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的知名度太過響亮,沒看過三國的人也知道,大家對他都是各種的看好,幾乎是沒有缺點的神級人物,事實上他還真的被老百姓們封神了。下面我就小說《三國演義》中塑造的形象和性格,進行反面的分析一下,各位看客可糾正我的錯誤看法,在此深表感謝!
關羽胸無半點城府!這話直接了點,也狠了點,但是事實!好打抱不平本該是他的優點,但因為他的魯莽和盲目,也就變成了缺點,姑且不說他打死人後,逃跑來到山東,有因不吃氣才與張飛打架,要不是劉備的出現,這兩人必有一死,也就沒有後續的故事了。這個例子就可以說明,他是個沒有城府的人,如果覺得片面,我再舉幾個例子。一、戰泗水時,華雄連斬數将,袁紹袁術曹操劉備都沒有派手下大将出戰,關羽在沒有得到劉備授意的情況下,自己拿主意強出頭,引人注意(愛出風頭)。
二、射獵時,曹操縱馬搶在皇帝前面受軍卒的皇帝大禮,群臣無人敢語,關羽提刀催馬欲斬曹操,虧的劉備拉住,否則,兄弟三人以及波及的群臣,都會喪命于此。(沒有頭腦)。
三、土山被圍,沒有能力殺出去,人家趙雲在長坂坡殺進殺出,救了好幾個劉備的至親及一衆随從。關羽投降,明說降漢不降曹,實際上呢?分析一下這話,降漢,說明他是和漢朝的造反勢力,現在被捉才得以投降漢朝。不降曹,事後他也就是在曹操手下辦事,包括解白馬之圍,也說報答曹操。總之,這話就是他投降的托詞,給自己找面子找台階,要知道面子是别人給的,不是自己給的。(給面子啥事都能商量)
四、華容道,為了自己的名聲和面子,放走曹操,又是一次棄誓背約個人做主的行為。按諸葛亮的大計,天下三分變兩分,再圖東吳,天下可定。關羽等同于用劉備的天下,換了他個人的臉面。(全小義棄大義)
五、蜀國封将,國家有國家的方針路線,有大計,焉能把個人的喜好放在第一位?而他距離這麼遠,邊防都不守了,真的要比個高低?真的瞧不起黃忠?哼哼!黑暗的心理昭然若揭!比武是次要的,地位是主要的,面子不能丢,還是前面說的那句話,隻要面子給足了,什麼事都好商量,比不比武的沒那麼重要。瞧!人家軍師大人都知道我比馬超強,你們都看看,這就是證據!黃忠老了,這次是真的打不過你了,你稱呼人家啥?憑武藝你打不過人家,要殺你的話,射你一箭就夠了,這點你自己知道,所以就是背後各種罵、各種瞧不起、各種貶低,但就不敢提起比試。(嫉賢妒能就是為了自己的那一點面子)
六、孫權提親,你連孫權都看不起,不願做親家,打算讓孩子當獨孤求偶嗎?或是拿着國家的前途當兒戲?配劉備對你的信任嗎?不懂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其實就是沒有國計概念。(剛愎自用誤國啊)
七、失荊州走麥城,得罪曹操,得罪孫權,得罪自己人,都得罪一遍,天下就我第二能人!是吧?劉封沒來吧!不是整天看兵書嗎?不是熟讀春秋嗎?讀哪去了?整天擺樣子嗎?俗語說大意失荊州,大意嗎?不應該大意啊!你是幹嘛的?為什麼大意?其實不是你大意,而是你肚子裡那點東西,早就被人看的透透的了!料到你會做出怎樣的反應。你的一切都是按人家設計好的路子走的。火燒赤壁,曹操的路線你就沒學到嗎?可以問一問諸葛亮啊!你做的這些得罪人的事,把你大哥的江山和諸葛的心血都葬送了,你這一生不管不顧的,總是做些自己冒險,還連累别人的事情,就不知道思考一下嗎?(不會處世,情商太低)
算了不說了,這畢竟是演義。
總之,關羽的性格在演義裡是很難處世的,要不是碰到劉備,估計投軍不成的話,會加入黃巾軍,地位直逼管亥,最後被黃巾軍殺掉獻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