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作者:張向榮
今天我們來講梁闆式筏闆基礎的鋼筋是如何布置的。
1、先從平面上理解梁闆式筏基的鋼筋是如何布置的?(1)什麼是柱下區域?什麼是跨中區域?這裡有兩個概念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柱下區域?什麼是跨中區域?
我們先把有梁式筏闆基礎拿過來,如圖1所示。
圖1
從圖1可以看出,這個有梁式筏闆基礎有筏闆、有梁、有柱。
這就是垂直方向的柱下區域,如圖2所示。
圖2
這就是水平方向的柱下區域,如圖3所示。
圖3
其餘就是兩個方向的跨中區域,如圖4所示。
圖4
這就形成了三個相交區域,分布是柱下區域與柱下區域相交,柱下區域與跨中區域相交,跨中區域與跨中區域相交,如圖5所示。
圖5
(2)有梁式筏闆基礎的貫通筋如何布置?有了區域的概念,我們就給這個筏闆基礎布置縱向鋼筋了,我們先布置x方向貫通縱筋,如圖6所示。
圖6
再布置y方向貫通縱筋,如圖7所示。
圖7
注意,圖上雖然畫的是一層鋼筋,其實是兩層鋼筋,底筋和面筋,任何時候,筏闆基礎都是雙層雙向貫通縱筋。
(3)x方向附加鋼筋如何布置?接下來我們布置x方向附加鋼筋,附加鋼筋和貫通筋是隔一布一的關系,布置好的x方向附加鋼筋如圖8所示。
圖8
我們再來布置y方向附加鋼筋,仍然與y方向貫通筋是隔一布一的關系,布置好的y方向附加鋼筋如圖9所示
圖9
注意,附加鋼筋在筏闆基礎底部,有梁的位置不布置。
三個相交的地方,附加鋼筋是不一樣的。
柱下區域與柱下區域相交,兩個方向都有附加鋼筋;
柱下區域與跨中區域相交,隻有一個方向有附加鋼筋;
跨中區域與跨中區域相交,沒有附加鋼筋。
用圖表示,如圖10所示。
圖10
2、再從剖面上理解梁闆式筏基的鋼筋是如何布置的?(1)先從有柱的地方剖開看看我們從有柱的地方來看,如圖11所示。
圖11
這就是圖集16G101-3的88頁看到的剖面圖,如圖12所示。
圖12
從這個圖,我們學到如下知識點:
1)上下貫通筋的搭接區域在什麼地方?上部貫通筋的搭接區域在梁附近1/4處,下部貫通筋的搭接區域在跨中區域1/3範圍内。如圖13所示。
圖13
2)上下貫通筋的起步距離是多少?筏闆基礎的底筋面筋的起步距離,都是間距的一半和75取大,如圖14所示。
圖14
3)附加鋼筋的長度如何确定?柱下區域兩個方向都有附加鋼筋,長度是設計給定的,一般會大于兩邊梁淨跨的1/3,如圖15所示。
圖15
4)梁位置是否布置貫通筋和附加鋼筋?有基礎梁的位置,不布置貫通筋和附加鋼筋,如圖16所示。
圖16
(2)再從無柱的地方剖開看看接下來我們再從無柱的地方剖開看看,如圖17所示。
圖17
看到的跨中區域仍然在圖集的88頁,如圖18所示。
圖18
上下貫通筋的搭接區域、起步距離、附加筋的長度、梁位置不布置縱筋與柱下區域一模一樣,如圖19所示。
圖19
隻有一個地方與柱下區域不一樣,就是附加鋼筋隻有一個方向的,另一個方向沒有,如圖20所示。
圖20
這樣我們就搞清楚了柱下區域與跨中區域的區别:
柱下區域兩個方向有附加筋,跨中區域隻有一個方向有附加筋。
3、筏闆基礎邊上第一根縱筋的起步是多少?關于梁闆式筏闆基礎,邊上第一根鋼筋起步距離,圖集沒有說。如圖21所示。
圖21
我們參考條形基礎和獨立基礎的起步,條形基礎和獨立基礎邊上第一根鋼筋的起步距離都是1/2間距和75取大,如圖22所示。
圖22
那筏闆基礎的起步,我們也按這個起步距離走,如圖23所示。
圖23
有了起步距離,我們就可以計算筏闆基礎鋼筋的根數了。
長度如何計算,我們需要搞清楚端部構造,下一講講筏闆基礎的端部構造。
注:歡迎大家關注小編的微信公衆号“土木智庫”,裡面有小編整理的建築行業的衆多資料,有一建、二建、造價、消防視頻和課件,歡迎大家的加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