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各市的生态狀況如何?日前,由南京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綠e之行”美麗江蘇生态實踐團搭建的“江蘇生态數字地圖”初建模型,地圖詳實地展現了南京、揚州、蘇州、常州等8個城市的生态面貌。在這之前,由20多名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組成的實踐團曾曆時一個多月,走訪調研了8市的生态建設狀況,為地圖的搭建做好前期調研工作。
“我們希望通過調研,展現美麗江蘇生态發展成就,并創新呈現載體,讓更多青年感受到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數字化引領綠色經濟的時代強音。”實踐團隊長、南工大計算機學院潘逸飛說。
“這裡的變化可真大啊!看,遠處還有一群水鳥!”7月中旬,團隊一行來到第一站——南京市江北新區七裡河風光帶,隊員陳碩激動地表示,幾年前和家人路過這裡時,江邊還比較荒涼,也沒有那麼多基礎設施,和現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江北新區建設與交通局三級行政主管葛軍、生态環境和水務局水利辦科長劉孟洲帶着同學們參觀了風光帶的建設情況,向同學們具體介紹了近年來在江岸環境改善所做的努力和後期的開發規劃。
酷暑天氣,戶外調研不到半小時,隊員們的衣服就濕透了,但是他們的熱情絲毫不減。其他小組的隊員們也不甘落後,他們紛紛走進自己家鄉所在地的環保機構、相關單位,查閱大量文件、浏覽相關網站、訪談專業人士,從“水”“氣”“土”的不同視角,調研了江蘇共8個市生态環境的變化及生态建設的成就。潘逸飛說:“實踐中,我們切身感受到家鄉的發展變化,也更加明确了新時代青年報效祖國、建設家鄉的責任與使命。”
調研結束後,在團隊研究生隊員楊帆的帶領下,隊員們決定發揮計算機學院專業優勢,繪制了“綠e之行”江蘇生态數字地圖。“如何讓更多青年感受到美麗江蘇的生态建設成就,更好地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通過商議,我們決定結合專業,用數字化網站呈現調研成果,帶動更多青年參與其中。”
如何在有限時間、有限資源的情況下,完整表現環保治理過程及成效是一件困難的事,網站的開發也并非易事。定框架、活脈絡、抓中心,研究生隊員帶着本科生隊員一遍又一遍地進行測試與調整,經常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一整天。談到平台的搭建過程,主要負責開發的研究生楊紅偉很是自豪:“我們避免複雜的功能操作和冗長的頁面設計,積極開動腦筋,用專業知識一起完成了一次生動的實踐課。”據悉,後續團隊将繼續通過研究生帶本科生的模式,開展常态化調研,豐富網站内容,優化網站建設。
“活動中,同學們不僅有所思有所悟,還積極探索用專業技能将學習成果數字化展示,讓更多人一起更加全面、直觀地感受江蘇生态建設的成果。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明确了社會發展、專業價值和個人使命。而‘研究生 本科生’的實踐模式也推動了本研一體化建設的深入。”該校計算機學院黨委副書記鄒金鈴說。
通訊員 陳晨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校對 李海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