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詞
用來修飾動詞、形容詞或其他副詞,表示範圍、時間、否定、語氣、程度、情态等,在句中通常作狀語,這種詞叫副詞。和其他虛詞相比,副詞數量最多。而且,一個副詞常有幾種不同的意義和用法:有的既表示程度、又表示語氣,有的既表示語氣、又表示時間,有的在同一個句子裡兼有幾種不同的作用。所以同一個副詞,有人說是語氣副詞,有人說是程度或别的什麼副詞。下邊我們把文言的副詞分為幾組加以讨論。讨論的重點是:古代常用、而現代不用,或者古今都常用、但含義和用法有所不同的。
時間副詞
“嘗、素、卒、既、遽、即、立、辄、且、将、垂、幾、行、方、适、尋、旋、俄、數、亟、複”等,它們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動作的時間或頻率,一般稱之為時間副詞。
二、遽、即、立、辄
這幾個副詞表示後一個動作緊接着前一個動作,相當于現代漢語的“立即、立刻、就”。如:
1.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刻其舟。(《呂氏春秋·察今》)
——有個過江的楚國人,他的劍從船上掉到水裡,立即在船上刻記号。
2.張良出,要(邀)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史記·鴻門宴》)
——張良出來邀請項伯,項伯就進去會見了劉邦。
3.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史記·鴻門宴》)
——劉邦回到軍營,立刻殺了曹無傷。
“辄”有時表示“緊接着”,可譯為“就”,有時是“經常、常常”的意思。如:
4.跋前踬後,動辄得咎。(韓愈:《進學解》)》
——進也不是,退也不是,一動就犯罪。
5.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辄積年不徙。(《後漢書·張衡傳》)
——張衡不羨慕為當世所重用,他所擔任的官職常常多年不被提升。
三、且、将、垂、幾、行
這一組副詞常用在動詞或數詞謂語前邊,表示動作或情況的發展“即将如何”,相當現代漢語的“将要、就要、将近”。如:
1.我且南遊吳越之王。(《莊子·莊周貸粟》)
——我将要往南到吳國和越國的國王那裡去遊說。
2.公将戰。(《左傳·曹刿論戰》)
——莊公就要迎戰。
3.自吾承業,垂三十載。(《資治通鑒·肥水之戰》)
——從我繼承帝位,至今将近三十年了。
4.漢之為漢,幾四十年矣。(賈誼:《論積貯疏》)
——劉氏建立漢朝,将近四十年了。
5.行略定秦地。(《史記·鴻門宴》)
——(項羽軍)就要攻取秦國的關中地區。
表示“将要”的意思,“行将”二字常常連用。如
6.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将為人所并。(《資治通鑒·赤壁之戰》)
——吳巨是個平常人,又處在偏遠地區,就要被人吞并。
“且”有時不表示時間,而表示動作、行為的情态,或當“尚且”講,或當“姑且”講。如:
7.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史記·鴻門宴》)
——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哪裡值得推辭!
8.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杜甫:《石壕吏》)
——活着的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了的是永遠完了。
未完待續……
這裡有小說、散文、詩詞,還有曆史典故,更有中華傳統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等。
閱讀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關注起來,一起來讀書養性。
本号是一個傳播傳承純文學的平台,提倡閱讀純文學,拒絕網絡爽文小說!我們也不提倡聽書,漢字的博大精深與艱深晦澀,隻靠“聽”,能懂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