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疑問:每次去醫院看病,醫生經常會開出一張檢查單,說:“先去驗個血吧。”
抽血?為什麼?我就是拉肚子為什麼要抽血?
圖片來源于網絡,權侵删
然而看到血常規檢查結果,總會一臉懵圈,上面的白細胞、紅細胞、血小闆……到底能代表什麼?
那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最常見的“血常規”檢查究竟有什麼作用!
為什麼要做血常規檢查
首先是因為醫生也是肉眼凡胎,看不透人體内部的疾病變化。拉肚子的醫生也無法憑口述就判定究竟是受涼還是細菌感染引起的。
圖片來源于網絡,權侵删
其次是因為血液檢查通過“紅細胞”、“白細胞”、“血小闆”的數值可以得出人身體所存在的感染、炎症、病毒性、貧血性疾病和身體器官病變等。
紅細胞是身體裡的功能,含有血紅蛋白,具有生産運輸營養的功能。紅細胞在體内通過肺循環吸收了氧氣攜帶了氧氣之後,然後再通過體循環将氧氣帶到各個髒器,無論是肌肉、骨骼或者是其他的系統,為這些髒器進行新陳代謝,提供足夠的營養物質,然後同時把這些部位産生的二氧化碳和一些排洩的物質帶到紅細胞中,然後再回到肺循環之後把這些物質在排出體外。
圖片來源于網絡,權侵删
白細胞是身體裡的士兵,起防衛作用,當病菌侵入人體體内時,白細胞能通過變形而穿過毛細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圍﹑吞噬。如果體内的白細胞的數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體有了炎症。
圖片來源于網絡,權侵删
血小闆是身體裡的農民。俗稱血小闆,是最小的血細胞,血小闆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修補破損的血管。血小闆還有保護血管内皮、參與内皮修複、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圖片來源于網絡,權侵删
血常規檢查的數據意義
1.紅細胞計數(RBC)
【正常參考範圍】
新生兒:(6.0~7.0)×1012/L
嬰兒:(5.2~7.0)×1012/L
兒童:(4.2~5.2)×1012/L
成人男:(4.0~5.5)×1012/L
成人女:(3.5~5.0)×1012/L
【臨床意義】
(1)生理性變化
①增多見于精神因素(沖動、興奮、恐懼、冷水浴刺激,均可使腎上腺素分泌增多導緻)、紅細胞代償性增生(氣壓低,缺氧刺激;長期多次獻血)。
②減少見于妊娠、6個月~2歲嬰幼兒生長發育迅速,造血原料相對不足、某些老年人造血功能減退。
(2)病理性增多見于頻繁嘔吐、出汗過多、大面積燒傷、血液濃縮,慢性肺心病、肺氣腫、高原病、腫瘤以及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等。
(3)病理性減少
①紅細胞生成減少,見于白血病等病;
②破壞增多,見于急性大出血、嚴重的組織損傷及血細胞的破壞等;
③合成障礙,見于缺鐵、維生素B12的缺乏等。
2.血紅蛋白(Hb)
是紅細胞的主要組成部分,承擔着機體向器官、組織運輸氧氣和運出二氧化碳的功能。其增減的臨床意義基本上與紅細胞增減的意義相同,但血紅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貧血的程度。
【正常參考範圍】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兒170~200g/L
【臨床意義】
其增減的臨床意義基本上同紅細胞計數,但血紅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貧血的程度。貧血按嚴重程度可分為:極重度貧血,HbL;重度貧血,Hb在31~60g/L;中度貧血,Hb在>61~90g/L;輕度貧血,Hb在>90g/L與低于正常參考的下限之間。
3.血細胞比容(HCT)
是指抗凝血液在一定條件下離心沉澱,而測出紅細胞在全血中所占體積的百分比。
【正常參考範圍】
男40%~50%;
女35%~45%。
【臨床意義】
(1)增高多見于大面積燒傷、連續嘔吐、腹瀉、脫水等。
(2)降低見于失血後大量補液及貧血患者。
4.白細胞計數
白細胞計數指計數單位體積血液中含的白細胞數目。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見的白細胞有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
【正常參考範圍】
成人(4.0~10.0)×109/L
新生兒(15.0~20.0)×109/L
【臨床意義】
(1)生理性白細胞計數增高見于劇烈運動、進食後、妊娠、新生兒。
(2)病理性白細胞增高見于急性化膿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組織損傷、急性出血等。
(3)病理性白細胞減少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某些傳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進、放療化療等。
5.白細胞分類計數(DC)
是指對不同類型的白細胞分别計數并計算其百分比。
【正常參考範圍】
中性粒細胞N0.5~0.7(50%~70%)
嗜酸性粒細胞E0.01~0.05(1%~5%)
嗜堿性粒細胞B0~0.0l(0~1%)
淋巴細胞L0.20~0.40(20%~40%)
單核細胞M0.03~0.08(3%~8%)
【臨床意義】
(1)中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為血液中的主要吞噬細胞,在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其增減的臨床意義與白細胞計數相同。
(2)嗜酸性粒細胞①減少見于傷寒、副傷寒、大手術後、嚴重燒傷、長期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等。②增多見于過敏性疾病、皮膚病、寄生蟲病,一些血液病及腫瘤,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宮頸癌等。
(3)嗜堿性粒細胞 ①減少見于速發型過敏反應如過敏性休克,用藥見于腎上腺皮質激素使用過量等。②增多見于血液病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創傷及中毒,惡性腫瘤,過敏性疾病等。
(4)淋巴細胞 ①減少多見于傳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細胞免疫缺陷病、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後或接觸放射線等。②增多見于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結核病、瘧疾、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5)單核細胞增多見于傳染病或寄生蟲病、結核病活動期、單核細胞白血病、瘧疾等。
6.血小闆計數
【正常參考範圍】
(100~300)×109/L
【臨床意義】
(1)血小闆計數增高見于急性大失血和溶血後急性感染;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出血性血小闆增多症、多發性骨髓瘤、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及某些惡性腫瘤的早期等。
(2)血小闆計數減低①骨髓造血功能受損,如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②血小闆破壞過多,如脾功能亢進;③血小闆消耗過多,如彌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以上就是血常規檢查的具體意義。由此可見血液的變化可以反映出身體的大多數問題,不要小看血常規檢查,因為它與你的健康息息相關。
#家庭健康守護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