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腦神經系統的分布?意識的“顱相學”,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地說就是意識的功能定位;确切地說是指意識組成成分的腦區定位關于這一點想起來真有點荒唐,操作起來就更加困難了;不過,為了夯實意識成分的确實存在我隻有如此下策我們知道:“腦是意識的物質基礎,意識是腦物質的基本機能”,那麼,意識的變化必然有着相應腦神經生理過程的變化雖然我們難以做到:檢測出看到一頭牛與看到一頭豬之間的腦神經生理過程的細微變化;但是,我們是可以做到:檢測出看到一頭牛與想到一頭牛之間的腦神經生理過程的差異的也就是說,“看到”與“想到”的腦神經生理過程的差異是比較大的,也是非常明顯的或者是說,“看到”與“想到”的腦區定位是不同的,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簡述腦神經系統的分布?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意識的“顱相學”,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地說就是意識的功能定位;确切地說是指意識組成成分的腦區定位。關于這一點想起來真有點荒唐,操作起來就更加困難了;不過,為了夯實意識成分的确實存在我隻有如此下策。我們知道:“腦是意識的物質基礎,意識是腦物質的基本機能”,那麼,意識的變化必然有着相應腦神經生理過程的變化。雖然我們難以做到:檢測出看到一頭牛與看到一頭豬之間的腦神經生理過程的細微變化;但是,我們是可以做到:檢測出看到一頭牛與想到一頭牛之間的腦神經生理過程的差異的。也就是說,“看到”與“想到”的腦神經生理過程的差異是比較大的,也是非常明顯的。或者是說,“看到”與“想到”的腦區定位是不同的。
意識的成分,也就是形成意識現象的基本單元:知覺、心覺(表象)、感受(體驗)、心理信息、自我、心意地位(心理能量)六種。而意識的腦區定位卻存在如下:感覺區、知覺區、心覺區、感受區、自我區、記憶區。我首先要說明的是意識成分的腦區定位是不完全對應于意識成分本身的,即非一一對應的關系。
一、 感覺區
感覺區也稱為感覺皮質分區或感覺中樞或我認為的感覺腔。它是形成感覺的場所;如視覺、聽覺、痛覺等感覺形成的地方。
(1)軀體運動區又稱為軀體運動中樞,位于中央回以及中央旁小葉的前部,包括第4區和第6區。主要接受中央後回、丘腦腹側核傳遞的對側半身本體感覺信息,發也纖維組成錐體束,至腦幹運動神經核和脊髓前角運動細胞,管理對側半身體的骨骼肌運動。
(2)軀體感覺區又稱為軀體感覺中樞,位于中央後回及中央旁小葉後部,包括1、2、3區。接受丘腦腹後核傳來的對側半身痛、溫觸、壓覺以及位置覺和運動覺信息。
為類還存在第二軀體運動區和第二軀體感覺區,它們均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後回深面的島葉皮質,與對側上、下肢運動和雙側軀體感覺有關。
(3)視覺區又稱為視覺中樞,位于枕葉距狀溝上、下兩側的皮質,即第17區。該區接受外側膝狀體經視輻射傳入的視覺信息。
(4)聽覺區又稱為聽覺中樞,位于颞橫回第41、42區。該區接受内側膝狀體經聽輻射傳入的聽覺信息。
(5)平衡覺區,可能在中央後回下端的後方與颞橫回之間,尚有争議。
(6)嗅覺區,位于海馬旁回鈎的内側部及其附近皮質(梨狀前區和杏仁周區)。
(7)味覺區,位于中央後回下端覆蓋島葉皮質。
(8)内髒活動區,位于邊緣葉,在此葉内可以找到呼吸、血壓、瞳孔、胃腸和膀胱等各種内髒活動的代表區。
(9)語言區,大多數人位于左半球,少數人位于右半球;語言中樞所在的半球為優勢半球。語言中樞包括:
1)說話區,位于額下回1∕3部,第44、45區,靠近中央前回的頭部投射區。
2)閱讀區,位于頂下小葉的角回第39區,靠近視覺中樞。
3)聽話區,位于頂下小葉的緣上回第22區,靠近颞橫回。
4)書寫區,位于額中回後部第8區,緊靠中央前回管理手的運動區。
二、 知覺區
知覺區也稱為知覺中樞或我認為的知覺腔。它是形成知覺的場所。如形成視覺方面的知覺;形成聽覺方面的知覺;形成觸覺方面的知覺。這些知覺的形成區域不同于感覺形成的中樞區是分區的,它們都是聚集在一個共同的中樞“前額葉外側——頂葉”網絡。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是“前額葉外側——頂葉”區域是知覺形成的場所;我們知道前額葉皮層和頂葉皮層是與感覺功能無關系的。二是不同性質的知覺如視覺的知覺或者聽覺的知覺或觸覺的知覺都是在“前額葉——頂葉”中形成的。為了證明這個觀點有如下事由:
(1)在磁共振成像中,對圖片的注意或者圖片的相互交換等實驗都将激活高級的視覺區域和“前額葉——頂葉”網絡。
(2)對事物的注意越專一,越将激活“前額葉——頂葉”網絡。
(3)增加工作記憶的信息量,或者記住空間位置的數量越多,越将激活“前額葉——頂葉”網絡。
(4)有結構,有序列的,組塊的事物或數字将激活“前額葉——頂葉”網絡。相反,沒有結構,沒有序列的,組塊的事物或數字就難以激活“前額葉——頂葉”網絡。
(5)不僅是視覺的實驗可以激活高級視覺區域和“前額葉——頂葉”網絡,聽覺的實驗,觸覺的實驗,甚至幾種感覺綜合的實驗也都可以激活高級感覺區域和“前額葉——頂葉”網絡。
(7)前額葉的損傷,患者的感知和再認将難以進行;同時,患者内部表象的能力也将被破壞。
(6)“前額葉——頂葉”網絡受損将使意識水平下降。
前額葉更多地是形成知覺,形成具體的事物或事件。頂葉卻更多地是空間信息處理,如物體的距離多遠?方向在那?數量多少?
有的學者如神經科學家丹尼爾-博爾認為“前額葉外側——頂葉”是意識形成的核心部位;它與人的智商必不可分,是高級精神活動的所在地。實質上,前額葉的損傷是不會傷及到核心自我的;這從而說明了“前額葉——頂葉”網絡不是形成意識的核心區域。
知覺是在感覺基礎上的心靈拉扯。
三、心覺區
心覺區也稱為心覺腔或心覺中樞。它是形成心覺或者表象的場所;心覺是我們心靈的“感覺”;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表象或者心象。為了說明心覺區的存在,我先談談人的靜息态和默認網絡是怎麼回事。
靜息态指的是腦的靜息狀态;是我們閉眼、休息、保持清醒的靜卧狀态或者隻注視一個固定點的狀态。或者當我們處于覺醒狀态下,我們輕閉雙眼,手、腳不要移動,保持輕松的自然狀态,我們的心理不要去想象,不要去思維,不要自言自語,不要感知其它的一切,什麼都不要去進行,……這時,大腦的狀态就是靜息态。腦的靜息态是腦的非任務狀态,這并不等于是說腦的活動絕對歸零。通過磁共振成像我們可以知道:在靜息态時,腦将處于多種自發的自組織的内禀活動;每一種自發的内禀活動具有很強的時間相關性,其活動模式與解剖結構正相關;如視覺系統、聽覺系統、感覺運動系統、語言系統、情景記憶系統、注意系統等。其後講到的默認網絡系統也是通過靜息态發現的;是通過腦在靜息态時,自發低頻的BOLD(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血氧水平依賴性)信号發現的。默認網絡系統是腦活動的最基礎的系統;是自發的,自組織的内禀活動的系統。
腦的默認網絡系統是腦自發産生的獨立的内禀活動;不管是在靜息态,還是在有任務的心理狀态時;也不管是在覺醒狀态,還是在睡眠狀态時默認網絡系統都存在。
腦的默認網絡系統即在功能上具有一緻性的腦區通過同步的低頻自發活動組織起來;或者是一個由多個自發活動同步漲落的腦區構成的腦組織。包括如下腦區(覺醒狀态下的默認網絡):
腹内側前額葉皮質(24,10m∕10r∕10p,32ac)縮寫:vMPFC
後扣帶回∕壓後皮質(29∕30,23∕31)縮寫:PCC/Rsp
頂下小葉(39,40)縮寫:IRL
側颞葉皮質(21)縮寫:LTC
背内側前額葉皮質(24,32ac,10p,9)縮寫:Dmpfc
海馬結構包括海馬旁回(海馬,EC,PH)縮寫:HF+
腦的默認網絡系統是一個在靜息時相對活躍而在指向外界刺激的目标導向任務中相對被抑制的内禀腦網絡。主要的腦區包括前額葉背∕腹側、扣帶回前∕後部、颞葉内側以及頂下小葉。它主要參與自我反思、情景記憶、想象與夢景的等心理過程。
按照功能連接可以将默認網絡系統劃分為:颞葉内側子系統(颞葉内側的HF+)、前額葉内側子系統(包括背内側前額葉皮質和腹内側前額葉皮質)和整合中心PCC。颞葉内側子系統與前額葉内側子系統之間沒有直接的功能連接,但它們都與整合中心PCC有強功能連接:或者說,兩者子系統都彙聚于PCC。
從而可以知道:颞葉内側子系統,包括海馬及海馬旁回主要負責與記憶有關的功能,如利用過去的經驗等;這是衆所周知的。
整合中心PCC是後扣帶回,主要是指監管、調控的自我(後面有講述)。
前額葉内側子系統與自我加工對象較為密切;如對自我表征的加工對象,根據自己的情緒判斷刺激物都會激活内側前額葉,而這些都是一個表象的過程。想象的過程也會激活内側前額葉,做夢的過程也會激活内側前額葉,它們都是一個表象的過程;可以得知:内側前額葉就是表象過程的腦區所在,它是形成心覺、心象的地方;主要進行心理模拟,表象加工。
最終确定:心覺産生的腦區就是内側前額葉。
四、感受區
感受區也稱為感受腔或感受中樞;它是形成感受或相關體驗的場所。感受是感覺形成後的效應或體驗,它也是喜怒哀樂等情緒的形成基礎。不過,感受不同形成于它的感覺。也就是說,感覺與形成的感受是可以分離的。感受是在感覺刺激先天性心意後的一種結果。感覺滿足相應的先天性心意将産生良好的感受、體驗;感覺阻礙相應的先天性心意将産生難受的感受、體驗。關于這一點,我先前有專章介紹。感受是在感覺産生後出現的,是感覺刺激先天性心意的結果。感受的形成雖有腦的物質基礎作墊腳石,但它不是感受形成的直接原因,這直接原因在于感覺對先天性心意的刺激而産生。
感受所處的感受區——即感受中樞在扣帶回;它是我們形成心理體驗的寓居地。正如此,感受對處于扣帶回的自我是直接地發生作用,有時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如果感受對自我是起到影響的作用,這影響也是直接影響,是特别地大的影響;是感受對自我的影響。感受與自我雖然同處于扣帶回,但是,它們是處于不同的扣帶回區域。感受更多地是在前扣帶回,而自我卻更多地是在後扣帶回。
疼痛與之後的疼痛體驗——感受是可以分離的。
(1)催眠可以在不改變疼痛感的情況下影響疼痛效應或體驗——即感受,這些催眠暗示可以調節扣帶回皮層區的皮質活動而影響疼痛的感受或體驗。
(2)當催眠針對的是疼痛感而不是與疼痛相聯系的感受或情緒時,疼痛感和與之相聯系的感受都會發生變化。同時,相應的初級軀體感覺皮質和扣帶回皮層也有所變化。
(3)如果催眠暗示針對的是在疼痛之後的感受而不是疼痛感時,這些催眠降低的是感受;降低的是體驗;降低的是情緒而不是疼痛感。而且也隻是使扣帶回皮層發生功能上的改變。如果你服用過β—阻滞劑來治療心律問題,或者如果你使用過諸如安定類的鎮靜劑,也許你就會對上面的描述有直接體驗。
(4)阻斷感受而不是疼痛是可能的。通過神經外科手術來破壞相應的扣帶回,可以緩解劇烈的,不易治愈的疼痛。
——可以看出,由疼痛決定的感受或體驗的中樞在扣帶回。
感受區也是先天性心意存在的地方。先天性心意是生物千百萬年來不斷進化的結果;是與我們的身體狀況息息相關的,是為保護我們的生物軀體免受傷害而設的一道屏障。先天性心意是專門監測外界環境的變化對我們的身體所造成的沖擊和傷害,讓我們的軀體能夠在當前的環境下存在和發展,順應當前的生存空間。感覺是原汁原味地直接産生。
五、自我區
自我區也稱自我腔或自我中樞。它是形成自我,形成心理信息,形成心意地位(心理能量)的場所。自我是心靈的主體。心理信息是自我的一部分;是自我的私屬産品;是自我支配而發出的,是體現自我的意志或體現自我的意思的意思,是為自我服務的。心意地位是指自我想要表達意願的強烈程度;是意願在自我或者“我”那裡具有的心理能量。自我、心理信息和心意地位都是無意識的,我們是無法直接地感知到的。
在自我、心理信息和心意地位三者之間,自我是處于主體的地位,是核心部件。所以,對自我區的說明主要從自我入手。自我在心理層面主要分為核心自我和自我。核心自我是原始的沒有分化的自我,是基本的自我,是與我們的人格、修養水平、教育狀态一緻的自我;是我們具有能夠感知、理解、判斷的能力的無意識的自我。核心自我也稱基礎性自我。自我是在核心自我的基礎上受到情景的作用而發生移位的自我;發生變化的自我;所以說,自我也稱為擴展性自我。
基礎性的自我是最原本的狀态,是人格的核心,是未分化的自我。
基礎性自我可以受到心理狀态或者心理境況變化的影響而使基礎性自我發生變化,最終形成千變萬化的擴展性自我,如理智的自我,沖動的自我,意志堅強的自我,具有“兒童”戲劇性的自我,“父母”管制的自我等。
自我區在腦部中的位置是扣帶回,為了證明此觀點有如下事由:
(1)這是用排除法的方式來确立的。腦幹以下的損傷,這包括周圍神經系統、脊髓的損傷都不會破壞核心自我。
(2)腦皮層的損傷不會破壞核心自我。損傷兩側的或一側的聽覺和視覺皮層,以及前額葉皮層根本不會破壞核心自我。損傷前額葉腹内側兩側、前額葉背外側皮層的兩側,包括額葉都不會破壞核心自我。同樣,損傷兩側海馬,或者整個颞葉前部或外側,或者大部分内側或者下側的颞葉,都不會破壞核心自我。
(3)損傷兩側的杏仁核也不會破壞核心自我。
可以看出,核心自我存在的腦區是一些腦發育比較早的組織結構,應該是位于腦中線附近,它是非常古老而神秘地隐藏着;它不是存在于大腦皮層的外表面。
破壞核心自我的腦損傷結構主要有三個:腦幹、丘腦和扣帶回。腦幹的損傷讓人昏迷,失去意識;當然,核心自我也不存在了。同樣,丘腦和扣帶回的損傷也讓人昏迷,失去意識,核心自我自然也不存在了。不過,腦幹的網狀結構在意識方面主要負責睡眠與覺醒之間的調節,是開關。它通過産生類膽堿核子和胺能核子(包括去甲腎上腺素和5——羟色胺)來完成對覺醒與睡眠的交替。
當丘腦和扣帶回任一個受到損傷而腦幹完好無損時,核心自我都将被破壞,當然,将以此發展起來的自我也受到了破壞;而覺醒卻保持着,患者能夠睜開眼睛,肌肉有彈性。從這可以說明腦幹并不是核心自我的腦區所在地。
那核心自我的腦區所在地究竟是丘腦呢?還是扣帶回?在我看來,核心自我的腦區所在地應該是扣帶回,并最有可能是後扣帶回。理由如下:
(1)在損傷和功能成像的研究中,扣帶回一直與情緒、注意和自主控制有關;并且它也是感覺和運動功能的奇特結合。同時,扣帶回還參與了注意的過程;參現了情緒的問題和意識的問題。
(2)在靜息過程中,後扣帶回協調着前額葉内側和颞葉内側的活動;而它們恰恰是想象過程和睡眠做夢過程的必要條件。後扣帶回,至少扣帶回成為了核心自我或自我的關鍵腦區。
(3)損傷了兩側扣帶回皮層的病人雖然保持着醒覺,能睜開眼睛,肌肉有彈性,但是他們的核心自我已經被破壞了。損傷了兩側前扣帶回會導緻一種叫運動緘默症的病;損傷了扣帶回頂部的内側區域将造成最普遍的結果是阿爾茨海默症;這不僅破壞了核心自我,也破壞了自我本身;但卻使醒覺保持着。
(4)損傷了兩側後扣帶回可能會永久地破壞核心自我。
丘腦難以作為核心自我的腦區所在地主要在于它自身的特征決定了的。
(1)丘腦是一個中轉站,将大腦各部位聯結起來;它是脊髓、腦幹與大腦區的橋梁;它處于腦的中心部位,它既要負責體表感覺信号篩選和傳輸,也要負責内髒器官的功能調節;它這繁重的任務是不可能在為核心自我存在起到核心作用的。也就是說,丘腦僅僅是一個形成核心自我的紐帶。當然,丘腦的損傷,患者雖處醒覺狀态,但核心自我被破壞了。
(2)在睡眠過程中,丘腦的大部分區域被封鎖了;丘腦處于相對的休息狀态。感官輸入的信号也被封鎖在丘腦皮層,從而無法到達大腦皮層形成感覺。這種狀态下的丘腦是不可能支撐做夢活動中的核心自我的。然而,做夢活動的過程中是扣帶回支撐了核心自我;是讓前額葉内側、颞葉内側和後扣帶回受到了激活來完成的;這是關鍵。前額葉内側主要形成表象,颞葉内側提供記憶信息,後扣帶回卻起到調控和支配的作用。
(3)在靜息狀态下,前額葉内側、颞葉内側和後扣帶回受到了激活,而前額葉内側主要形成表象,颞葉内側提供信息,是後扣帶回而不是丘腦起到調控和支配的作用。也就是說,隻有扣帶回支撐了核心自我和自我,而不是丘腦。
(4)假如核心自我的腦區所在地是丘腦而不是扣帶回,那麼,扣帶回的損傷是不分破壞核心自我的;然而事實則剛剛相反,從而說明了丘腦不應是核心自我的腦區所在地,而應是扣帶回。
六、記憶區
記憶區也稱記憶腔或記憶中樞。它是儲存心理信息的場所,是庫房。記憶區主要是指颞葉内側系統,包括内側颞葉及周圍組織,包括海馬及海馬旁回。它們在記憶的過程中起着決定性的重要作用。當它們受到損傷,将不能進行新的記憶。
關于意識成分的腦區定位相對來說的。
七、腦的自發活動
我們作為生物個體是在千百萬年的長期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形成了我們現在這種生物狀态。我們有正常的,一定節率的呼吸;有正常的,一定速率的消化和吸收;有正常的,不間斷的血液循環;當然,我們也有正常的,有規律的,自發的腦生理活動——默認網絡;這如同血液循環一樣的自然,不管是白天或黑夜它都進行着自組織的内禀活動;它為我們正常的生理活動奠定調控的基礎。腦的自發活動是生物進化的一部分,默認網絡系統隻是腦的衆多的自發活動系統中的一個較為典型的,基礎性的系統。
從有關科學研究的結果來看,有兩個比較确定的腦生理自發的,自組織的内禀活動的系統存在;即兩條神經環路。一個是海馬環路:海馬→穹隆→下丘腦乳頭體→乳頭丘腦束→丘腦前核→後扣帶回→海馬旁回→海馬。另一個是杏仁體環路:杏仁體→終紋→隔區和下丘腦前部→額葉眶部→鈎束→颞葉前部→杏仁體。
其中,海馬環路就是默認網絡系統的原型。在海馬環路自發活動的過程中,由丘腦前核和背内側核把神經信号投射到額葉内側部分,最終形成默認網絡系統。當然,在海馬環路進行過程中,在下丘腦處可以把杏仁體環路統一起來;通過下丘腦前部向額葉眶部投射神經信号,從而推動海馬環路與杏仁體環路的整合。
海馬環路和杏仁體環路都是腦自發的活動,内禀的活動。不管你是在白天還是在晚上,也不管你是處于靜息态還是有任務的心理狀态,海馬環路和杏仁體環路的自發活動都存在。
睡眠過程中的夢的産生也是在海馬環路的基礎上産生的。當腦幹網狀結構的膽堿能神經元産生類膽堿核子(cholinergicREM-on nuclei)進入到丘腦後,我們開始進入睡眠狀态;這時的海馬環路的自發活動也受到了一定抑制;内側前額葉、後扣帶回和内側颞葉系統也暫時地靜息。随着時間推移,産生的類膽堿核子的減少或者受到去睡眠的胺能核子(包括去甲腎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影響,海馬環路的自發活動又增強起來,并同時激活了内側前額葉系統、後扣帶回和内側颞葉系統,最終使默認網絡系統活躍了起來。内側前額葉系統是提供夢景産生的場所;内側颞葉系統是提供夢景産生的内容和記憶信息;而後扣帶回是專門對夢景進行調節和調度;如此,夢産生了。夢也就是内側颞葉系統中的記憶信息進入到了内側前額中産生了表象,夢景,後扣帶回中的自我進行了調控而已。
八、核心自我的産生
當腦幹網狀結構的膽堿能神經元産生類膽堿核子(cholinergicREM-on nuclei)完全控制或抑制了我們的腦部後,這時海馬環路的自發活動也将受到暫時的抑制,内側前額葉系統、後扣帶回和内側颞葉系統将暫時地靜息。承載核心自我的後扣帶回也無力回天,靜靜地休息。随着時間推移,産生的類膽堿核子的減少或者受到去睡眠的胺能核子(包括去甲腎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作用,海馬環路的自發活動又增強起來,激活了内側前額葉、後扣帶回和内側颞葉系統;如同燈泡有了電流而發光一樣。最終緻使默認網絡系統又活躍起來。後扣帶回被激活後,處于後扣帶回中的核心自我的初始狀态組織和整合了被激活的内側颞葉系統中的有關“人”的或者有關人格的基本信息,基礎信息,如經驗與欲望,人格、品性、習慣、安全、自由、利己、方便、尊重、思維定勢、價值觀念、愛與理想等記憶信息;也就是組織和整合了形成主觀自我的基本信息,最終,形成了無意識的核心自我。或者以整體打包的形式從内側颞葉系統中進入到後扣帶回中形成無意識的核心自我。此時的核心自我已經具備了覺知的能力,它具有感覺到、感知到、意識到或者覺知到心理對象的能力,具有這樣的可能性;核心自我具有這樣的感覺到,意識到心理對象的能力作者稱之為感識狀态(關于感識狀态另有解說)。也就是說,核心自我形成之時感識狀态也随之産生;感識狀态是核心自我被激活後所具有的本能。當核心自我形成後,在内側颞葉系統和内側額葉系統的協助下,在睡眠中可以形成夢景。雖然夢的場景不完全是受到核心自我的調控,因為有些場景是内側颞葉系統中部分信息過度興奮而直接進入到内側額葉系統中而出現的;但是,核心自我的主觀意識是同一的,有線索的。随着夢景的變化,核心自我也将發生變化成為情景性自我。當人從睡眠狀态進入覺醒狀态時,默認網絡将同處于興奮狀态下的前額葉——頂葉系統及各類感覺中樞一起完成相應的心理活動;默認網絡雖然被抑制,但是它是處于興奮的運行之中。在覺醒狀态,處于興奮下的默認網絡中的後扣帶回也将形成核心自我的原始狀态,最終也将組織和整合内側颞葉系統中的基本信息形成核心自我;随着外界知覺信息的瞬息萬變,核心自我也将發生了位移或波動轉變成現實中的自我——情景性自我;如理智的自我,沖動的自我,意志堅強的自我,具有“兒童”戲劇性的自我,“父母”管制的自我等。
在睡眠狀态下或是覺醒狀态下,核心自我都是同一個自我,是同一個“我”;它們都将受到情景的變化面發生改變成為情景性自我,成為現實中的自我。在覺醒狀态,核心自我的獨立存在如同大腦的空白感一樣是無意識的,是茫然的。
夏日的響午,我躺在床上,靜靜地望着天花闆上走動的壁虎。這時,我是處于意識的感識狀态之中,并主要是視覺方面的意識狀态。随後,我自然而平淡地閉上雙眼,此時,我将看不到任何東西或事物;可是,耳朵卻能聽到窗外的微風吹得樹葉沙沙的響聲;這時,我也是處于意識的感識狀态之中,可這時的意識狀态卻主要是聽覺方面的。再後來,我輕輕而順勢地塞住了雙耳,讓我聽不見外面的風聲,也看不到天花闆上走動的壁虎;這時,在我心理隻有床邊的棱角還頂印着我的右腳而讓我覺得有我還存在有意識,即處于意識狀态。慢慢地,我輕輕移動了一下右腳,讓那床邊的棱角不再頂印着我的右腳。這時,我什麼也覺知不到了,什麼也感覺不到,意識不到。可這時的我還沒有睡眠過去,也沒有死去,這時的我是處于什麼狀态?可以肯定的是:我這時還是處于覺醒狀态之中,我心理還是清楚我還是醒着的。但我心理這時什麼也沒有:沒有看見任何東西,沒有聽到任何東西,也沒有感知到其它任何東西,可這時的我究竟是處于什麼狀态?意識的狀态?還是無意識的狀态?還是非意識狀态?還是什麼狀态也沒有?我不知道。
也就是說,當我們自然地緊閉雙眼,塞住雙耳,手、腳不要移動,保持輕松的自然狀态,我們的心理不要去想象,不要去思維,什麼都不要去進行,安靜地不在覺知其它任何東西時,我們的大腦是處于什麼狀況?或者我們的心理或心靈是處于什麼狀況?這時的意識狀态或者意識的覺知性還存在嗎?這最後剩下的是什麼?
——從感知上,這是一種自然、平淡而盲目,非心理活動的覺醒狀态,它時常讓人茫茫然而毫無頭緒,如同大腦的一片空白一樣。這讓大腦内沒有任何的信息而出現蒼白的感覺,茫然的感覺,如同我們走進濃霧一樣什麼也沒有看見。這樣的一種狀态作者常用稱為大腦的空白感。
——大腦的空白感究竟為我們留下了什麼?……這時,我們大腦的清醒狀态差不多就是核心自我處于無意識的狀态,是心理平靜如水的茫茫然狀态,我們對它感覺不到,意識不到,好象什麼也沒有。不過,此時的核心自我具有“感覺到”,“意識到”的功能,它可以對意識,無意識進行審視,進行感知,是處于感識狀态,能夠感覺到,意識到心理對象。當我們睜開眼睛時,我們能夠觀察外界的客觀事物,當我們拿走棉花時我們能夠聽見外面的聲音,當我們在想象或者思維時我們能夠感知得到,我們能夠進行分析,綜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