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歸園田居陶淵明古詩

歸園田居陶淵明古詩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2 22:05:31

教科書式品鑒詩詞,唐詩宋詞品鑒的第384首古詩詞

歸園田居陶淵明古詩(古詩詞賞析歸田園居)1

歸園田居陶淵明古詩(古詩詞賞析歸田園居)2

歸園田居陶淵明古詩(古詩詞賞析歸田園居)3

《歸田園居·其一》陶淵明

少無适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羁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暧暧遠人村,依依墟裡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颠。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

久在樊籠裡,複得返自然。

古詩今譯:

年輕時就沒有适應世俗的性格,生來就喜愛大自然的風物。

錯誤的陷落到仕途羅網,轉眼間遠離田園已十餘年。

籠子裡的鳥兒懷念以前生活的森林,池子裡的魚兒思念原來嬉戲的深潭。

我願到南邊的原野裡去開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種田園。

繞房宅方圓有十餘畝地,還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間。

榆樹柳樹成蔭遮蓋了後屋檐,桃樹李樹整齊的栽種在屋前。

遠處的鄰村屋舍依稀可見,村落上方飄蕩着袅袅炊煙。

深深的街巷中傳來了幾聲狗吠,桑樹頂有雄雞不停啼喚。

庭院内沒有世俗瑣雜的事情煩擾,靜室裡有的是安适悠閑。

久困于樊籠裡毫無自由,我今日總算又歸返林山。

歸園田居陶淵明古詩(古詩詞賞析歸田園居)4

注釋解說:

(1)少:指少年時代。适俗:适應世俗。韻:本性、氣質。一作“願”。(2)塵網:指塵世,官府生活污濁而又拘束,猶如網羅。這裡指仕途。(3)三十年:有人認為是“十三年”之誤(陶淵明做官十三年)。一說,此處是三又十年之意(習慣說法是十又三年),詩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調嫌平,故将十三年改為倒文。(4)羁(ji)鳥:籠中之鳥。戀:一作“眷”。(5)池魚:池塘之魚。鳥戀舊林、魚思故淵,借喻自己懷戀舊居。(6)野:一作“畝”。際:間。(7)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節操。(8)方宅:宅地方圓。一說,“方”通“旁”。(9)蔭(yìn):蔭蔽。(10)羅:羅列。(11)暧暧(ài):昏暗,模糊。(12)依依:輕柔而緩慢的飄升。墟裡:村落。(13)戶庭:門庭。塵雜:塵俗雜事。(14)虛室:空室。餘閑:閑暇。(15)樊(fán)籠:蓄鳥工具,這裡比喻官場生活。樊,藩籬,栅欄。(16)返自然:指歸耕園田。

歸園田居陶淵明古詩(古詩詞賞析歸田園居)4

品鑒鑒賞:

本首詩主要是以追悔開始,以慶幸結束,追悔自己“誤落塵網”、“久在樊籠”的壓抑與痛苦,慶幸自己終“歸園田”、複“返自然”的惬意與歡欣,真切表達了詩人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對山林隐居生活的無限向往與怡然陶醉。

“少無适俗韻,性本愛丘山。”所謂“适俗韻”無非是逢迎世俗、周旋應酬、鑽營取巧的那種情态、那種本領,這是詩人從來就未曾學會的東西。作為一個真誠率直的人,其本性與淳樸的鄉村、甯靜的自然,似乎有一種内在的共通之處,所以“愛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與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場後,執意離開,對官場黑暗的不滿和絕望。為全詩定下一個基調,同時又是一個伏筆,它是詩人進入官場卻終于辭官歸田的根本原因。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人生常不得已。作為一個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選擇;作為一個熟讀儒家經書、欲在社會中尋求成功的知識分子,也必須進入社會的權力組織;便是為了供養家小、維持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違逆自己的“韻”和“性”,奔波于官場。回頭想起來,那是誤入歧途,誤入了束縛人性而又肮髒無聊的世俗之網。“一去三十年”,當是“十三年”之誤。從陶淵明開始做官到最終歸隐,正好是十三年。這一句看來不過是平實的紀述,但仔細體味,卻有深意。詩人對田園,就像對一位情誼深厚的老朋友似地歎息道:“呵,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心中無限感慨,無限眷戀,但寫來仍是隐藏不露。

“羁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雖是“誤入塵網”,卻是情性未移。這兩句集中描寫做官時的心情,從上文轉接下來,語氣順暢,毫無阻隔。因為連用兩個相似的比喻,又是對仗句式,便強化了厭倦舊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緒。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守拙”回應“少無适俗韻”——因為不懂得鑽營取巧,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無須勉強混迹于俗世;“歸園田”回應“性本愛丘山”——既有此天性,便循此天性,使這人生自然舒展,得其所好。開始所寫的沖突,在這裡得到了解決。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是簡筆的勾勒,以此顯出主人生活的簡樸。但雖無雕梁畫棟之堂皇宏麗,卻有榆樹柳樹的綠蔭籠罩于屋後,桃花李花競豔于堂前,素淡與絢麗交掩成趣。

“暧暧遠人村,依依墟裡煙。”暧暧,是模糊不清的樣子,村落相隔很遠,所以顯得模糊,就像國畫家畫遠景時,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幾筆水墨一樣。依依,形容炊煙輕柔而緩慢地向上飄升。這兩句所描寫的景緻,給人以平靜安詳的感覺,好像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幹擾。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颠”,一下子将這幅美好的田園畫活起來了。這二句套用漢樂府《雞鳴》“雞鳴高樹颠,狗吠深宮中”而稍加變化。但詩人絕無用典炫博的意思,不過是信手拈來。他不寫蟲吟鳥唱,卻寫了極為平常的雞鳴狗吠,因為這雞犬之聲相聞,才最富有農村環境的特征,和整個畫面也最為和諧統一。隐隐之中,是否也滲透了《老子》所謂“小國寡民”、“雞犬之聲相聞,民老死不相往來”的理想社會觀念,那也難說。單從詩境本身來看,這二筆是不可缺少的。它恰當地表現出農村的生活氣息,又絲毫不破壞那一片和平的意境,沒有喧嚣和煩躁之感。以此比較王籍的名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那種為人傳誦的所謂“以動寫靜”的筆法,未免太強調、太吃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塵雜是指塵俗雜事,虛室就是靜室。既是做官,總不免有許多自己不願幹的蠢事,許多無聊應酬吧。如今可是全都擺脫了,在虛靜的居所裡生活得很悠閑。不過,最令作者愉快的,倒不在這悠閑,而在于從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

“久在樊籠裡,複得返自然。”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環境,又是指順适本性、無所扭曲的生活。這兩句再次同開頭“少無适俗韻,性本愛丘山”相呼應,同時又是點題之筆,揭示出《歸園田居》的主旨。但這一呼應與點題,絲毫不覺勉強。全詩從對官場生活的強烈厭倦,寫到田園風光的美好動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種如釋重負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來。這樣的結尾,既是用筆精細,又是順理成章。

拾壹

這首詩最突出的是寫景———描寫園田風光運用白描手法遠近景相交,有聲有色;其次,詩中多處運用對偶句,如:“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還有對比手法的運用,将“塵網”“樊籠”與“園田居”對比,從而突出詩人對官場的厭惡、對自然的熱愛;再有語言明白清新,幾如白話,質樸無華。這首詩呈現出一個完整的意境,詩的語言完全為呈現這意境服務,不求表面的好看,于是詩便顯得自然。總之,這是經過藝術追求、藝術努力而達到的自然。

歸園田居陶淵明古詩(古詩詞賞析歸田園居)4

創作背景:

公元405年(東晉安帝義熙元年),陶淵明在江西彭澤做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便聲稱不願“為五鬥米向鄉裡小兒折腰”,挂印回家。從此結束了時隐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歸來後,作《歸園田居》詩一組,共五首,描繪田園風光的美好與農村生活的淳樸可愛 ,抒發歸隐後愉悅的心情。這是第一首。主要是以追悔開始,以慶幸結束,追悔自己“誤落塵網”、“久在樊籠”的壓抑與痛苦,慶幸自己終“歸園田”、複“返自然”的惬意與歡欣,真切表達了詩人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對山林隐居生活的無限向往與怡然陶醉。

歸園田居陶淵明古詩(古詩詞賞析歸田園居)4

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浔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隐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專注詩詞,專注國學,感謝你每天都“在看”

歸園田居陶淵明古詩(古詩詞賞析歸田園居)8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