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春節,到處是一片歡樂的海洋。所謂獨樂樂,不如衆樂樂,世界上還有哪些國家也過農曆新年呢?
概括來說,過春節的主要是亞洲國家,剩下的,就是生活在其他國家的華人自己過春節了。
微信搜索“中式大美生”
具體而言,過農曆春節并且有法定假期的有:韓國、朝鮮、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另外,泰國、菲律賓和蒙古國也有過春節的傳統。不過蒙古國過的是藏曆春節,當地叫白月節,每年的節日起始日期要由喇嘛測算才能确定。
有意思的是日本,它把春節移到元旦,具體原因我們下文會講。
海外很多地方将春節稱為“中國年”,據說有的地區對此表示羨慕嫉妒:
加拿大、澳大利亞的部分省、州,不斷有非華裔的移民呼籲将“中國年”改為“陰曆年”(“月亮年”),因為“春節不是隻有華人才過”。
接下來我們看看這些國家的“春節”習俗。
傳統上将春節稱作“歲首”或“新元”。20世紀引入公曆後,便将公曆元旦稱“新元”,大年初一叫“舊正”或“舊元”。
和中國一樣,春節也是從除夕算起,一直到元宵節結束。放“國假三天”,也有類似的“春運”現象。
其風俗和中國很相似,有回門、祭祖、吃團圓飯、相互拜年、給小輩壓歲錢等,年夜飯必不可少的是“年糕”。他們沒有貼春聯的習慣,但有貼年畫和挂“福笊籬”的傳統。
朝鮮1967年,韓國1948年曾廢除過春節,後來,朝鮮于1989年、韓國于1985年又恢複了這一傳統節日。
越南有自己編制的農曆,春節日期和中國的并非每次都重合。假期從除夕至正月初三,加上周六日換休,共6天。
越南過年習俗和中國類似。臘月三十除夕守歲,放鞭炮,吃團圓飯,必不可少的美食為糯米大粽。
他們也貼春聯,以前春聯用漢字書寫,文字拼音化以後,現在大部分春聯改用拼音文字。
新加坡春節是國家法定假日,放假兩天。華人家庭過除夕,吃團圓飯,還要供奉食物或鮮花給先人。
節日期間,人們相互拜年,拜年不帶貴重禮品,而是兩個桔子,進門捧給主人,桔與“吉”諧音,象征大吉大利。
新加坡華裔人口占近80%,但在歐南區也有一條著名的唐人街,别名“牛車水”,每年農曆新年,這裡都張燈結彩:
年畫貼了出來,紅燈籠挂了起來,傳統的新年歌曲播放起來,一片熱鬧景象。
在馬來西亞,春節也是法定假日,放假兩天,過年習俗跟中國大緻相同。
由于當地華人多來自福建,受閩南習俗影響,所以過年一定要買鳳梨,因閩南語“鳳梨”與“旺來”諧音。
印尼曾長時間被禁止慶祝農曆節日,直到2002年才重新解禁,并正式将春節列為官方節日之一,放假一天。
人們會在除夕前趕辦年貨,在家中挂起春聯和吉祥吊飾。除夕時人們會到寺廟上香祈禱。除夕夜聚集在長輩家裡吃團圓飯,長輩接受兒孫拜年并派送紅包。
由于大部分印尼華人已不懂中文,所以春聯和擺設上都會配上印尼文注解。
明治維新之前,日本在一千多年的時間,和中國一樣過“農曆年”,但曆法是自己編制的。
後來,某“脫亞入歐派”政論家一心想廢除傳統曆法,趁維新之初政府“手頭緊”,就勸說:農曆年“三年一閏五年二閏十九年七閏”,不到20年要多付公務員7個月薪水,不劃算。
由此,自1973年起,日本的春節就被挪到了元旦,同樣放“國假三天”,即1月1日至3日,保留着守歲、吃團圓飯、打年糕、挂門松和“熊手”等習俗。
亞洲以外,還有一些國家對春節有特别規定。
南美洲的蘇裡南,該國的開國總統鐘阿瑟,祖籍廣東,足見華人在當地的影響。2015年正式将春節定為公衆假日。
非洲的毛裡求斯。這裡華人衆多,自獨立起,就将春節定為國假之一。
美國紐約市,2003年将春節定為市民的公共假日,春節大遊行是紐約市的重要觀光項目。
加拿大,自2017年華裔官員提議,将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命名為“春節”,認同并鼓勵節日期間的慶祝活動。
但不作為公共假期,沒有放假待遇。由此一年一度的溫哥華唐人街春節巡遊,隻能就近安排在某個周日,不一定是大年初一。
說到這裡,有個地區不得不提,德國巴伐利亞州有一個叫迪特福特(Dietfurt)的“中國城”,已有100多年曆史,目前有6000多名居民。
自1928年起,每年二月都會舉辦以中國為主題的盛大遊行,當地人将這一活動稱為“中國狂歡節”。
雖然這裡的居民是清一色的日耳曼人,但出于對中國文化的迷戀,他們都自稱是“中國人”,還任性地将中文定為“官方語言”。
圖自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