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足”部的四個漢字:“躗、䠟、䟗、蹢”,這四個字均不是高頻常用字,因此,内容相對枯燥。其詳情分别如下:
1、躗。讀wèi。《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躗,衛也。從足,衛聲。”形聲字。《說文》給的本義是自衛。但王筠《說文釋例》稱:“‘踶’下雲‘躗也’,則“躗”下當雲‘踶也。’即不然,亦當作‘(上衛下牛)也。’《牛部》‘(上衛下牛)下雲‘牛踶(上衛下牛)也’,即以其重文為訓釋也。”又說“牛之踶也與馬異,不能高舉其足,故别為立名,吾鄉謂之窩踶,窩、躗雙聲,語轉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亦同此說,那麼,“躗”的本義應當是牛用蹄踢以自衛。
(中國古畫裡的牛)
本義之外,躗還有謬誤之義。《廣韻·怪韻》:“躗,過也。”《字彙·足部》:“躗,過也,謬也。”《左傳·哀公二十四年》:“往歲克敵,今又勝都,天奉多矣,又焉能進,是躗言也。”杜預注:“躗,過也。”大意為:去年戰勝敵人,現在又攻占都邑,上天賜給他們的已經很多了,又哪裡能夠前進?這話是不謬誤的。
“躗”的小篆寫法如圖:
(“躗”的小篆寫法)
2、䠟。讀dié。《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䠟,䠟足也。從足,執聲。”形聲字。本義是絆足。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甲骨文)羍字本像施于手腕的械形。”是對犯人的手部鎖具。葉玉森《殷墟書契前編集釋》:“餘釋䠟,象械其趾。”引申義指繩索一類系絆手足,說形象點,䠟就是遠古限制自由加在腳上的枷鎖或繩具,所以它的作用就絆足,其實這種刑具,到近代還有,如圖:
(舊時的腳铐)
本義之外,䠟還有小步的意思。《集韻·帖韻》:“䠟,小步。”腳被限制了,自然隻能小步走了。
䠟的小篆寫法如圖:
(䠟的小篆寫法)
3、䟗。讀sh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䟗,尌也。從足,氏聲。”形聲字。本義是立,竚(zhù,同伫)立。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與峙、偫(zhì)雙聲,義略同。”
(一個人伫立在海邊)
本義之外,䟗還有積聚的意思。《廣韻·紙韻》:“䟗,積聚也。”《篇海類編·身體類·足部》:“䟗,蹟聚也。”
䟗的小篆寫法如圖:
(䟗的小篆寫法)
4、蹢。讀音有兩個:
(一)zhí。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标注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蹢,住足也。從足,適省聲。或曰蹢躅。賈侍中說:足垢也。”形聲字。有兩個本義:
本義一是住足,停住腳。
本義二是蹢與躅組合成“蹢躅”一詞。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稱:“蹢躅之雙聲疊韻,曰踟蹰,曰跢跦,曰峙䠧,曰籌箸。俗用躊躇。”這幾個詞意義一樣,指猶豫遲疑不進的樣子。
賈逵認為:蹢是腳的污垢。湯可敬認為這裡的足垢,“垢”字當從王紹蘭所說的“跔”,天寒足跔也。跔是足句曲不伸的意思。
本義之外,還有投的意思:《莊子·徐無鬼》:“齊人蹢子于宋者,其命阍也。”陸德明釋文:“蹢,投也。”
(二)dí。這個讀音出自《廣韻》。蹄。《廣韻·釋獸》:“蹢,足也。”王念孫《廣雅疏證》:“蹢之為言猶蹄也。”比如《詩·小雅·漸漸之石》:“有豕白蹢,烝涉波矣”大意是:白蹄子的大小豬,成群涉水踏波過。現代漢語一般用這個意義,《說文》所解的本義反倒不再常用了。
(蹄子)
蹢的小篆寫法如圖:
(蹢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340,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