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放孔明燈已經成了民間風俗,通過放孔明燈來祈福。尤其是在即将到來的正月十五這天,我們會點放孔明燈,在孔明燈上寫下自己的心願或是對故去親人的思戀。但是其實在古代孔明燈一開始的作用并不是祈福的。
孔明燈相傳是三國時的諸葛亮發明,因其字孔明,所以取名“孔明燈”。實際上,西漢《淮南子•萬畢術》一書中早已有類似記載:“取雞子,去其汁,燃艾火納卵中,疾風,因舉之飛。”意思是利用蛋殼,中間燃燒艾絨,利用熱空氣浮升的原理,蛋殼可飛上天空。
目前我國發現最早的關于孔明燈的史料記載是在宋朝時期,宋代史書中有這樣記載:“東坡宿徑山中,夜有叩扉者。徐問之,則雲:‘放天燈人歸’,如此則天燈之僞,不辨而明。”
此外孔明燈在中國古代還有一種用途——超度亡靈。相傳諸葛亮在作戰後,曾經通過燈來超度死去的将士的靈魂。後來中國一些少數民族也曾效仿諸葛亮,以孔明燈作為慰藉亡魂的一種工具。
宋代國泰民安時,當時稱孔明燈為“天燈”,每當遇到一些重大節慶或宋皇大壽之時,文武百官和各地百姓都以施放天燈的形式來慶祝,并表達祝福,從而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在宋代形成了祭大火、拜火神的傳統,因此在宮廷裡,放天燈還要舉行盛大的祭火大典,然後用取回來的聖火點燃寫有祝福的天燈,并在天神最愛聽的樂曲之中,天燈冉冉升起,萬衆舉目,共同祝願江山太平,百姓安康。因此又被稱天燈為“祈福燈”或“平安燈”。
到了明清時期,孔明燈更是一種慶祝工具,而且當時人們還都稱作“天燈”,隻有四川地區叫“孔明燈”。明代記載:“以正月十五天官生日放天燈,七月十五水官生日放河燈,十月十五地官生日放街燈。宋太宗淳化元年六月丙午诏,罷中元、下元兩夜燈。”清代記載:“每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乾清宮丹陛上左右安設萬壽燈二座,丹陛下左右安設天燈二座。屆日,總管内務府大臣率員役由乾清門輿燈竿進,宮殿監率首領太監關防,樹燈竿訖,即懸挂天燈”。
到了如今,随着科技的發展,孔明燈已經漸漸離開了軍事的舞台,當今用于軍事聯絡的信号工具的發達程度已經遠超孔明燈,但是它在民間流傳了千年的風俗是揮之不去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