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分久必合,當年楊堅逼迫北周宇文氏禅位,建立隋朝,史稱隋文帝,經過隋文帝的“開皇之治”,隋朝日漸強大,讓突厥、高句麗等鄰國忌憚不已。但隋文帝看似英明,最終卻在傳位問題上犯了錯誤,長子楊勇和次子楊廣内鬥不已,最終楊廣憑借自己出色的演技,成功把楊勇扳倒。楊廣繼位,也就是隋炀帝。
楊廣以“千古一帝”自稱,好大喜功,他稱帝後,不僅大肆海選美貌女子,驕奢淫逸,而且幹了三件“大事”,第一,修築洛陽行宮,大興土木,要“興宇内第一寶殿”。第二,開挖運河,要“貫通天下航路”。第三,遠征高句麗,要“展華夏之國威”。
可惜,隋炀帝對接下來事态的發展,預料未及,楊玄感造反,隋朝耗費大量國力平叛,再加上遠征高句麗不順,讓支持隋朝的門閥紛紛抱怨,所以,發生了18路反王造反的事情,天下大亂。而此時,隋朝國力衰弱,隋炀帝眼看叛軍越來越多,欲哭無淚。且說此時的晉陽,李淵猶豫不決,最終李世民和劉文靜把李淵灌醉,利用晉陽行宮中的兩個宮妃,逼反李淵。李淵不得不火速召回各地心腹,起兵反隋,攻下長安後,李淵稱帝,建立唐朝。
九年後,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成功繼位,史稱唐太宗。李世民雖然不是開國君主,但大唐的江山,有一半是李世民打下來的。李世民文武兼備,雖然繼位方式頗有争議,但他不失為一位明君。特别是善于用人,手下不僅有房玄齡等謀臣,更有魏征等谏臣。
李世民登基後,為了總結朝代的興衰,提出以史為鑒,對曆史上的君王都做了一番研究,在研究隋炀帝楊廣時,李世民頗為疑惑。按照輩分,楊廣是李世民的長輩,但在李世民起兵以前,楊廣的名聲已經被天下人唾棄,都說他是昏君。可李世民看到楊廣批閱的奏折,以及發表的言論記錄,感覺楊廣不僅不是個昏君,而且還是個明君。
有一日,李世民對魏征說:“朕看過楊廣的諸多言論,如果要評價他,可能用‘堯舜之君’這四個字比較合理。他在奏折中,處處為天下蒼生考慮,處處為大隋天下着想,朕不明白,他這樣的皇帝,為什麼會被人說成昏君呢?”
魏征說:“自古以來,皇帝都是善于僞裝的,楊廣說堯舜之言,卻不行堯舜之事,他處處言及百姓,心中卻無百姓,這種口是心非的人,怎麼能不是昏君呢?”李世民聽完,沉默半晌,說道:“如此,朕受益匪淺!”
筆者認為:封建社會,皇家言行要為天下表率,楊廣本身就是個“演技”很高的皇帝,他對自己在奏折、聖旨中的言論非常在意,更有專門的人負責粉飾這些文字,所以,看起來,楊廣是個“愛惜臣民”“殚精竭慮”的好皇帝,實際上,在美好的言論之下,楊廣昏聩的一面更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