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授課、複習課、講評課三種課型的操作方法
一、新授課
新授課就是教學新内容、新知識的課,是基本課型之一。在正常的教學進度中,新授課占課時總數的70%以上。學生學習新知識,主要通過新授課。新授課的質量從根本上決定着學生學習的質量。
(一)認識三個問題
1、新授課的特點是“新”
這就要求我們,要研究新方法、講出新味道、保證新收獲。在教學對象不變的情況下,教學内容決定教學方法。同是語文課,面對議論文、記叙文、古詩文的不同文體,教學方法應該有别;同是數學課,面對概念、公式、例題的不同形态,教學方法也應有所不同。“味道”指的是知識給人帶來的美感。語文課,要講出它的語言美、音韻美、形象美、情感美、哲理美、生活美等;數學課,要講出它的簡單美、對稱美、整齊美、和諧美、奇異美等。新收獲就是新進步。學生有無新進步,是可以通過觀察、反饋等手段加以驗證的。
2、新授課聯着舊知識
這就要求我們,要及時指導學生溫習舊知識,消除攔路虎。知識的新舊是相對而言的。在知識的鍊條中,已學的知識為舊知識,未學的知識為新。在嚴密的學科體系中,知識的鍊條是互相扣合銜接的,每一個環節都不可或缺,不可或斷。所以,一切新知都以舊知為基礎。在新授課中,第一個環節就是複習舊知,但僅僅靠這個環節還不知以修補斷缺的知識鍊條。要真正消除攔路虎,需要做較多的工作——包括課下輔導、集中補課、同學互助等。
3、新知識不都是難知識
這就要求我們,要準确把握教學重點,切忌照本宣科、主次不分。新授課的内容不都是“全新”的。因為不管哪一學科,學生都不是“一無所知”、“一無所能”的。因為新知識以舊知識為背景,是能夠超前學習或通過迅速掃描而粗知一惡二的。所以當講授新内容時,有些知識對于學生來說已經并不“新鮮”了。“新鮮”的地方,一是他們自學時沒有弄懂的知識,二是理解錯誤或不到位的知識。在新授課教學過程中要準确把握這些“新鮮”知識并将其作為教學重點認真對待,這樣才有可能切實提高課堂效率。
(二)抓住一個關鍵
在新知教學過程中,關鍵之處是什麼?就是對知識的當堂理解。當堂理解不到位必然導緻不能當堂鞏固,不能當堂鞏固又必然導緻不能階段鞏固——由堂堂欠賬導緻周周欠賬、月月欠賬和年年欠賬。所以當堂理解應該成為新知教學的核心任務。
1、當堂理解的策略
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經曆不同的發展階段,具有不同的發展水平,應針對他們在特定階段的實際情況,提出對學習内容理解所應該和可能達到的标準。究竟某一種知識需要強化多少次學生才能到達應有理解水平,需要認真研究,做到心中有數。
2、當堂理解的标準
(1)初步理解
相當于布魯姆認知目标中的“識記”。一是“識”:知道客觀事物是什麼或叫什麼,即辨認、識别以确定事物的名稱;一是“記”,即鞏固在大腦中,能準确地回憶和提取。文字、符合、詞語的學習主要是到達這種理解。具體标準如下:
①能背誦、能默寫
②能描述、能說明;
③能确認、能識别、能選擇、能提起。
(2)深入理解
相當于布魯姆認知目标中的“領會”。知道客觀事物的為什麼,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聯系,把握材料的意義和中心思想。概念、原理、法則等的學習必須到達此種理解。具體标準如下:
①能複述、能變換、能分解、能壓縮、能擴展;
②能理解、能運演、能比較;
③能舉例、能闡發、能分析、能概括;
④能類比、能推論、能引伸;
⑤能聯系、能貫通、能探幽、能發微。
3、理解标準的使用
以上列舉的各項理解指标,同時也是教學目标、教學方法和對學生的考評标準,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例如,“能複述”是一個标準。作為教學目标,它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準确複述某一内容;作為教學方法,是在具體 教學實踐中,針對某一内容的教學由學生複述一番;作為考評的标準,是通過口頭複述或書面複述的反饋檢測來了解學生理解的情況。
從當堂理解的角度說,作為教學方法,這些理解标準為我們進行有效教學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有效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充分學習,達到應有的理解程度,從而使所學知識保持較高水平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清晰性。要實現這個目标,就需要選擇不同的教法,從多角度、多側面強化其認識。有了這些方法,我們就可以在這方面有所作為。
(三)掌握三種策略
1、當堂記憶
記憶是對知識的進一步鞏固。有3種類型: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瞬時記憶強化而為短時記憶,短時記憶強化而為長時記憶。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記憶主要是瞬時記憶和短時記憶,通過課下的複習鞏固才能達到長時記憶。但實際上,能夠使瞬時記憶有意轉化為短時記憶的課堂并不多見。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老師為趕進度,沒給學生留下反思記憶的時間;二是有的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更沒有記憶意識;三是由于平時作業可以自由看書,所以養成了不願記憶的習慣。因此,為了确保學生的學習能夠按照知識掌握的規律有效緊系,必須強化短時記憶;而強化短時記憶的主要措施就是當堂記憶。當堂記憶需要注意:
(1)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力争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2)要指導記憶的思路、方法和技巧,避免空洞要求。
(3)要采取多種方式,加強反饋,督促激勵。
(4)課上課下相結合,有的内容當堂可做初步記憶嘗試,課下再進一步強化。
(5)當堂記憶可随時進行,也可納入課堂小結的範疇。
2、當堂運用
即在課堂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它既是檢驗學生對知識理解和保持程度的基本,也是使學生加深理解、鞏固知識、掌握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當堂運用,就是指一般意義上的課堂練習。其基本要求是:
(1)練習要有針對性;要立足基礎,強化基礎,鞏固基礎。\
(2)練習的難易要适度,容量要适度,時間要适度。
(3)題型要多樣,完成的方式要多樣,反饋的方式要多樣。
(4)出示任務要規範,完成過程要規範,監督反饋要規範。
3、當堂小結
即在課堂的結束步驟中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總結。其基本任務是:第一,盤點知識,心中有數,确保學生課後能清晰回憶。第二,梳理知識,加深理解,确保學生課後能系統回憶。第三,歸納知識,總結規律,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其基本要求是:
(1)精心設計,認真落實;不能臨渴掘井,随意操作。
(2)以學生為主體,切忌由老師包辦代替或草草收場。
(3)整體把握,重點突出,思路清晰,框架具體。
二、複習課
(一)複習課的任務
1、複習知識
既要注意對基本概念、基本要點、基本規律、基本原理等知識的複習,也要注意對原則規則、方法步驟等知識的複習。前者主要是理解,也需要記憶;後者首先是記憶,其次是運用。前者幫助學生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認知水平;後者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基本技能。
2、完善知識
在第一次學習時,由于各種原因導緻學生學習錯誤、學習偏頗或學習不全面、不到位等,所以需要在系統複習的基礎上進行查漏補缺。
3、挖掘知識
有的知識靠一次學習是不可能完全理解的,因此在第一次學習時,不能展開也不宜展開,不能挖掘也不宜挖掘,這個工作需要在複習時進行。所以複習不是簡單的重複,需要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教材,拓展教材,以加深理解。
4、總結知識
一是總結知識規律,進一步加深理解;二是總結答題規範和方法技巧,提高應用水平;三是總結學習方法,進一步反思和調整自己,以便更加有效地學習。
(二)複習課的原則
1、系統性原則
要指導學生系統複習,幫助學生系統總結。所謂系統總結,就是在對每個知識點進行複習的基礎上,加強對知識點彼此聯系的認識,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清晰的、準确的、完整的印象。
2、重點性原則
要在系統完整的基礎上又重點地複習,要突出教材的重點、難點、考點,并對它們進行挖掘延伸,避免簡單重複;要突出對薄弱環節和易錯試題的分析研究與糾正。
3、針對性原則
要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組織教學。在具體施教中,首先要采取多種方式調查學情——或先回憶、或先回答、或先測試等,讓後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點撥講解、思考探究或強化訓練等。
4、主體性原則
要引導、組織學生參與複習的全過程,動手、動口、動腦,多思考、多實踐。
(三)複習課的方法
1、系統複習法
系統複習法就是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全面系統複習的方法,它依據教材呈現的知識體系循序進行。
(1)導學式
教師先提出要求,然後師生共同回顧,接着選擇典型例題講解或組織研讨。這種複習方法适合于對難度較小或大家比較熟悉的知識的複習。因為,“師生共同回顧”實際上就是引導和啟發學生群答,而群答就可能濫竽充數者,所以一定要是連薄弱學生都能明确理解和會員的知識才宜使用此法。
(2)自主式
教師先提出要求,然後學生獨立學習、合作探究,最後測試、反饋、點撥。這種方法适合對難度較大的知識的複習,但必須指導、組織和管理到位,不得放任自流。獨立學習到什麼程度才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到什麼程度才進行反饋,都要認真對待。同時還要注意:
測試要定時定量,反饋要全面準确,點撥要精要得體。
(3)綱要式
指導學生把知識概括成綱要、表格、圖示、口訣等,以加強理解和記憶。這種方法适合系統歸納、總結式複習和對重點知識的強化複習。具體的編寫繪制工作,可在統一指導下由全體學生集體操作,也可以獨立或分組進行。集體操作的方式,有利于集中智慧,加深印象,但不利于人人參與;獨立于分組的方式,有利于人人參與,但還需及時全面反饋了解,并加以認定。
(4)競賽式
學生競選章節主持人,然後組織全班同學競猜、競答、争論、研讨等。這種方法比較有趣味,易于調動學生熱情,可以一用。但要注意:第一,要有具體的操作規則和激勵措施;第二,對學生主持人設計的試題,要進行适當的審查;第三,要合理調控,準确評價,及時點撥。
(5)訓練式
按課本結構,設計系列試題,以做題的方式進行複習強化。這種複習方法,以訓練帶動複習,适合于在系統複習之後進行。
(6)自測式
引導和啟發學生出題互測。可有幾種變式:一人出題全班作答,或幾人出題全班作答,或我出你答或我們出你們答等。
(7)資料式
針對重點内容,指導學生編寫複習資料,并進行驗收、評比。這種方法比較适合高年級的學生。編寫的過程也是研究攻關的過程。編寫時要立足教材,博取多家,認真比較,擇其精華。
2、專題複習法
(1)教材重組
打破教材體系,選擇新的角度,整合知識,強化訓練。
(2)技能為綱
以答題規範與技巧為專題進行複習,如如何審題和構思等。
(3)試題探究
以對典型試題的研究帶動對知識的系統複習和深度挖掘。
(4)比較鑒别
通過比較,區分異同,加深理解,掌握規律,正确運用。
(5)錯題處理
第一步,分類整理;第二步,查找原因;第三步,反複強化。
三、講評課
(一)講評課的基本問題
1、講評課的地位
講評課,即以評講學生作業、練習、試卷為主要目的的課。典型的講評課,是評講階段考試試卷的講評課。
如果說新授課是學習知識,複習課是鞏固知識的話,那麼講評課則是通過對試卷的講評實現對前兩個階段學習效果的評價。通過評價,确認正确的學習,糾正偏頗的學習,保證後續的學習。所以,講評課的課時雖然不多,但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2、講與評的關系
在講評課中,講與評是辨證統一的。評是對學生而言的,講是對知識而言的。立足于評,才能展開來講;評得到位,才能講得徹底。隻評不講,評價不具體;隻講不評,講解無方向。有的講評課,老師隻講試卷和試題答案,這就是隻講不評的常見做法。這種方法所以不當,就在于它沒有以評為前提。即使對出錯較多的試題,也不能隻講不評。因為,出錯的是答案,二錯誤原因卻可能是因人而異。
3、講與評的主體
講與評不都是老師的事情。老師要講,但更要讓學生講。根據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學生要先講,老師要後講。學生的講,主要講過程、講方法、講原因、講感受、講經驗等,但也可講知識、講規律。學生講的作用主要在于暴露存在的問題,生成教學目标。老師的講,主要是講知識、講規律、講規範,但也可講過程、講方法、講原因等。老師講的作用不在灌輸,而在确認,在點撥,在拓展,在深化,在歸納,在總結,在激勵,在指導。
4、講與評的任務
(1)知識講解的任務
①講知識的内涵與外延,強化學生對知識本身的理解、鞏固和運用;②講知識的縱橫聯系,強化學生對知識網絡的理解、鞏固和運用;③講知識的難點和疑點,在提升思維品質的同時進一步強化對主幹知識的理解和運用;④講知識載體(試題的題幹、材料)的特點和審題思路,在深化學生對解題規律的認識中,強化他們對知識的綜合理解和運用。
(2)評價學生的任務
①評價學生的成績,以表揚前進者,激勵後進者,讓全體學生都滿懷信心地學習;②評價學習的方法,以規範學習行為,總結學習經驗,讓全體學生都科學高效地學習;③評價學生的能力,以強化基本技能,彌補薄弱環節,糾正學習失誤,讓全體學生都得到有效提升。
(二)講評課的基本要求
1、基本情況介紹
介紹與本次考試有關的情況,讓學生對次考試有一個整體的了解,這是講評課不可或缺的内容。介紹情況就是概略地評,應在對試題正式講評之前集中進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試題情況介紹
包括試題數量、内容範圍、試題難度等。對于試題難度,除了說明預設的難度以外,更重要的是統計出每道題的錯誤率,作為具體講評的起點。
(2)考試結果概述
包括年級及格率、優秀率、最高分、最低分;班級及格率、優秀率、最高分、最低分。
(3)存在問題說明
主要指出學生在基礎知識的掌握、答題規範與技巧、學習态度等方面存在的共性問題。對于一般性問題,扼要說明即可,對于比較重要的問題,可以展開剖析,重錘敲打。
(4)“亮點學生”名單
包括:總分班級前幾名,單項班級前幾名;總分進步較大者,單項進步較大者。獲取這些信息,需要做認真細緻的調查工作,備課時将學生的姓名寫在教案上,上課時給予贊許或表揚。
2、信息采集方法
(1)全面統計法
可借助電腦進行操作。其優點是:範圍廣、數據準、效率高;不足之處是對學生的了解不具體。
(2)抽樣調查法
在自己執教的班級中抽取一定數量的學生試卷,進行逐項調查分析,并做好記錄。其優點是:了解一手材料,有助于評講時有的放矢;不足之處是,不夠精确,勞神費時。
(3)兩者結合法
兼用全面統計法和抽樣調查法。對于精确度要求比較高的項目,如年級及格率、優秀率、最高分、最低分;班級及格率、優秀率、最高分、最低分等,可以借助電腦做精細調查;對于試題難度既可以借助電腦精确分析,也可以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前者用于了解整體情況,後者用于設計班級講評教案;“亮點學生名單”必須用定量的方法對學生答卷進行全面了解;對于“學生在基礎知識的掌握、答題規範與技巧等方面存在的共性問題”,宜利用抽樣調查的方法加以解決。
(三)講評課的基本原則
1、針對性原則
要在統計的基礎上有重點地講評,根據試題的錯誤率分為不講、略講、詳講的等不同類型,以區别對待;不能不分主次地從頭講到尾。
2、主體性原則
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使學生深入思考、積極讨論、認真發表、大膽質疑、細心運作等;不能不組織、不發動、不指導、不管理、不反饋,老師一講到底。
3、理據性原則
要結合教材信息、題幹信息、材料信息等提取知識、剖析試題、組織答案,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教材、理解教材,有效地識别信息、提取信息、遷移知識;不能離開教材考綱和題幹材料等泛泛而談。(理據性原則也叫“充足理由”原則)
4、類化性原則
要重點講思路、講意圖、講方法、講規律、講技巧,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學會設計,善于讀文讀圖讀表,善于組文繪圖制表,讓學生感到真切、印象深刻、心領神會、觸類旁通。
5、強化性原則
要進行有效的橫向比較、縱向貫通、深層挖掘、精細剖析或變式訓練,以拓寬視野、深化理解、促其頓悟、固其技能;不能搞簡單重複。
6、鞏固性原則
要重視和加強課堂小結的設計、組織和指導,給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糾錯反思、總結經驗、交流感受,确保人人有收獲、個個能提高;不能講完就結束。
7、靈活性原則
講評試題是講評課的主要任務。但要做到一題一法,既不可能、也沒必要,應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教法;不能用一種方法講到底。
(四)講評課的基本方法
1、簡單點評法
簡要陳述試題的考點、思路或答案等,目的主要在于确認其正确性。對于一些難度不大、學生出錯較少的試題可用此法。
2、變換思考法
對某些難度不大的試題,在進行講評後再進行臨時變換,指導學生從新的角度思考探究,以檢查其理解的深度與廣度。
3、重做反思法
對某些試題在講評之前,老師先做一些鋪墊性指導、啟發工作,讓學生重做一遍,然後再行反饋和總結。
4、局部探究法
對于一些有特殊步驟或難點、疑點的試題,老師可先撇開部分步驟,做局部講解或提示,然後讓學生重新思考或運作。
5、分步探究法
對于某些綜合性較強、難度較大的試題,從審題到做題将其分解為系列小問題,引導學生一個個地解決。
6、循環講解法
對于某些綜合性較強、難度較大的試題或步驟,實行老師、學生輪流講解的方法:老師詳講——同桌對講——全班選講。
7、群體診斷法
老師說明學生常犯的錯誤,或學生自己說明錯處,全班學生為其分析原因,尋求解決辦法。
8、發散反思法
一題多想——想運用的知識、變換的方式或新的設計角度等;一題多解——尋求多種解法,鑒别最佳解法;歸類思考——為試題所用的知識歸類,為解題思路和方法歸類等。
9、暢談交流法
指導學生談體會、談經驗、談教訓等,進行深度總結,将講評的成果化為學生的内在收獲,使學生人人有提高,個個得進步。
(摘自:李富林.課堂教學論稿.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6)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