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是營養素中發現最晚的一類,它的發現改變了人類的飲食方式,也改變了人們對疾病的認識,避免了衆多維生素缺乏症的困擾。維生素的發現是生物史上一個重要的裡程碑。
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梳理一下,維生素是如何被發現,又該如何補充為好。
1. 腳氣病的治療開啟維生素探索之旅
19世紀80年代,當時荷蘭統治下的東印度群島上的居民們長期受着腳氣病的折磨,為解除這種病的威脅,1896年,荷蘭政府成立了一個專門委員會,開展研究防治腳氣病的工作。荷蘭病理學家、細菌學家克裡斯蒂安·埃克曼也參加了這個委員會的工作。
克裡斯蒂安·埃克曼
19世紀末,醫學家們已經發現許多疾病都是由細菌引起的,于是,就出現了這樣一種錯誤認識:所有疾病都是由細菌造成的。當時科學家和醫生們認為腳氣病是一種多發性的神經炎,并從腳氣病人血液中分離出了一種細菌,便認為是這種細菌導緻了腳氣病的蔓延,它是一種傳染病。然而埃克曼總感覺問題沒有得到完全解決。這種病如何防治?是否真是傳染病?這些問題一直在他腦海盤旋,于是,他繼續着這種病的研究工作,并擔任了新成立的病理解剖學和細菌學的實驗室主任。
1896年,就在埃克曼做實驗的陸軍醫院裡養的一些雞病了,這些雞得的就是“多發性神經炎”,發病症狀和腳氣病狀相同。這一發現使埃克曼很高興,他決心從病雞身上找出得病的真正原因。起先他想在病雞身上查細菌。他給健康的雞喂食從病雞胃裡取出的食物,想讓健康的雞“感染”腳氣病菌,結果健康的雞竟然全部安然無恙,這說明細菌并不是引起腳氣病的原因。
那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就在埃克曼繼續着他的實驗的時候,那些患病的雞忽然一下子都好了。原來在雞患病之前,喂雞的人一直用醫院病人吃剩的食物喂雞。後來,這個喂雞的人調走了,接替他的人覺得用人吃的上好的食物來喂雞太浪費了,便開始給雞吃廉價的糙米。意想不到的是,雞的病反而好了。
埃克曼分析,稻米生長的時候,谷粒外包裹着一層褐色的谷皮,這種帶皮的米就是糙米。碾去谷皮,露出白色的谷粒,就是白米。這裡的人喜歡吃白米飯,給雞吃的剩飯也正是這種白米飯。結果一段時間後,就會得多發性神經炎,這樣說來,很可能在谷皮中有一種重要的物質,人體一旦缺乏後,就會得多發性神經炎。考慮了這些情況後,埃克曼決定再做一番實驗。他選出幾隻健康的雞,開始用白米飯喂它們。過了一陣子,雞果然患了多發性神經炎。他随即改用糙米來喂雞,很快,這些雞都痊愈了。埃克曼反複這樣的實驗, 證實雞是否患病與糙米有關。于是,埃克曼把糙米當作“藥”,給許多得了腳氣病的人吃,果然這種“藥”醫好了他們。
1897年,埃克曼把上述的研究成果寫成學術論文公開發表後,引起了世界各國的轟動,大家都對研究這個問題很感興趣,并争先恐後地開展了後續研究。後來的研究發現,抗腳氣病的物質是溶于水的,于是便先把它溶解在水裡,再用其他試劑進行化合。
當時在英國工作的波蘭生物化學家卡西米爾·富恩克發現,抗腳氣病物質是一種“胺”。他由此推測,有一系列維持生命和健康所必需的胺。拉丁文中“生命”一詞是“維他”(Vita),富恩克将它與英語的 “胺”(amine)這個字拼合起來,把這些物質命名為“維他命”(Vitamines),意為“維持生命的胺”。後來,人們發現這些物質并不都是胺,于是做了适當的改動,去掉了詞尾字母e,使它和胺的字形不完全相符, 變成了Vitamin,一直延用至今,我們稱它為維他命或維生素。
2. 維他命的早期按發現時間以英文字母順序命名
1913年美國生物化學家艾爾默·麥克柯魯姆和馬格裡特·戴維斯發現,黃油和蛋黃中似乎有某種保持正常發育所需要的脂溶性物質。後來的研究還發現,缺乏這種物質,白鼠的眼睛會出毛病,人缺乏這種物質時也會患“夜盲症”。
可見,能治夜盲症的脂溶性維生素和能治腳氣病的水溶性維生素是兩種不同的維生素。由于一時很難弄清這兩種維生素分子的結構,麥克柯魯姆和戴維斯決定不再賦予其維生素學名,而利用字母表來解決問題。他們把發現的脂溶性維生素稱為“維生素A”,把水溶性抗腳氣病物質稱為“維生素B”。就這樣,維生素開始用字母來命名了。
在埃克曼發現抗腳氣病物質後,尋找抗壞血病物質的工作也展開了。1912年有人發現豚鼠能夠患壞血病,但隻要在飼料中增加一點白菜,它就不會患病。于是終于找到了這種水溶性維生素。1920年英國生物化學家傑克·德魯蒙提出抗壞血病物質應該有自己的代表字母,于是把它叫做“維生素C”。
霍普金斯和富恩克都認為軟骨病也可能是一種維生素缺乏症。人們早就知道魚肝油可以防治軟骨病,但是,魚肝油同樣能夠防止夜盲症。那麼,維生素A會不會是抗軟骨病物質呢?1922年,麥克柯魯姆決定對魚肝油做加熱充氧試驗。冷卻後,它失去了防治夜盲症的作用,但仍然能防治軟骨病!這就是說抗軟骨病物質是一種新的維生素,他把它命名為維生素D。
1922年美國解剖、胚胎學家赫伯特·麥克利恩·伊文斯和斯科特發現了一種既不是維生素A又不是維生素D的脂溶性維生素。缺少這種物質老鼠就不能繁殖。他們把它命名為“維生素E”。1929年丹麥生物化學家亨利克·達姆又發現了維生素K。
接着又出現了新的情況,人們發現維生素B不是單一物質,它是一種複合維生素。1927年美國動物營養學家威廉·戴維斯·薩爾蒙配制出了兩種維生素B的樣品:一種能防治腳氣病的維生素B1和另一種能促使老鼠發育的維生素B2。後來發現,維生素B并非僅僅包括這兩種,而是整整一族。給B族維生素編号也造成了一陣混亂,不時有人宣布發現了新的維生素B,編号一下子排到了B14。事實證明,大部分都搞錯了,除了B1和B2,還有B6和B12。而B族維生素中的“生物素”“泛酸”“葉酸”和“煙酸”則從未采用過字母與編号并用的名稱。
以上,就是維生素被逐一發現的過程,你是否也了解了你正在服用的維生素A、B、C、D、E?
事實上,從20世紀初發現維生素A到1948年确定維生素B12,前後共發現了13種維生素。這些維生素的結構今天已全部搞清,至于其作用機理,有些已基本明确,有些則有待于進一步探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