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怎麼形容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怎麼形容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07:00:56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怎麼形容(花中君子)1

蓮花,在我國的文化地位中處于一個特殊的地位,與我國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詩詞文化等一些文化都有重要的聯系,蓮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曆史。蓮是一種水生植物,在我國無論東南西北都能種植隻要有水就能種植。

在逸周書中表明在西周時期,我國就已經有了種植并食用蓮藕的曆史,随着後世發展,在漢朝以後,關于蓮的種植與使用屢屢出現并且日漸精細,然後并逐漸傳播到全國,曆經幾千年的文化沉澱,形成了我國蓮文化獨立體系文化,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古代蓮文化的主要内涵,以及發展到後世的演變

蓮花在我國的宗教文化中的地位:

蓮花與佛教關系緊密,在佛教中以蓮花為尊把蓮花視為最崇高的神物,蓮花貴為佛教四大吉祥之花中的其中一種,是佛教九大象征之一。

當你進入佛教聖地寺廟的時候,你擡頭看可以看到佛祖的坐像,據佛經說這是佛祖修道成佛後向信徒們說經講佛的姿态,端坐在蓮台之上雙手仰足上掌中手托蓮台,似乎正在全力的引導信徒們脫離凡塵世界去到那佛教所說的蓮花盛開的西方極樂世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聖潔性,象征着佛與菩薩跳出紅塵超脫三界的意思。

蓮花可以做到花死根不滅,來年春又生,這一道理雖然是自然現象,但在佛教中象征着人死魂不滅不斷輪回中的道理,所以佛教把蓮花看成了聖潔之花,在佛經中曾注釋,西方極樂世界又稱佛國也稱蓮界,寺廟中和尚的袈裟也叫蓮服。

在佛教中以蓮花來比喻佛祖和菩薩的象征,由于蓮花在佛教中具有神聖的意義所以佛教的聖花便是蓮花,甚至佛經中把釋迦牟尼也稱為蓮花化身,蓮花在佛教中有着無與倫比的崇高意義。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怎麼形容(花中君子)2

蓮花在我們中國本土宗教的道教中也有着特殊的位置,我們在神話故事中最常見的也是最會想到的三壇海會大神哪吒他的肉身便是蓮花所化,不受三界任何攝魂之法,而在道教的《太乙救苦護身妙經》中,救苦天尊步步生蓮,其法身變化無數。

除了道教信仰的神還在我國道家教派中存在有蓮花冠一物,在道教中蓮花冠又稱“上清冠”。此等種類的冠隻有在做道場的時候功勞最高者才能戴用瓷冠。由此可見蓮花在我們中國傳統的道教文化中也有着不俗的地位。

在佛教中佛祖與菩薩端坐在蓮花寶座上手掐蓮花手印身披蓮服,以顯示自己對蓮花最崇高的敬意,道教蓮花冠隻有道場的掌教才有權利佩戴此物,因為外形像一個盛放的蓮花,所以命名為蓮花冠。

此冠大多數是用金玉為材料來制做,是道教的冠帽中最高等級,蓮花冠也間接證明蓮花在道教之中的崇高地位,在我國兩大主流宗教都以蓮花為神聖之物。其看重的就是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質,與泥同生,而不與泥同污的精神。

蓮花在中國詩詞文化中的地位:

在我國的詩詞文化中文人墨客大多喜歡以花做詩詞,其中最代表的便是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但是事實上還有一位花中君子,那便是蓮花,以蓮花入詩文的文學作品占我國古代以及近現代文學作品的大部分。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怎麼形容(花中君子)3

雖然蓮花并未排在花中四君子之中,但是在國人喜愛的花中,蓮花絕對可以和梅蘭竹菊相比肩,在以蓮花入詩的大部分文學作品中,也寄托着詩人的情意,比如:清靜悠閑甯靜緻遠之情、青春綻放意趣盎然之情又或者是相思愁苦之情。

(1)清靜悠閑甯靜緻遠:

作為清靜悠閑甯靜緻遠的詩詞代表大詩人孟浩然曾在《夏日南亭懷辛大》中寫道:”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以此詩來抒發詩人在夏日夜晚水亭邊納涼時候的清爽舒适和對友人的懷念與思念。

我們将此詩的感情融于景中,那便是太陽慢慢的西下,月亮從東邊升起來,詩人在沐浴更衣之後披頭散發着靠窗而卧,此情景多麼的逍遙和自在可真是羨煞旁人,靠窗而卧之後夏日的清風送來夜晚的涼爽帶着荷花的香味如絲縷一般沁人心脾。

此詩文意境幽深、高雅異常,詩人用夏日的夜晚和荷香自然而然地烘托出了自己的悠然自得,悠閑自樂的淡素情懷而烘托了氛圍,通過細品這一首詩的意境我們可以從中深深地感受到夏日夜晚賞荷、賞竹、思故人的心鏡,以這樣的一首詩作為清靜悠閑甯靜緻遠的詠蓮詩中的代表可謂是不差絲毫。

(2)青春綻放意趣盎然:

再到以詠荷去表達青春綻放意趣盎然之情的詩句有王昌齡的(《采蓮曲二首》其二)詩文如下:“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描繪的是在荷葉之中采蓮的少女美麗的樣子,意境非常優美情調也非常歡快。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怎麼形容(花中君子)4

前兩句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王昌齡站在池塘邊看着池塘裡采荷的少女他覺得少女就是荷花荷花就是少女,他用荷花的姿态表示少女的美麗,在我們解讀的時候就仿佛見到那個采蓮的少女在我們面前展現了她亭亭玉立的模樣,可真是美得不可方物,少女與荷葉相映成趣渾然一體。

幾乎分不清誰為荷葉,誰為少女,當我們解讀到三四句的時候我們看到了王昌齡看美景看的眼花缭亂的時候,與綠葉紅蓮融為一體的采蓮少女不見了詩人惆怅惘然可是沒有過了多久,蓮塘之中歌聲四起不知不覺自己看如此美景竟然已走了神。

這首詩歌是詩人為了表達江南女子聰明美麗、天真活潑的個性而寫下的,我們能夠感受到荷花飄香、綻放青春美麗之姿的江南女子風采。

(3)離别相思愁悶苦痛:

說到以寫荷花來表達離别相思愁悶苦痛之情的詩句的時候自己心中總是有那麼一片惘然,這也正應了大詩人孟郊曾寫的《怨詩》一文中的情緒,詩文是這麼寫道:“試妾與君淚,兩處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為誰死?”

我們可以感受到詩文中,女主人公的那種愁悶苦痛的相思之情,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文中女主人公的情緣就像異地戀,相隔千裡的那種愁悶苦痛的相思是看不見摸不着的,而文中的女主人公卻寫到,試着把我們兩個人的眼淚分别滴在荷花池中,看一看今年夏天美麗的荷花會被誰的眼淚浸泡而死?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怎麼形容(花中君子)5

顯然她覺得誰的愛意更深刻誰的眼淚便會更苦澀,荷花就會因為這苦澀沉重的相思而死,女主人公沒有實體大小的相思情緣,就因為詩人的詩文描繪而被形象地表現了出來,我們在解讀的時候,心境自然而然的就被帶入進去,解讀完畢之後,心裡一陣久久的壓抑,不能釋懷。

蓮文化的民俗内涵與蓮文化的演變:

(1)民俗内涵中的蓮文化:

在中國文化曆史上的民俗文化中,有着許多與蓮花相關的話語,古時候以蒂蓮來象征男女愛情百年好合,夫妻恩愛,即使到現在也有藕斷絲連的說法,此說法意指男女雖然已經分手,但是情意未絕的意思。

在古代的官場中蓮花的蓮諧音又同廉潔的廉,所以不管貪官還是清官都喜愛在家中種植蓮花,在民俗中有一品清廉的說法,當然,在古代的諧音字說法中,還有很多關于蓮花的民俗說法例如女子的金蓮之足等其他說法,但在此就不一一解釋了。

在古時候的人們,用蓮花這種美好的事物去寓意自己的生活,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夠像蓮花一樣美好,用蓮花去寄托男女之間的愛情其實是寄托了人們對當時愛情的神聖與純潔的希望。

與蓮花文化關系最深的就是中國,無論是古代還是近代還是現代,在中國蓮花被稱為花中君子,從古至今,中國人對這種植物喜愛的很,它象征着,清白自好不與世俗之惡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怎麼形容(花中君子)6

(2)以弘揚中華文化來談蓮文化的演變:

在我們說到蓮花文化的演變上,還是得說它的諧音内涵蓮花又稱荷花。所以人們把“”荷”同“和”蓮花的“蓮”又與“聯”相同,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體系中,把象征着和平、和諧、聯合的象征物定為蓮花, 用蓮花的高雅純潔來象征着和平事業與和諧世界。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觀賞荷花也是對中華文化的一種弘揚,蓮花的品種豐富多彩,但高雅純潔的荷花世界,代表着以和(荷)為貴,所以荷花文化,又能夠弘揚和平文化與和諧文化,非常希望我們中國的傳承人們,能夠将象征着和平美好的蓮花文化帶向世界的大舞台。

讓這個世界上的人們去了解熟知我們的荷花文化,用荷花文化去弘揚我們心中的和平與和諧,所以荷花文化在某種深層次的意義上。能夠促進我們祖國的統一,構建和諧社會等事業,對我們祖國的複興,社會的繁榮富強有着極為特殊的重要意義。

千年以來,蓮花文化的傳承與延續一直在發展着,這是幾千年的文化沉澱,也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智慧,無論是宗教中的蓮花,還是詩詞歌賦中的蓮花?它都代表着一種文化。但總歸是我們中華幾千年來的文化,也希望我們現代人能夠将這種文化去發揚光大以緻傳承後世。

參考資料: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

葉嘉瑩《唐詩宋詞十七講》

道教書籍《太乙救苦護身妙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