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以幾大貴族家庭的日常生活為主要題材。書中描寫的賈姓榮甯二府鐘鳴鼎食、詩禮簪纓,正是中國18世紀“康乾盛世”時期貴族世家的藝術寫照。與之“連絡有親”的史、王、薛諸家以及有“世交之誼”的在京在外的官吏豪強扶持照應,織成了一張千絲萬縷的關系網,上通朝廷,下達地方,維護的是皇室官吏及其僚屬的權勢利益。
賈寶玉是小說的主人公,是榮國府裡衆星拱月嬌寵無比的貴公子,可他偏偏“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是個“富貴不知樂業”、“于國于家無望”的逆子。他不僅沒有按照父輩設計傳統規定那樣走功名仕進的道路,反而将熱心為官作宰的人稱之為“祿蠹”、“國賊祿鬼”,把勸誡他讀書應考、談講仕途經濟的箴言教訓斥之為“混賬話”,甚至把曆來頌揚的忠義名節“文死谏、武死戰”視為沽名釣譽。因了寶玉的種種“不肖”,做父親的賈政曾嚴厲管教、痛加笞撻,結果并未奏效,反而仗着祖母溺愛,更加放縱。總之,賈寶玉是徹底蔑棄了立身揚名光宗耀祖的人生道路,把自己的全副精神全部感情放在閨閣之中,專注于姐妹丫環之間。他的名言:“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凡山川日月之精秀,隻鐘于女兒,須眉男子不過是渣滓濁沫而已。”
寶玉對待女兒有一種特殊的親昵、尊重、體貼、關愛的情感和态度,小說借警幻仙姑之口,把這種情态稱之為“意淫”,為“天分中生成一段癡情”。“意淫”迥然有别于唯知淫樂以悅己的“皮膚淫濫之輩”,指的是兩性之間“惟心會而不可口傳,可神通而不可語達”的一種純情,或曰“兒女真情”。
《紅樓夢》正是一部演“兒女真情”為“閨閣昭傳”的作品。小說描寫了以“金陵十二钗”為軸心的衆多女子的形象,她們無論是貴為皇妃還是身處下賤,無論是剛強好勝還是溫順柔懦,亦即不論其身份地位、個性氣質、遭逢際遇有怎樣的不同,最終都歸入“薄命司”中,都是寶玉同情、關切、痛惜的對象。誠如魯迅所言,“愛博而心勞”,這是對賈寶玉思想性格的精當概括。唯其“愛博”,整天為女兒懸心、為姐妹操勞、為丫頭充役,所以“心勞”,得了個“無事忙”的綽号。千百年來尤其是到了末世,在男權社會和宗法制度的迫壓和鉗制下,女性“千紅一哭”、“萬豔同悲”的生活和命運,在賈寶玉的心靈上引起了強烈的震撼和回響,所謂“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然呼吸而領會之者,獨寶玉而已”(魯迅語)。賈寶玉保有一顆相對純真和敏感的童心,他往往承受着比各個女性悲劇主角更為沉重的精神負荷。
在衆多女兒之中,林黛玉和薛寶钗是最出類拔萃,為小說着力刻畫的兩個人物。前者是寶玉的姑表妹;後者是寶玉的姨表姐。林、薛二人是在品貌上可堪對舉,在性格上恰成對照,在思想傾向上又迥然異趣的一對藝術形象。小說以寶玉黛玉的“木石前盟”和寶玉寶钗的“金玉良緣”來架構和衡定三者之間的關系,不能以淺俗的“三角”視之。
薛寶钗鮮豔豐美、端莊典雅,林黛玉風流袅娜、高标超逸,兩者都是美,都為賈寶玉所愛慕和尊重。而薛寶钗在行為豁達、随分從時、罕言寡語、藏愚守拙這一深沉的性格之中,包含着對傳統禮法的嚴格遵循和對當下社會規範的主動适應,以緻免不了對寶兄弟的為人處世有所規勸和箴谏,使得寶玉發出慨歎:“好好的一個清淨潔白女兒,也學的釣名沽譽”,沾染上了祿蠹之氣,令人惋惜,與之“生分”。隻有林黛玉,從來不曾勸他去立身揚名,從來不說“混賬話”,故内心深敬,引為知己。林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出言尖利,任情率性,在賈府雖則養尊處優,然而精神上卻孤單無依,除賈寶玉外并無真正的知音。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是她内心真實的感受;“天盡頭,何處有香丘”又是她朦胧的向往。面對現實的環境,林黛玉是與之無法協調也無力抗衡的,然而她自有一種超越環境的力量,這就是豐富的想象力和強烈的命運感。它集中體現在以《葬花吟》為代表的一系列詩作裡。
紅樓女兒之中,林黛玉是精神生活最為豐富的一個,也最清晰地呈現出自我意識,或曰主體意識的覺醒。她不像薛寶钗那樣善于理智地藏斂克制和修養自己,而較多地任性而行、任情而發,讀曲、逞才、教詩、犯忌都屬個性的自然流露。她十分珍惜與寶玉之間的摯愛真情,盡管曲折回環纏綿郁結,終究心證意證生死不渝。寶黛之間不僅是人生态度上的認同,更是思想情趣上的投合和精神氣質上的默契。二者與其說是長期相處的理解互信,毋甯說是與生俱來的前盟舊友。黛玉之淚為寶玉的不自惜而流,謂之“還淚”,那麼她最終為寶玉“淚盡夭亡”也就是“求仁得仁”、無怨無悔的。因而林黛玉是全書中理所當然的第一女主人公。按作者的原構思,黛玉逝後,寶玉寶钗成就“金玉姻緣”,終因二人志趣迥異,寶玉懸崖撒手,棄而為僧。即所謂“空對着,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賈寶玉的獨特個性和人生道路不是偶然出現的,有其社會曆史和思想文化的深刻原因。清代是中國漫長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朝代,舊制度已經老天拔地,所謂“盛世”不過是回光返照,就如書中赫赫揚揚已曆百載的賈府已經運終數盡、無可挽回。在衰象和危機全面呈露的同時,異端的、具有新質的幼芽也在萌動。
小說通過主人公賈寶玉所體現的在人際關系尤其是兩性關系中對人的尊重、對人的價值和人的感情的尊重,正是近代意義的初步民主思想和平等觀點,它和晚明社會及清代前期以李贽、湯顯祖、戴震等人為代表的啟蒙思潮彼此呼應、相互影響。這一思潮的核心是倡揚人的自由天性,呼喚人的主體精神,其内涵和性質近似于西方近代的人文主義。
本文為中國大百科全書數據庫原創,轉載須授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