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各國傷亡?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向其終極階段,既帝國主義過渡時産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奪全球霸權而爆發的一場世界級的帝國主義戰争,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各國傷亡?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向其終極階段,既帝國主義過渡時産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奪全球霸權而爆發的一場世界級的帝國主義戰争。
戰争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奧、保等為主的同盟國和英、法、俄等為主的協約國,這場戰争是歐洲曆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争之一,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多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戰争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災難,但在客觀上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一戰中,各種新式武器如飛機、坦克、遠程大炮相繼投入戰争,是武器發展史的重要階段。
名稱 第一次世界大戰
地點 歐洲、地中海與非洲、亞洲部分地區。
時間 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參戰方 同盟國、協約國
結果 協約國勝利
參戰兵力約 6500萬人
傷亡情況 1000多萬人喪生,2000多萬人受傷
主要指揮官 威廉二世、穆罕默德五世、喬治五世、尼古拉二世,威爾遜
性質 帝國主義戰争侵略性、非正義
導火線 1914年6月28日薩拉熱窩事件
開始标志 1914年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
結束标志 1918年11月11日德國投降
戰後世界格局 歐洲列強實力下降、美日興起
影響 影響着歐洲及國際關系的發展
戰後條約 《凡爾賽條約》《華盛頓條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