢醫生,醫生會給予你健康的運動方法,千萬不要冒然去選擇傷害身體的運動方式。

2、控制碳水化合物降血糖。

吃什麼食物會導緻血糖大幅度波動,那就要減少吃這一類食物。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和碳水化合物的選擇都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碳水不要超過一個拳頭大小。很多人就要問了,隻吃一個拳頭的碳水會很餓,這種方法不長久。其實我們推薦糖尿病患者少吃碳水的同時,也要多吃蛋白質含量較高的肉類和膳食纖維。

血糖升高該怎樣來控制血糖(發現血糖不穩定)10

這樣的飲食法則飽腹感更強,也有利于患者降血糖。對于碳水化合物的選擇,不要選精米細面,盡量多吃一些粗糧,比如紫米、黑米、糙米、玉米、南瓜等一些碳水化合物。

升糖指數較慢,飽腹感較強,對于穩定血糖是有一定幫助的。但是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盡管粗糧對于患者穩定血糖有一定的幫助,但并不代表能夠過量食用。

血糖升高該怎樣來控制血糖(發現血糖不穩定)11

3、多攝入膳食纖維。

為什麼要推薦糖尿病患者多吃膳食纖維含量高的食物呢?首先,膳食纖維更有利于我們的腸胃系統,能夠有效的将一些毒素排出體外。

其次,膳食纖維可以降低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和消化,對于穩定血糖有着非常好的幫助。高膳食纖維食物主要在粗糧、水果、蔬菜、豆制品等一些食物當中。

很多患者在降糖的過程中忽略掉了膳食纖維的補充,我們人體所需的五大元素分别也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和維生素。所以千萬不要再忽略它,膳食纖維可是人體所需的五大元素之一。

血糖升高該怎樣來控制血糖(發現血糖不穩定)12

4、緩解精神壓力。

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對于人體同樣重要,如果精神壓力太大,也不利于患者降低的血糖。這主要是因為人的神經長時間處于緊繃的狀态時,身體會分泌更多的胰島素和皮質醇,導緻血糖越來越高。

所以當你感到精神壓力較大時,要學會适當的放松,比如去看一場電影、和朋友們下象棋、打羽毛球等等。進行适當的放松,是能夠緩解精神壓力較大的情況。

血糖升高該怎樣來控制血糖(發現血糖不穩定)13

5、每天測量血糖。

導緻血糖的變化因素有很多,是十分複雜的。醫生建議患者要做到每天測量血糖,時刻掌握自己的血糖信息,這樣才能夠更有效的規劃一天的飲食計劃。

每天測量血糖也能夠幫助患者了解近期的降糖計劃是否合理,如果血糖出現了不穩定的現象,一定要積極前往醫院進行系統的身體檢查,查看是否有并發症的出現。

6、保證充足的睡眠。

充足睡眠是穩定健康的基本條件之一,處于缺覺的狀态,會抑制我們身體中生長因素的釋放,也會影響到皮質醇等一些激素的水平。

血糖升高該怎樣來控制血糖(發現血糖不穩定)14

而它們對于穩定血糖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千萬不要認為睡不夠覺不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傷害,正是這種不良的生活習慣破壞了患者降血糖的效率。

7、戒掉甜品。

身體越不容許吃哪些食物,人們就越想吃那些食物。對一些愛吃甜品的患者而言,甜品屬于糖油混合物,不僅不利于人體控制血糖,還會使脂肪囤積在身體中,引發其他的問題。

那麼想要吃甜品應該怎樣做才能夠緩解這種心理呢?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水果屬于低糖水果,比如草莓、藍莓、樹莓、猕猴桃、柚子等一些水果糖分含量較低,對于糖尿病患者比較友好。用這些水果搭配一些無糖酸奶就是糖尿病患者最佳的甜品選擇。

血糖升高該怎樣來控制血糖(發現血糖不穩定)15

這七種方法能夠精準有效的幫助糖尿病患者穩定血糖,如果是正在預防糖尿病的朋友,這些方法也同樣适用。糖尿病作為我國第一大代謝疾病,對于人體的傷害是非常大的。樹立正确的健康觀念,積極控制和預防高血糖。

總結

李大爺聽完醫生給予他的七步降糖法,發現自己降血糖的問題出在了哪裡。患有糖尿病的朋友一定要向李大爺學習,重視疾病,樹立正确的健康觀念,這樣做是能夠扭轉前空,穩定病情的。

當你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以後,這份影響不僅僅局限于你自身,它還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你身邊的朋友和家人,讓健康的觀念深深植入到每一個人的心中。

今天我們有關于降血糖的知識就科普到這裡,感興趣的朋友,我們評論區見。希望看完這篇文章的讀者能夠掌握七步降糖法,積極降血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